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3)
2023(12010)
2022(10024)
2021(9150)
2020(7264)
2019(16894)
2018(16311)
2017(31679)
2016(16623)
2015(18102)
2014(17807)
2013(17327)
2012(15863)
2011(14324)
2010(13905)
2009(12290)
2008(11413)
2007(9519)
2006(8219)
2005(7158)
作者
(44058)
(36870)
(36474)
(34477)
(23252)
(17480)
(16611)
(14464)
(14225)
(12601)
(12473)
(12408)
(11598)
(11459)
(11164)
(10970)
(10869)
(10585)
(10578)
(10346)
(8886)
(8764)
(8728)
(8480)
(8436)
(8286)
(7885)
(7654)
(7181)
(7121)
学科
(77920)
经济(77856)
管理(43061)
(41211)
(31248)
企业(31248)
方法(31215)
数学(28264)
数学方法(27866)
中国(24773)
地方(22554)
(20159)
业经(16978)
(14718)
农业(13905)
环境(13388)
(12607)
贸易(12597)
(12112)
(12108)
地方经济(11922)
(11783)
(11017)
金融(11015)
(10882)
(10879)
银行(10876)
(10484)
(10256)
技术(10183)
机构
学院(225088)
大学(222197)
(98133)
经济(96167)
管理(89717)
理学(77915)
理学院(76987)
研究(75771)
管理学(75661)
管理学院(75217)
中国(55995)
(46582)
科学(44676)
(41598)
中心(35677)
(34896)
财经(33905)
(32052)
研究所(31784)
(31422)
(31153)
业大(31040)
(30997)
师范(30915)
经济学(30818)
(28795)
北京(28713)
经济学院(27859)
(25945)
师范大学(25292)
基金
项目(160143)
科学(129557)
基金(118348)
研究(118336)
(102019)
国家(101211)
科学基金(89553)
社会(78871)
社会科(75081)
社会科学(75064)
基金项目(63648)
(62611)
自然(56866)
自然科(55622)
自然科学(55613)
自然科学基金(54553)
教育(53686)
(52533)
编号(46907)
资助(46434)
(38861)
重点(36031)
成果(35374)
(35120)
(33824)
国家社会(33382)
课题(32174)
发展(32092)
创新(31685)
(31628)
期刊
(106045)
经济(106045)
研究(66554)
中国(41487)
管理(33033)
(29914)
科学(29587)
(28505)
学报(27761)
大学(22918)
教育(21821)
学学(21700)
技术(21690)
农业(20010)
(19490)
金融(19490)
业经(18979)
经济研究(17266)
财经(15926)
问题(15621)
(13783)
资源(11715)
(11336)
技术经济(11311)
商业(10941)
现代(10814)
统计(10745)
(10096)
科技(9997)
(9944)
共检索到324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路云  郑伯红  
以工业园区形式为主的工业用地扩展对城市空间演变产生着深刻影响。利用长沙市1949—2013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计算城市与工业的用地扩展强度指数、等距扩散缓冲强度峰值、重心轨迹、形状紧凑度与空间效率等城市空间衡量指标,分析工业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揭示工业用地扩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由内向填充走向外向扩展、空间模式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空间结构由圈层走向轴向、空间联系由松散走向紧凑等规律,并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优化策略,引导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伯红  王桂芹  
利用湘潭市1949—2010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中心城区形状指数、空间效率、空间象限方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产业空间和城市形态演变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基于产业用地扩展的城市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空间结构向"多功能、多极核"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从松散到集约;产业结构更新引导城市空间演变轨迹由中心向圈层、轴向扩展;产业组织方式引导空间演变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并从产业用地扩展角度提出了城市空间优化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伯红  王桂芹  
利用湘潭市1949—2010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中心城区形状指数、空间效率、空间象限方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产业空间和城市形态演变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基于产业用地扩展的城市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空间结构向"多功能、多极核"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从松散到集约;产业结构更新引导城市空间演变轨迹由中心向圈层、轴向扩展;产业组织方式引导空间演变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并从产业用地扩展角度提出了城市空间优化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欧阳巧玲  江喆  刘卓  谭洁  周国华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扩展为主,但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②在扩展方向上,总体经历了"东南东方向—东南方向—东南、西和东方向"空间转变过程,其城市重心转移距离为1 725.23m;③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区位条件的引导、国家的政策制度、规划调控、行政区划的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欧阳巧玲  江喆  刘卓  谭洁  周国华  
基于1989、1999、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GIS分析技术、等扇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长沙市198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扩展方式上,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以"团状+星状"扩展为主,但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②在扩展方向上,总体经历了"东南东方向—东南方向—东南、西和东方向"空间转变过程,其城市重心转移距离为1 725.23m;③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社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洪义  门明新  许皞  周亚鹏  
研究目的:揭示唐山市1993—2003年工业用地数量变化、时空变化特征、扩展模式和景观指数变化。研究方法:以1993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借助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资料,运用Erdas软件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并借助GIS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土地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扩展速度、景观指数计算等方法。研究结论:(1)研究区内工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增加源为耕地。(2)工业用地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工业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工业扩展模式主要有飞地式跳跃扩展和同心圆式蚕食性扩展两种,其中以飞地式跳跃扩展为主。(4)工业用地斑块增加,平均面积减小,分形维数变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祺  郑伯红  
为了探讨水系变化与城市用地扩展之间的联系,为未来水生态修复及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及经验借鉴,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2010s和2016年五期地形图及同期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对长沙市中心城区近60年来的五期水系及城市用地扩张情况进行统计,选取河网密度、水面率、干流河流曲度、河网发育系数指标定量描述水系变化特征。同时,运用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分析方法分析同期城市扩张的强弱与快慢,并叠加各流域范围内同期水系变化指标与城市拓展强度指标,分析长沙各阶段水系变迁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城市水系数量及形态变化有直接影响;(2)各时期城市拓展强度均与水系特征指标值衰减速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破坏水系特征将加大水系生态、自然灾害风险,而有效的水生态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不仅可以使片区水系缩减趋势放缓,还可以加快周边用地扩展速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顺娟  陈群元  游胜景  
借鉴传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自下而上的运行规则,通过引入规划控制层,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2种运行规则结合起来,构建了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简化了传统城市空间扩展模型计算的数据量。以长沙市为例,采用1996,1999,2002,2005年城市规划资料数据,运用城市空间扩展模型将长沙城市空间分为12个组团分片模拟,并结合人口经济模型,预测了2020年长沙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口经济与各个片区城市空间扩展等状况,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鲍家声  
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可以发现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长沙提供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唐乐乐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和边缘地带同时迅速扩展,城市边缘区成为变化最大、问题最多和最敏感的地带,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区域。近年来,郑州城市边缘区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郑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但其空间格局的不清晰和空间组织的混乱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郑州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的历史悠长而曲折,景观积累多样而繁杂。当前,郑州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主要得益于郊区城镇化和乡村城镇化,扩展方式以轴向扩展与外向扩展为主。郑州城市边缘区的空间优化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遵循一定的科学准则,合理确定功能与产业定位,采用科学的空间组织方式,并接受高层次的规划制约。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园开发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史原轲  冯新伟  史春玲  吕巧灵  
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的方法。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法、空间叠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城市扩展用地合理的空间布局。研究结论: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不仅保障了城市发展用地,而且保护了一部分优质耕地,保障了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贺清云  屈湘颖  
通过离心模型与贡献度测算,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工业用地演变历程及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9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用地总增幅达300%,经历了启动、加速、高峰三个增长阶段。其占建成区增量的比重达到41.08%,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力量。(2)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南昌都市圈对工业用地的集聚作用不断加强,在2019年已集中了整个城市群55.96%的工业用地,而其他城市工业用地增长相对滞后,导致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用地布局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3)城市规模与工业用地对城市扩张的贡献度成强正相关,说明工业用地增长是促进城市规模提升的主要因素。(4)三大城市圈中工业用地分布过度集中,且靠近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生态区。如果保持现有增速,很可能因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而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韦仕川  郑娟尔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Ii)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建设用地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关联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2)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从局部看,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4)第二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忽视了地理位置因素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空间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磊  宗勇  鲁奇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定历史时期及近50年来的城市土地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将保定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时间演变过程划分为2个主要历史时期和3个次要阶段,即1948年前的传统城市发展时期和1949年~2000年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其中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又可进一步化分为3个次要阶段:1949年~1963年的跳跃式发展阶段,1963年~1981年的波动式发展阶段以及1981年~2000年的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惠  戴文远  黄万里  黄康  徐乙文  
盆地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受地形地貌制约明显,具有特殊的发展特征。基于2000年、2009年和2015年RS解译数据和GIS平台,对盆地型城市福州市2000—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规模和方向进行分析,并对其紧凑度和分形维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面积较大,主要扩展方向为城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2)研究前期建设用地紧凑度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形维数相应下降,城市空间形态复杂,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受盆地地形与闽江穿越而过的限制;(3)研究后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减缓,紧凑度和分形维数同时下降,形态更加复杂,原因是西南方向大量破碎农村建设用地增加;(4)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导向作用以及交通的发展是影响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