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2)
2023(18294)
2022(15337)
2021(14516)
2020(11819)
2019(27273)
2018(26675)
2017(51381)
2016(27670)
2015(31018)
2014(30757)
2013(30070)
2012(27133)
2011(24251)
2010(23754)
2009(21480)
2008(20620)
2007(17752)
2006(15346)
2005(13463)
作者
(76605)
(63798)
(63094)
(60468)
(40499)
(30302)
(28847)
(25042)
(24253)
(22424)
(21630)
(21595)
(20017)
(19938)
(19844)
(19408)
(19081)
(18682)
(18225)
(18161)
(15659)
(15585)
(15353)
(14443)
(14303)
(14198)
(13871)
(13730)
(12587)
(12497)
学科
(113088)
经济(112972)
管理(76065)
(73417)
(59078)
企业(59078)
方法(51485)
数学(45321)
数学方法(44762)
中国(33620)
(32329)
(26675)
业经(25915)
(22580)
农业(21707)
地方(21612)
(21441)
贸易(21430)
(20904)
(20172)
理论(17656)
环境(16989)
技术(16831)
(16705)
(16686)
财务(16606)
财务管理(16572)
(16303)
银行(16262)
企业财务(15744)
机构
大学(384760)
学院(383559)
(159486)
经济(156429)
管理(151761)
理学(132495)
理学院(131074)
研究(130139)
管理学(128716)
管理学院(128037)
中国(96632)
(81672)
科学(79340)
(69110)
(63436)
(59278)
研究所(58314)
中心(58066)
财经(56871)
业大(56211)
(53098)
(52120)
北京(51483)
(50969)
师范(50475)
经济学(49443)
(48148)
农业(46274)
经济学院(44647)
(42935)
基金
项目(270201)
科学(214091)
研究(198922)
基金(197841)
(172480)
国家(171092)
科学基金(147644)
社会(127314)
社会科(120690)
社会科学(120660)
基金项目(104324)
(103248)
自然(94754)
自然科(92625)
自然科学(92604)
教育(91556)
自然科学基金(90937)
(87610)
资助(81179)
编号(80390)
成果(64309)
重点(60682)
(60167)
(58050)
(56038)
课题(55230)
国家社会(53417)
创新(52377)
教育部(52033)
科研(51500)
期刊
(167281)
经济(167281)
研究(111854)
中国(70586)
学报(59391)
科学(55883)
管理(55433)
(54421)
(50945)
大学(46121)
学学(43363)
教育(42793)
农业(38153)
技术(34564)
(29806)
金融(29806)
经济研究(28299)
业经(27509)
财经(27475)
(23630)
问题(22271)
(19985)
图书(18845)
技术经济(18298)
科技(17980)
(17541)
(17512)
理论(17181)
资源(16860)
现代(16778)
共检索到547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惠树鹏  单锦荣  
基于中国工业智能化背景,分析归纳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fsQCA系统考察了工业智能化与地区发展水平、生活成本、人口老龄化及产业结构升级四个因素交互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智能技术带动”型、“智能—产业双驱动”型和“其他因素驱动”型三条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路径。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路径的边际效应发现,三条路径中,“智能—产业双驱动”型路径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最大,“其他因素驱动”型路径次之,“智能技术带动”型路径最弱。且变量的“组合影响”大于其“净影响”之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儒煜   高明宇  
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本地视角,往往忽略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的空间配置作用。本文基于劳动力迁移视角,将包含智能化资本的生产函数纳入空间均衡模型,演绎了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机制,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够通过影响劳动力空间配置而重塑劳动力技能结构,具体体现为提升了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了地区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工业智能化能够产生技能溢价效应,影响技能异质性劳动力收入以及区位选择,进而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生活成本对工业智能化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分化。为此,政府应加强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数据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群力  谢滨泽  
文章从基础设施情况、生产活动情况、创新与企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智能化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产业智能化程度,并结合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且发展速度较快,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智能化对低技能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高技能劳动力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即产业智能化降低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改变了劳动力结构;产业智能化提升了技能溢价水平,且不同地区间产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结构、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郑燕霞  
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国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而现有研究忽略了不同贸易伙伴的影响差异。因而,本文重点从贸易伙伴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与发达贸易伙伴国之间进行的中间品类出口贸易和最终品类进口贸易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结构优化所起的带动作用明显高于与不发达贸易伙伴国之间进行的同类贸易;然而,并非与之进行的所有贸易均能起到带动作用,其中最终品类出口贸易、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和用于出口生产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并未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不能忽视不发达贸易伙伴国所存在的带动作用,与之进行的用于出口生产所需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侯玉琳  
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内含前沿技术的先进设备投资大规模增长,"机器换人"成为许多地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出发,构建了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和区域生活成本差异下三种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分析框架,刻画了工业智能化对新时期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工业智能化将促使先进设备替代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并增加对高、低教育程度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两极化"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因过高生活成本挤出小学及以下学历劳动力,工业智能化进一步加剧了先进设备对低教育程度劳动力的替代,就业结构反而呈现出"单极极化"趋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一替代效应。在所有地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就业受到生活成本因素的负向影响就越小。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政府应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支持劳动力在岗、转岗培训活动,加快建立与智能化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抑制生活成本过快上升,避免过早出现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确保实现稳就业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龙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晔  朱婕  陶长琪  
基于2003—2016年31个省份数据,研究智能制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智能制造显著地提升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其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相比于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智能制造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效应更强;智能制造主要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协同中高级技能劳动力和替代低级技能劳动力),推动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加权   张锟澎   郭李鹏   冯绪  
人工智能技术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人工智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技能结构。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生成了人工智能词典,并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专利进行文本分析,进而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指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促使企业减少常规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非常规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生产率,这体现了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调整。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性质、人才获得方式、劳动力保障、治理结构等企业层面因素对人工智能的生产率效应有较大影响。此外,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层面因素也影响了人工智能的生产率效应。最后,本文发现人工智能提高了企业价值。本文加深了对微观企业层面人工智能在生产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并为在微观企业层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远  李焕杰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逐步渗透引起社会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3-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智能化投资和智能技术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地驱动其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表现为智能化转型的加深会提升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等从事复杂性工作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而降低加工制造人员、行政人员等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这种驱动效应不仅源于智能化转型对低技能岗位的直接替代和对高技能岗位的直接创造,还能通过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下游的制造业服务化加以实现。(3)受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属性和政府补贴差异影响,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及企业、信息产业和低政府补贴企业中,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驱动效应,丰富了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就业的相关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广肃  李力行  孟岭生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本文将美国劳工部标准职业代码与中国职业代码相匹配,基于Frey and Osborne(2017)对美国各种职业被智能化替代概率的估计结果,估算了中国各职业被智能化替代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层面的被替代指标。接下来,利用多个年份的人口普查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以及欧盟的机器人使用数据,本文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估计了智能化对就业广度(就业人数)和就业强度(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就业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在职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分样本分析发现女性、低教育劳动者、大龄劳动者、移民等劳动力市场中相对脆弱的群体所受的冲击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天山  袁功林  武可栋  
文章考虑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技能结构互动现象,基于互补理论构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微观机制。同时,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互补效应,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企业、年轻企业和中西部地区高等技能劳动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互补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济红  刘帷韬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背后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劳动力技能结构差异(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不仅在静态上呈现巨大差异,在动态上也表现出日益分化的态势。而对其分化的成因,已有文献还缺乏深入的讨论。本文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为何趋于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升显著推高了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水平,其中的机制主要来源于不同技能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差异:高技能劳动力更偏好高房价;当进一步控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城市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显著下降。因此,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市资源分配和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是不平衡发展的一个典型表象,而这一表象背后的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才是需要政策层面予以关注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首先基于Acemoglu和Restrepo(2018b)提出的任务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对职业替代的简单任务模型,然后通过匹配中美职业代码,估算了中国职业分类被智能化替代的可能性。接下来,利用行业和职业受教育程度构成数据估计了行业预期智能化水平,并基于此构建了“因素偏差”和“进展速度”两个维度的行业智能化指标,实证研究现阶段人工智能对我国2003-2019年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对劳动力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反而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就业需求;人工智能对从事非常规认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相对需求低于非专业技术人员;智能化对不同技能群体的影响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呈现“倒U形”的特征,并对不同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替代效应加速累积,替代效应仍小于创造效应是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重要“窗口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颜迪   刘盼   袁璐璐   罗楚亮  
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背景下,探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劳动供给和异质性劳动力的世代交叠(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模型,来考察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以及不同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增加经济中的劳动供给,并且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增加得更多。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缴费率与企业雇佣人数之间呈现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企业员工技能结构呈现显著正向变动关系;异质性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缴费率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雇佣规模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减税降费”导致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有助于增强企业雇佣规模,尤其是促进低技能人员的就业,从而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