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9)
2023(7242)
2022(6301)
2021(5939)
2020(5035)
2019(11695)
2018(11449)
2017(22325)
2016(11511)
2015(12715)
2014(12383)
2013(11802)
2012(10456)
2011(9053)
2010(8452)
2009(7426)
2008(6385)
2007(5048)
2006(3736)
2005(2876)
作者
(28640)
(24306)
(24028)
(22822)
(15250)
(11685)
(10906)
(9563)
(9348)
(8315)
(8166)
(8035)
(7540)
(7319)
(7249)
(7203)
(7151)
(7038)
(6955)
(6814)
(5668)
(5629)
(5604)
(5602)
(5464)
(5432)
(5080)
(4982)
(4835)
(4769)
学科
(45098)
经济(45052)
管理(34060)
(32836)
(26352)
企业(26352)
方法(25972)
数学(23959)
数学方法(23628)
(12953)
(11842)
中国(9644)
业经(9284)
农业(9017)
(8079)
财务(8041)
财务管理(8022)
(7971)
贸易(7968)
(7804)
技术(7658)
企业财务(7657)
环境(7399)
地方(7306)
(7133)
(6866)
(6333)
(6319)
理论(6037)
(5963)
机构
学院(149134)
大学(149054)
管理(66122)
(63896)
经济(62937)
理学(58876)
理学院(58385)
管理学(57452)
管理学院(57175)
研究(42286)
中国(31958)
(28560)
(27231)
科学(24692)
财经(23287)
业大(23279)
(22456)
中心(21923)
(21603)
经济学(20031)
(19273)
经济管理(18504)
经济学院(18403)
(18116)
财经大学(17972)
农业(17510)
(17206)
师范(17010)
商学(16955)
研究所(16883)
基金
项目(115545)
科学(93353)
基金(87850)
研究(83864)
(76299)
国家(75725)
科学基金(67349)
社会(55821)
社会科(53144)
社会科学(53132)
基金项目(47332)
自然(44391)
(44042)
自然科(43374)
自然科学(43361)
自然科学基金(42594)
教育(38686)
(36925)
资助(34817)
编号(33313)
(26410)
重点(25406)
(24845)
成果(24377)
国家社会(24216)
(23902)
教育部(23382)
创新(23254)
人文(23117)
科研(22896)
期刊
(56601)
经济(56601)
研究(35620)
管理(22102)
(21262)
学报(21253)
中国(20971)
科学(20385)
(18529)
大学(17333)
学学(16626)
技术(14433)
农业(12720)
(11487)
金融(11487)
财经(10970)
教育(10266)
业经(9894)
(9396)
经济研究(8890)
问题(8524)
理论(7496)
技术经济(7304)
(7012)
实践(6947)
(6947)
资源(6927)
统计(6923)
(6913)
财会(6793)
共检索到192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来成  刘宇飞  董晓晔  郭显  
为了保护云存储环境下用户数据的隐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属性加密(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 based encryption,CP-ABE)的用户隐私保护云存储(user privacy-preserving cloud storage,UPCS)方案。首先,数据所有者为不同的文件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属性;其次,可信第三方使用CP-ABE方案将访问属性嵌入到密文中,只有当用户的属性满足密文的访问属性,才能解密相应密文;最后,为减少数据所有者和用户的计算时间开销,在索引生成和文件解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鲁馨蔓  李艳霞  张初兵  
[目的/意义]泛在信息环境下,云内的共享性、个性化服务过程及泛在接入使得用户的隐私威胁不断加大,探索用户感知威胁的削弱因素及应对策略,将有助于解析泛在信息环境下用户自身复杂的信息保护行为,促进云存储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方法/过程]结合心理学中的乐观偏差及应对理论,基于削弱因素——感知威胁——应对策略的研究逻辑,从乐观偏差、使用经验、官方认证3个维度分析对云存储用户感知威胁的不同影响,并验证乐观偏差对感知威胁到应对策略的调节作用。通过在线问卷调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结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使用经验、乐观偏差负向影响感知威胁,而官方认证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乐观偏差会负向调节感知威胁与问题应对之间的关系,但不会影响其与情绪应对的关系。研究结果可有助于揭示云储存用户感知威胁与应对策略的发生规律及内在机理,并为云服务提供商的风险管控以及国家工信部门的监管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陶深  刘青  黄汝维  
为解决云环境下多用户共享、隐私安全和密文计算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云环境的基于代理重加密的多用户全同态(proxy re-encryption-based,multi-user,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 scheme for cloud computing,PREBMUFHE)加密方案。该方案使用不同的公钥对不同用户的密文进行加密,使得不同用户密文满足密文独立和不可区分性。为了使2个用户之间的密文运算结果满足全同态性,当密文上传到云端时,由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昊  张嵩  吕途  
[目的/意义]智能系统使人们享受便捷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产生事实或潜在的威胁。尽管用户对威胁的感知及其规避行为有助于保证隐私信息的安全,但在好奇心和从众动机的驱使下,用户的隐私意识变得脆弱甚至瓦解。本文整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和采纳动机理论中的好奇心与从众要素,探讨智能系统用户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收集296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隐私意识通过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和感知可规避性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起积极作用;好奇心和从众对隐私意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并对隐私意识和感知威胁/感知可规避性之间的关系起着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加深了对用户隐私决策行为背后障碍类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智能系统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生态。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罗曼  
论述了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内容和政策,指出了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梁荣贤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渗透,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能否切实地保护用户隐私已成为用户对图书馆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现状,指出"互联网+"环境增加了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提出应从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细化用户隐私保护条例、构建"图书馆-用户-供应商"三方联动保护机制、提升用户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成立用户隐私危机公关小组、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本土化研究等方面保护用户隐私不受侵害。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朱侯  王可  严芷君  吴江  
[目的/意义]与SNS用户高度关注个人隐私的态度不同,许多用户在行为上却表现出随意地披露个人隐私,这种现象被称为隐私悖论。尝试通过实证研究解释这种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改进运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方法/过程]以隐私计算理论为基础,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SNS用户隐私关注与隐私披露关系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用户的感知风险正向影响其隐私关注,进而降低隐私披露的行为意向;但当用户感知到较高的收益时,隐私披露意向明显增强,最终导致实际的披露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百灵   雷晓芳   董景丽  
为确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移动应用的个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隐私设置和权限请求设置作为当前移动服务商向用户提供的主要隐私保护技术措施,其有效性受到争议,并未得到用户广泛的使用或采纳,这可能是因为用户无法通过隐私设置选择和控制移动应用收集的个人信息种类、使用目的与共享对象,且权限请求设置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要想切实发挥隐私保护技术的积极效果,其应具备的技术特征不容小觑。本研究从给予用户对个人信息披露的细粒度控制的视角,针对现有隐私设置和权限请求设置提出两种技术特征,即隐私设置可操作性与权限请求设置有效性,并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探究这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拒绝提供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意愿(简称“隐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理。本研究采用基于情景的实验方法,共收集334份有效数据,应用PLS-SEM (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提出的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负向影响,并通过隐私担忧间接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意愿;这两种技术特征对用户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隐私保护技术设计与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并为移动服务商设计有效的隐私保护技术以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启示,从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金旋   姚远志   俞能海  
联邦学习使得多个移动参与者在不透露其本地隐私数据的情况下联合训练全局模型。通信计算代价和隐私保护性能是联邦学习的关键基础问题。现有的基于秘密共享的联邦学习安全聚合机制仍然存在引入显著额外计算代价、隐私保护性能不足和应对参与者掉线能力脆弱等问题。本文致力于通过引入灵活高效的秘密共享机制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新颖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案,分别是基于单向秘密共享的联邦学习(FLOSS)和基于多发秘密共享的联邦学习(FLMSS)。与当前的相关工作相比,FLOSS通过动态设计秘密共享的内容和对象,在显著降低通信代价的同时保证高强度的隐私保护性能。FLMSS进一步降低额外计算代价并且能够提高联邦学习应对参与者掉线的鲁棒性,从而在隐私保护和通信计算代价之间取得令人满意的平衡。安全性分析和基于真实数据集的性能评估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案在模型准确度、隐私保护性能和通信计算代价方面的优势。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来成  李运涛  吴蓉  郭显  冯涛  
为了保护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数据和模型的隐私,并减少计算和通信开销,提出了一种多密钥隐私保护决策树评估(multi-key privacy-preserving decision tree evaluation,MPDE)方案。利用分布式双陷门公钥密码(distributed twotrapdoor public-key crypto,DT-PKC)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加密。基于跨域安全加法协议实现来自不同公钥加密的两个密文的加法,改进原有的安全比较协议以支持多用户多密钥,保护了请求信息、分类结果和决策树模型的隐私。引入可信第三方密钥生成中心,减少了实体之间的通信开销,且在密钥分发完后离线。采用服务代理商代替用户与云服务器交互,降低了用户与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开销和用户的计算开销。安全与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高隐私性和高效性。同时,仿真实验显示该方案具有更低的计算开销。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丹阳  马海群  
应用软件的智能化伴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每个操作终端必要的组成部分,而用户的隐私数据面临着更多层面、更多方式和更多泄露途径的考验。文章根据对应用软件的运行和传输层的分析,分别通过信息匿名技术、数据机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数据细化技术对个人数据安全进行保护。通过建立结构模型,提出影响隐私安全因素的不同假设,并加以验证。最后,确定相关技术如何应用在其中,更有效地为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发挥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波  
简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隐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法律、技术、自律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敏  车雨霏  张艳  
文章筛选出与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相关的50篇代表性研究文献,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等方面梳理了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研究已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在理论模型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的全面性等方面尚有不足。基于信息科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交叉学科视角,探究文化情境、交互体验等因素对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理、挖掘与隐私保护相关的隐私出售、隐私所有权等隐私行为特点等成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京君  
分析图书馆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从图书馆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图书馆对用户进行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方面的培养方式方法及用户应对策略,以求为图书馆用户隐私信息的自我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万克文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普及对使用者隐私防护带来新的挑战,研究使用者的社交平台行动和隐私感知联系能够指导其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模型和CRITIC决策模型,探究使用者社交平台的网络操作和使用者隐私量值的关联。并通过时下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模式,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作为调研目标,得到使用者的真实信息构建隐私量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本文分析了隐私参量结果和注册时间、粉丝数目、关注程度、好友数目、微博数量以及性别因子之间的关联,说明了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状况和使用者行为的关系,论证了本研究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