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7)
- 2023(12212)
- 2022(10538)
- 2021(10118)
- 2020(8629)
- 2019(20279)
- 2018(20133)
- 2017(37537)
- 2016(21226)
- 2015(24816)
- 2014(25468)
- 2013(24217)
- 2012(22429)
- 2011(20108)
- 2010(20246)
- 2009(17899)
- 2008(17825)
- 2007(16350)
- 2006(13764)
- 2005(11856)
- 学科
- 济(78348)
- 经济(78253)
- 管理(59324)
- 业(53054)
- 企(43747)
- 企业(43747)
- 方法(39614)
- 数学(34726)
- 数学方法(34203)
- 农(23124)
- 中国(22396)
- 财(21411)
- 理论(17075)
- 业经(17040)
- 地方(16306)
- 学(16229)
- 农业(14976)
- 制(14525)
- 教育(14327)
- 贸(14107)
- 贸易(14095)
- 易(13678)
- 务(13647)
- 财务(13587)
- 财务管理(13546)
- 和(13073)
- 技术(12973)
- 教学(12875)
- 企业财务(12780)
- 银(11496)
- 机构
- 学院(291561)
- 大学(285901)
- 管理(109264)
- 济(108284)
- 经济(105590)
- 理学(93826)
- 理学院(92719)
- 管理学(90708)
- 管理学院(90169)
- 研究(89357)
- 中国(67173)
- 京(60480)
- 科学(56277)
- 财(51127)
- 农(48353)
- 江(46931)
- 所(44562)
- 中心(44151)
- 业大(43844)
- 范(40746)
- 师范(40295)
- 财经(40265)
- 研究所(40216)
- 技术(39258)
- 农业(37925)
- 州(37642)
- 北京(37588)
- 经(36498)
- 院(32656)
- 经济学(32649)
- 基金
- 项目(192765)
- 科学(150337)
- 研究(146028)
- 基金(134026)
- 家(115297)
- 国家(114206)
- 科学基金(98320)
- 社会(87054)
- 社会科(82055)
- 社会科学(82032)
- 省(80214)
- 教育(73949)
- 基金项目(71341)
- 划(66479)
- 自然(64026)
- 编号(63862)
- 自然科(62517)
- 自然科学(62499)
- 自然科学基金(61334)
- 资助(55693)
- 成果(51850)
- 课题(45727)
- 重点(44142)
- 部(42786)
- 发(40894)
- 创(40744)
- 大学(38108)
- 项目编号(37957)
- 年(37869)
- 创新(37701)
- 期刊
- 济(117924)
- 经济(117924)
- 研究(80361)
- 中国(66903)
- 教育(52477)
- 学报(44578)
- 农(42815)
- 财(42575)
- 管理(39268)
- 科学(38908)
- 大学(34294)
- 技术(33381)
- 学学(31309)
- 农业(29048)
- 融(22603)
- 金融(22603)
- 业经(20751)
- 财经(19731)
- 职业(19133)
- 图书(18437)
- 经济研究(17535)
- 经(17017)
- 业(15865)
- 问题(15740)
- 坛(14274)
- 论坛(14274)
- 版(14235)
- 技术经济(14128)
- 统计(13795)
- 理论(13530)
共检索到433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燕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它不仅是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将工作与生活技能的培养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建设,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专业素质,增强自我认知、创新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作与生活技能 学生组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小明 姜飞 张鹏
本文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专业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学生组织的"三型一化"建设,同时剖析了学生干部队伍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监管与量化考核制度的思路,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干部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学生组织 建设 学生干部 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荣江
文化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应以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特质所在。发展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缺少历史传统,也少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创新性探索,过多地依赖模仿与借鉴,导致文化建设始终难见成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以长效机制建设来推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主题活动来彰显文化育人的特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高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维津
按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按"需"按"位",按"智"分层,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科学利用教育资源,适应国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按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教学",要坚持直接服务性等原则,获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梁丽华
通过对高职学生软技能与大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关系的分析,对高职学生软技能内涵进行诠释,认为高职学生软技能是素质和职业能力中隐性部分的有机结合.内容主要包括三项素质和八项核心能力.并就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软技能 内涵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慧 韦琨
文章首先分析了校友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接着论述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友文化建设助推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建立校友资源库、研究挖掘校友精神、构建校友文化长效机制、设立工匠爱心基金、跟踪服务校友。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友文化 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佳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依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结合岗位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模块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情境教学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 职业礼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淑芳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自主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可行性;其次,分析了自主学习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包括促进开放教学环境的形成、促进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和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最后,介绍了高职物理教学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桑 邓伟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建设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在明确内涵、把握特征基础上,以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健全严密的服务制度、打造优秀的服务队伍、创建有效的服务载体、完善系统的服务保障为主要路径,注重特色,精心打造,善做善成,达到师生满意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 服务型 党组织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红艳 姜迎春
民办高校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复杂的学生构成,决定了其学生组织存在先天不足。随着民办高校发展进入转型期,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其迎接发展挑战、提升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组织 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双国 牛钰
当前,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公民终身技能培养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作为学校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工作实践的衔接点,可在终身技能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终身技能培养,可以从注重技能学习动机的培养、构建多元交叉的终身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和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红 李鹏
高职学生的反思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与用人单位的重视。文章以100名高职学生为对象,以行动后反思中的子技能为内容,以面谈访问的形式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技能欠缺。
关键词:
行动后反思 反思意识 反思技能 调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凯宁 孙勇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广川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应与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既要体现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共性,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要体现职业化、地域化、短周期等特色,在日常教育中践行工学结合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要以校内服务为平台、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在服务教育中践行工学结合的党员教育培养;依托校企合作探索党员培养委托模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完善顶岗学生考核管理,进而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丰富党员培养的多维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冬梅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其中"软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软技能",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中予以充分关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软技能” 培养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