- 年份
- 2024(6600)
- 2023(9340)
- 2022(7823)
- 2021(7349)
- 2020(6293)
- 2019(14413)
- 2018(13889)
- 2017(27733)
- 2016(14247)
- 2015(16032)
- 2014(15570)
- 2013(15122)
- 2012(13562)
- 2011(11874)
- 2010(11446)
- 2009(10108)
- 2008(9351)
- 2007(7606)
- 2006(6002)
- 2005(4766)
- 学科
- 济(61976)
- 经济(61913)
- 管理(44618)
- 业(42450)
- 方法(37666)
- 企(35868)
- 企业(35868)
- 数学(34605)
- 数学方法(34257)
- 财(16986)
- 农(14341)
- 中国(13859)
- 业经(12138)
- 务(11427)
- 财务(11395)
- 财务管理(11367)
- 企业财务(10878)
- 贸(10713)
- 贸易(10705)
- 易(10419)
- 地方(9948)
- 农业(9740)
- 制(9728)
- 技术(9567)
- 理论(8436)
- 环境(8230)
- 学(8097)
- 融(8090)
- 金融(8089)
- 和(8068)
- 机构
- 大学(192607)
- 学院(191334)
- 管理(84339)
- 济(82764)
- 经济(81456)
- 理学(75332)
- 理学院(74720)
- 管理学(73562)
- 管理学院(73208)
- 研究(51216)
- 中国(39449)
- 财(37823)
- 京(36371)
- 财经(31765)
- 经(29364)
- 科学(28230)
- 经济学(27021)
- 中心(26912)
- 业大(25904)
- 江(25614)
- 经济学院(24816)
- 财经大学(24336)
- 农(23466)
- 商学(23210)
- 商学院(23018)
- 范(22498)
- 经济管理(22366)
- 师范(22287)
- 北京(21295)
- 所(21214)
- 基金
- 项目(142658)
- 科学(116462)
- 基金(109035)
- 研究(105145)
- 家(92888)
- 国家(92161)
- 科学基金(83218)
- 社会(71394)
- 社会科(68050)
- 社会科学(68036)
- 基金项目(58339)
- 省(54224)
- 自然(53582)
- 自然科(52488)
- 自然科学(52479)
- 自然科学基金(51575)
- 教育(50002)
- 划(45405)
- 资助(44056)
- 编号(41161)
- 部(33378)
- 重点(31210)
- 成果(31099)
- 创(30815)
- 国家社会(30771)
- 教育部(30189)
- 人文(29744)
- 发(29105)
- 创新(28700)
- 科研(28000)
共检索到253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林仙云 王淑贤
简单、程序化的工作流程以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独立董事有意无意地远离了"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工作信条。如何才能让独立董事尽责履职发挥应有的价值,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实务难题。本文基于工作角色视角对独立董事进行了再认识,简述了其尽责的微观机理过程,并基于工作角色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明确的工作角色,无论是强调其协调性、监督性还是专业性,都能降低独立董事的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感知,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更进一步,独立董事的监督性和专业性主要通过角色混淆影响企业绩效。因此提升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协调水平和监督意识,能减少其不作为或不独立现象,有利于提高绩效。
关键词:
工作角色 独立董事 尽责机理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维涛 叶小杰
本文以独立董事辞职公告为切入点,实证检验市场化程度、独立董事独立性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如果独立董事的任职时间早于现任董事长,则辞职公告的市场反应较差;独立董事的任期越短,则辞职公告的市场反应越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独立董事独立性与辞职公告市场反应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这表明,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与市场化程度具有某种程度的替代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栋梁,周为勇,刘昌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文波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本文根据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情况,选取2004~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自主性治理的视角来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及独立董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自主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正向自治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以及市场价值;独立董事薪酬的增加会减弱董事会独立性自治程度对公司价值的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锦飞 刘庆 郭克盈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理论分析独立董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接着使用中国中小板市场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独立董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中国中小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独立董事的存在依然倾向于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说明我国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短期负债占的比率过大,独立董事作为监督角色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独立董事 资本结构 实证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良玉 刘芬芬
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议案提出异议的独立董事是否更为勤勉尽职,是否有着更高的监督标准和更好的监督效果?本文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通过考察异议独立董事提出异议的公司相对于无异议公司、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无异议公司相对于其他无异议公司的治理情况来研究异议独立董事的异议动机和监督效果。利用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投票数据,实证发现:被异议公司即使在未被异议时,其公司治理质量也显著较低;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无异议公司和无异议独立董事任职的公司在治理质量上无显著差异。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异议的不同定义、异议行为的影响以及独立董事自选择问题后仍保持稳健。以上发现说明异议独立董事在其无异议期间和无异议公司上,没有表现出更为勤勉尽职,也并非更为风险厌恶,更有可能是为规避责任而提出异议;异议独立董事的监督,仅停留在对超过其风险阈值事件的不赞同上,而非持续的监督。在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在独立董事提出异议意见一年后,平均失去0.3个独立董事席位,平均损失3万元报酬,此影响持续到提出异议后第5年才开始减弱,说明提出异议给独立董事带来的是负向激励。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异议 监督动机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职兼任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现金流占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职兼任与独立董事未能有效提升个股的市场回报率。分析结论为完善董事会制度提供了经验支持,据此,本文建议推行两职分离,并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关键词:
两职兼任 独立董事 公司绩效 个股回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春生 韩洪灵
文章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成员知识互补效应为基点,利用路径分析方法,较为细致地考察了董事会规模对财务舞弊的直接影响,并以企业绩效为中间变量研究了董事会规模对财务舞弊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董事会监督作用的发挥,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直接负相关,其边际监督能力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先增强而后减弱;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舞弊负相关,董事会成员间的知识互补效应导致董事会规模通过企业绩效而与财务舞弊负相关。董事会改革的方向之一是以专业董事替代非专业董事。
关键词:
财务舞弊 董事会规模 经营绩效 路径分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冉光圭 罗帅 方巧玲
以公司风险为切入点,以1999—2012年我国2 375家上市公司19 469个年度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检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并通过交互效应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前监事会治理效率微弱,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监事会治理效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了治理监督的制度供给,优化了制度结构,获得了制度竞争带来的红利。(2)勤勉履职的独立董事有利于降低公司风险,表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董事具有经济合理性。(3)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两者之间是一种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嵇尚洲 田思婷
中国企业总是倾向于建立某种政治关联,选聘政府官员独立董事就是建立政治关联的一种方式。文章选取2013年截止到2015年底3年期间1320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政治关联减少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官员独立董事辞职会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
关键词:
官员背景独董 政治关联 企业业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淑琨
实际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否对于提高国有股东的监控能力的作用并不大,国有股东自身或其代表监控动力和能力的弱化是导致国有股占很大比例的企业更可能采取两职合一,而不是两职分离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华 方芳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董事会治理和财务治理对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能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性和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财务治理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能显著降低管理层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机制能显著降低其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在抑制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存在替代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洪斌 秦政强 张同建
董事会治理是上市公司治理的要素之一,目标在于改进董事会治理机制,提高公司的财务绩效。政治性因素对董事会治理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影响,是董事会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必须重视的问题。文章基于政治性董事会治理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党性因素越强,公司治理的效果越好,财务绩效就越优良。如果上市公司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和内部董事的党员人数比重,则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研究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凌士显 于岳梅
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董事高管责任险、两类代理成本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险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高管责任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第一和第二代理成本;通过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董事高管责任险对公司绩效产生正的中介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凌士显 白锐锋
费用粘性是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09~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司治理水平或外部治理环境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董事高管责任险对治理水平较低或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而对治理水平高或治理环境好的公司不存在显著影响。本文肯定了董事高管责任险抑制公司费用粘性的积极作用,且把董事高管责任险这一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引入到费用粘性动因的研究范围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