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9)
2023(17897)
2022(15323)
2021(14127)
2020(11933)
2019(27222)
2018(26839)
2017(51956)
2016(27938)
2015(31130)
2014(30287)
2013(29800)
2012(27008)
2011(23932)
2010(23721)
2009(21891)
2008(21419)
2007(18814)
2006(16333)
2005(14168)
作者
(77581)
(64769)
(64352)
(61125)
(41202)
(31049)
(29167)
(25354)
(24565)
(22925)
(22089)
(21740)
(20385)
(20265)
(19858)
(19662)
(19266)
(19085)
(18564)
(18430)
(15930)
(15714)
(15531)
(14882)
(14376)
(14314)
(14285)
(14260)
(12880)
(12831)
学科
(115379)
经济(115259)
(103445)
管理(94059)
(92138)
企业(92138)
方法(53955)
数学(44053)
数学方法(43441)
(35104)
业经(34474)
(34006)
中国(28657)
农业(24940)
(24834)
财务(24761)
财务管理(24725)
技术(23558)
企业财务(23440)
地方(21714)
理论(21529)
(21081)
(20843)
(20537)
(19053)
(18779)
贸易(18767)
环境(18611)
(18212)
(17766)
机构
学院(390124)
大学(385965)
管理(162980)
(157471)
经济(154260)
理学(141320)
理学院(139920)
管理学(137579)
管理学院(136872)
研究(121616)
中国(92743)
(81186)
科学(75109)
(71655)
(62352)
(58884)
业大(58185)
财经(57937)
(56856)
中心(56145)
研究所(53632)
(52841)
北京(50514)
农业(48695)
(48372)
师范(47938)
经济学(46574)
(45877)
(44933)
商学(43355)
基金
项目(269585)
科学(214298)
研究(198065)
基金(196504)
(169937)
国家(168476)
科学基金(147739)
社会(126283)
社会科(119831)
社会科学(119796)
(106844)
基金项目(104433)
自然(96233)
自然科(94092)
自然科学(94069)
自然科学基金(92403)
教育(90566)
(88147)
编号(80322)
资助(80278)
成果(62579)
(59609)
重点(59591)
(58854)
(57485)
创新(55007)
课题(54368)
国家社会(51934)
科研(51281)
教育部(50857)
期刊
(170810)
经济(170810)
研究(109501)
中国(71253)
管理(63680)
(57593)
(56731)
学报(56669)
科学(54579)
大学(44256)
学学(41909)
教育(40236)
农业(39680)
技术(37789)
业经(30785)
(30357)
金融(30357)
财经(27905)
经济研究(26368)
(23971)
(23149)
问题(22137)
技术经济(21832)
科技(19861)
现代(18662)
商业(18154)
统计(18108)
财会(17821)
图书(17819)
理论(17679)
共检索到560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屠年松  杨梦源  柴鑫  杨立生  
绿色持续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绿色持续创新动力是实现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强有力支撑。以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文章创新性地将绿色要素融入其中,构建起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属性测度的方法,构建起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评价模型。最后,将A公司的相关数据代入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毕茜  邓玲  
推动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15-2019 年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2018年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有效地促进了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其作用路径在于提高了企业研发强度和环境合规成本。第二,企业内部高管环保经历与外部政府环保补助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政策效果。第三,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在代理成本低和地区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相较于合规性的绿色信贷指引,锦标赛式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绿色创新激励效应。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强化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推动商业银行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推动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生  王倩  柴鑫  
分析并界定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概念,指出企业实施绿色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创新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创新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在期望产出指标基础上增加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构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于中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定洪  董婷婷  
针对绿色创新系统评价要素间因果联动特点,在DSR框架下提出一种具有激励引导作用且反映指标因果权重的含参HF-EDAS方法。首先,在剖析绿色创新系统要素间相关和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企业绿色创新DSR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犹豫模糊(HF)元为基础,在综合研究并提出HF优势度、HF劣势度、HF支持度后,发展了一种以均值参照解为优劣划分点,HF支持度量化指标因果权重,HF优势度与劣势度非线性联立赋予约束与激励特性的企业绿色创新DSR评价模型。最后,以云南省4家绿色创新企业为例进行案例实证,证明所提方法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朝晖  林雯  曾爱民  胡英杰  
如何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以促进制造业的整体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环境规制政策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绿色工厂”认定这一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PSM-DID模型考察其绿色创新引导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创新质量而非数量的突破。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有效地协同政府补贴与绿色信贷政策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环保补助,缓解长期信贷成本与规模约束;同时,发挥信号作用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获得多次认定、环境信息更透明、未发生过环境违规的“绿色工厂”,其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而重污染行业“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效果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结合行业属性加强认定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以提升激励效果;完善“绿色工厂”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信号作用;强化事前资格审查、事后考核监督及认定名单动态调整,以持续提供绿色创新动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还对我国多元政策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政府与资本市场在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互补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轩  杨莎莎  卫同济  吴彦俊  
构建概念模型探索企业环境创新投资对提高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选取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环境创新投资对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2)企业绿色生产与环境绩效正相关;(3)企业环境创新投资通过绿色生产,对环境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文斌   朱欢  
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6—2020年中国绿色低碳上市企业的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从企业自身特征出发进一步考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同质环境下,绿色低碳企业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纯技术效率存在规模异质性,中小型企业纯技术效率高于大型企业;企业规模、员工质量、政府补助强度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企业规模、政府补助强度主要通过规模效率对创新效率产生影响,而研发人员结构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琼辉  向刚  苑鹏博  
中国企业实施绿色持续创新已势在必行。而企业是否能实现足够的创新效益,进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企业持续不断地实施绿色创新,是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的效益结构,并对三种主要绿色持续创新类型的效益进行系统的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陶瑶  
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企业通过向外部进行绿色并购和从内部进行绿色创新谋求绿色发展,而由外至内是否有显著影响目前尚未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使用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企业2006~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绿色并购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并购显著正向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绿色并购显著提高了企业下期的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并购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研发强度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即产权性质和研发强度显著调节绿色并购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该结论丰富了绿色并购经济后果与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为企业通过绿色并购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思路与启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澜飚   任可歆  
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研究了《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所引起的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相对于不受绿色信贷限制的行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对绿色信贷限制性行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指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主要渠道包括降低融资约束以及提升企业环保关注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环境规制力度较大地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因此,政府应提高环境规制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以此营造能够引导企业进行高质量绿色创新的金融市场环境,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孙颖  孙晓光  
为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本文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熵权TOPSIS的粒子群(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集成学习算法的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首先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测度并综合评价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然后将评价值作为先验样本进行极限学习机的训练与测试,训练过程中利用PSO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网络结构与连接权值,从而对绿色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最后以60家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熵权TOPSIS-PSO-ELM算法与极限学习机回归拟合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PSO-ELM模型所得评价结果较已有方法更为准确可靠。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能力提出了理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