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9)
2023(16377)
2022(14177)
2021(13192)
2020(11097)
2019(25524)
2018(25255)
2017(48652)
2016(26299)
2015(29701)
2014(29233)
2013(28453)
2012(25647)
2011(22944)
2010(22673)
2009(20535)
2008(19903)
2007(17169)
2006(14743)
2005(12861)
作者
(73181)
(61082)
(60582)
(57817)
(38839)
(29238)
(27580)
(24017)
(23232)
(21495)
(20937)
(20493)
(19359)
(19023)
(18783)
(18579)
(18262)
(18133)
(17493)
(17440)
(14955)
(14898)
(14630)
(13958)
(13580)
(13518)
(13378)
(13375)
(12180)
(11967)
学科
(98918)
经济(98772)
管理(79420)
(72790)
(62031)
企业(62031)
方法(47855)
数学(41579)
数学方法(40994)
(28609)
(26068)
中国(25719)
业经(23618)
(21780)
(21657)
(18294)
地方(18278)
理论(18226)
财务(18217)
财务管理(18178)
(17265)
农业(17260)
企业财务(17259)
贸易(17257)
(16772)
技术(16558)
(16173)
环境(15930)
(15611)
银行(15569)
机构
大学(365287)
学院(362798)
管理(146616)
(141384)
经济(138271)
理学(127865)
理学院(126470)
管理学(124086)
管理学院(123420)
研究(116287)
中国(86089)
(76496)
科学(72400)
(67268)
(56310)
(54546)
中心(54233)
财经(54195)
业大(53713)
(51954)
研究所(51528)
(49398)
(47693)
北京(47571)
师范(47231)
(43081)
经济学(42827)
农业(42567)
(41970)
财经大学(40688)
基金
项目(257514)
科学(203986)
研究(188553)
基金(188278)
(163671)
国家(162377)
科学基金(141015)
社会(118839)
社会科(112639)
社会科学(112611)
基金项目(100328)
(99940)
自然(92662)
自然科(90535)
自然科学(90515)
自然科学基金(88848)
教育(87502)
(84389)
编号(77189)
资助(76803)
成果(61771)
重点(57622)
(56937)
(54034)
(53579)
课题(52279)
创新(50452)
科研(49684)
(49434)
教育部(49322)
期刊
(147718)
经济(147718)
研究(103509)
中国(67337)
学报(56685)
管理(53014)
科学(52247)
(51931)
(48260)
大学(43905)
教育(41799)
学学(41158)
农业(33366)
技术(32423)
(28462)
金融(28462)
财经(26056)
业经(24462)
经济研究(23352)
(22168)
图书(19918)
问题(19065)
理论(17719)
科技(17649)
(16880)
(16803)
技术经济(16563)
实践(16301)
(16301)
资源(16043)
共检索到515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骁宇   陈刚   王光辉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中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有力支撑。论文基于2010—2019年183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人(简称杰青人才)的履历信息,建立杰青人才流动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杰青人才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拓扑结构特征上,学习阶段网络主体以国内城市相互流动为主,呈现以北京、上海双核心的网络拓扑结构,工作阶段网络主体以国内与国外城市之间流动为主,呈现以北京、上海为双核心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展现出国外向国内一线城市集聚式流动的迁移特征,人才回流效应显著。(2)核心—边缘特征上,相较于学习阶段,工作阶段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更为显著,强半边缘城市、弱半边缘城市及边缘城市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更迭特征。地理空间特征上,杰青人才国内流动网络呈现以北京为核心的轴辐式网络结构特征,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孔雀东南飞”的地理迁移特征。(3)城市属性要素回归结果表明,各阶段人才迁移的驱动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教育资源、经济水平是影响杰青人才流动的关键要素。(4)邻近性因素上,“硕士—博士”阶段,人才的流动主要受文化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的影响,“杰青立项前一次工作—杰青立项”阶段,人才的流动主要受制度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的影响,“杰青立项—现工作”阶段,人才的流动主要受地理邻近性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田瑞强  姚长青  潘云涛  袁军鹏  
从ESI高被引作者库中的华人科学家入手,通过网络搜集到其中233名科学家的履历信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根据科技人才流动的维度定义流动性指数,从而对科技人才的流动情况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流动网络结构、人才流动的典型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层次人才流动特征。指出从海外华人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的典型模式看,应加强与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海外人才的合作交流机制的建设,积极利用师生传承、同窗同事、国际会议、来访互访等各种资源和渠道进行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应尽快建设国家层面的高层次人才数据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卫垌圻  鲁晶晶  谭宗颖  
[目的/意义]由于科研履历提供了其他数据源所没有的丰富而且独特的信息,情报学研究者正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借助科研履历数据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成果丰硕的各类研究。科研履历正逐步被看作是情报分析与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方法/过程]采用宏微观和横纵向的两维分析方法,对近20年以科研履历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调研与梳理。[结果/结论]提出履历数据至少可以被应用到科研人员的职业成长、人才流动与科研合作、研究群体的特征分析以及科研项目、政策、建制的评估等4个领域的情报研究中。专家库带来的大量结构化履历数据以及以履历数据为枢纽形成的数据链,将推动情报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鑫禹  牟冬梅  彭浩  王颖  王萍  李桦  
[目的/意义]探索电子病历数据的情报价值,拓展情报学研究数据源和问题域,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创新使能,为嵌入临床诊疗与临床研究的情报工作和情报服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分析电子病历数据特征及其对数据驱动的影响;针对特征讨论电子病历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信息链理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部分采用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的肺癌转移预测模型,实现与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电子病历数据具有时间依赖、高维稀疏等特征,理论层面基于数据特征构建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层面使用真实电子病历数据构建肺癌转移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性能较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鑫禹  牟冬梅  彭浩  王颖  王萍  李桦  
[目的/意义]探索电子病历数据的情报价值,拓展情报学研究数据源和问题域,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创新使能,为嵌入临床诊疗与临床研究的情报工作和情报服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分析电子病历数据特征及其对数据驱动的影响;针对特征讨论电子病历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信息链理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部分采用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的肺癌转移预测模型,实现与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电子病历数据具有时间依赖、高维稀疏等特征,理论层面基于数据特征构建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层面使用真实电子病历数据构建肺癌转移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性能较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涛  邵文武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加奎  
由于软件技术具有复杂性和高进展性等特长导致软件技术人才迫于技术成长的内外部压力不断产生流动行为。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人技术成长和技术生命周期是影响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的重要力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世超  田建荣  
改善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在于创建有助于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新机制。高校应营造开放流动的用人环境 ,以聘任制为核心 ,科学设岗 ,择优选聘 ,借鉴国外“非升即走”、终身教授制等办法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 ,应注意处理好近亲繁殖与稳定西部高校人才这两个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秀亭  吕洁华  王成齐  
提高森林生态安全的整体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2009—2018年中国省际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省际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整体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和显著的等级性,但关联强度和稳定性较低。(2)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3)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经纪人、净溢出、净受益、双向溢出四个板块,并呈现板块内集聚为主、板块间关联为辅的空间关联特征。(4)经济发展差异、林业产业结构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差异、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对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弱负向的驱动作用,地理邻接关系对其具有强正向的驱动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丫丫  张欣悦  罗建强  彭永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 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术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为研究学术制度变革影响下的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变迁,在线抓取6类项目人才9 534份简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模、流动频率和流动周期中的变化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改革开放后从单位制到聘任制的制度转换带来了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模的快速上升,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两大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模推向高峰。尽管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率在7代人中逐渐降低,但制度变革对人才流动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年龄对50后、60后流动频率的制约。学术制度变革对有序流动的合法性辩护使7代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周期逐渐缩短,但各学科间的变化速度存在较明显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慧  
本文通过反映江苏省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的指标以及反映苏北地区人才储备状况的指标,建立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才流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表现为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以及低学历、低技能、低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进。人才流动的趋势表现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的逐步下降。对预测方法的测试显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人才流动有很高的精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扬  
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必须是农村和农村居民,同时也要求农村和农村居民能够加快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逐渐摆脱对外部要素的过度依赖。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从农村自我发展的视角探讨农村知识积累、人才流动和消费增长的联动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推行提供参考,帮助农村及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研究认为农村地区知识积累、人才流动与消费增长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目前制约联动机制形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村地区的知识积累层次难以提升、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仍为主旋律以及消费增长缺乏内在持续力。本文建议应从优化农村地区居住群落空间布局、重点加强对"扎根"农村人才的创业支持及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拓展消费业态三个方面推动农村地区知识积累、人才流动与消费增长的良性联动机制的构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韩朝  魏傲希  王丽娟  
指出社会事件网络传播历经潜伏期、膨胀期、高峰期和消退期,主要在前三个时期会受到驱动因素的影响。网络用户激愤情绪是社会事件网络传播的表面驱动因素,表面驱动因素在核心驱动因素——事件基本属性和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状况的作用下形成。社会事件网络传播机制体现了信息生态的基本思想——系统、平衡、动态和人本。通过对驱动因素、驱动点、驱动路径的解析,得出社会事件在社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驱动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博  刘善仕  姜军辉  
社会网络理论为组织基于人才流动的资源获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方法。然而,现有文献多集中于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探讨人才流动对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而对人才流动方向、人才类型差异性,以及影响组织吸收人才资源的过程研究不足。鉴于此,在明确企业间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企业关系网络概念内涵、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构建一个包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影响后果及情景因素等在内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