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2)
- 2023(15415)
- 2022(13302)
- 2021(12539)
- 2020(10382)
- 2019(24158)
- 2018(23690)
- 2017(45736)
- 2016(24397)
- 2015(27395)
- 2014(27328)
- 2013(26695)
- 2012(24273)
- 2011(21726)
- 2010(21553)
- 2009(19580)
- 2008(18760)
- 2007(16332)
- 2006(14092)
- 2005(11557)
- 学科
- 济(97311)
- 经济(97167)
- 管理(67630)
- 业(66433)
- 企(52121)
- 企业(52121)
- 方法(45914)
- 数学(40581)
- 数学方法(40027)
- 农(34925)
- 中国(26011)
- 财(23873)
- 业经(23314)
- 农业(23227)
- 地方(21610)
- 学(20459)
- 制(18746)
- 贸(15531)
- 贸易(15523)
- 环境(15103)
- 易(15008)
- 理论(14907)
- 务(14649)
- 财务(14575)
- 财务管理(14543)
- 和(14392)
- 技术(14352)
- 企业财务(13789)
- 银(13525)
- 银行(13491)
- 机构
- 大学(340078)
- 学院(338589)
- 管理(137648)
- 济(132796)
- 经济(129794)
- 理学(120580)
- 理学院(119221)
- 管理学(116913)
- 管理学院(116292)
- 研究(109621)
- 中国(80599)
- 京(72961)
- 科学(68429)
- 财(59483)
- 农(55890)
- 所(52837)
- 业大(52289)
- 中心(51578)
- 研究所(48455)
- 财经(48429)
- 江(47428)
- 范(45907)
- 北京(45701)
- 师范(45518)
- 经(44275)
- 农业(42605)
- 院(40318)
- 经济学(39920)
- 州(39047)
- 师范大学(37099)
- 基金
- 项目(243387)
- 科学(192520)
- 基金(178090)
- 研究(177733)
- 家(154448)
- 国家(153151)
- 科学基金(133117)
- 社会(113223)
- 社会科(107080)
- 社会科学(107056)
- 基金项目(95751)
- 省(94075)
- 自然(87020)
- 自然科(84992)
- 自然科学(84972)
- 自然科学基金(83412)
- 教育(81245)
- 划(79669)
- 编号(72731)
- 资助(72244)
- 成果(57316)
- 重点(53778)
- 部(53414)
- 发(51258)
- 创(50184)
- 课题(49171)
- 创新(46792)
- 科研(46512)
- 国家社会(46456)
- 教育部(46102)
- 期刊
- 济(142274)
- 经济(142274)
- 研究(96353)
- 中国(62422)
- 农(53845)
- 学报(53313)
- 科学(50571)
- 管理(46984)
- 财(43770)
- 大学(41711)
- 学学(39286)
- 农业(36631)
- 教育(35394)
- 技术(28975)
- 融(27320)
- 金融(27320)
- 业经(25951)
- 财经(22655)
- 经济研究(21255)
- 问题(19296)
- 经(19252)
- 图书(17206)
- 版(16710)
- 科技(16404)
- 业(16225)
- 理论(16220)
- 资源(15946)
- 技术经济(15319)
- 实践(15021)
- 践(15021)
共检索到478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壮
为验证居住空间结构是否与社会结构具有较强关联性,基于201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北京数据,以社区为尺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在京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异类型及程度、造成分异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和户籍是影响在京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核心变量,"大专及以上学历"和"非农业户口"会集中选择一类社区类型居住,而较低教育程度和农业户口会选择与之不同的社区类型居住,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显著,从而验证居住空间与社会结构具有较强关联性。为此,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应从户籍、教育两个方面加以调整,以引导其有序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冀党生,张燕友,卢映川,朱敏
本文依据1994年11月10日北京市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全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成因、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较差。3家庭就业人数、未成年及老人数、住京时长、收入、受教育程度、行业、交通工具选择等对其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城市弱势群体工作居住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勤 流动人口 职住分离 城中村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关键词:
通勤 流动人口 职住分离 城中村 北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基于住房供给—需求关系,本文从就业机会、房源供给、宏观区位和交通便利性4个维度构建了外来人口在都市区内部的居住决策和空间分布的解释模型,并将区域差异和尺度效应纳入模型。基于北京市村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机会的空间分布对外来人口的居住区位决策和空间分布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职住空间一体化或职住临近是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特征。近郊区是中心城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其空间格局主要受到房源供给的限制,而与本地的就业机会和交通条件关系有限。城市产业的郊区化促进外来人口向远郊区聚集,进入了明显的远郊化进程;尤其随着地铁网络的延伸,远郊地铁站附近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聚居区。远郊区和偏远地区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中建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迁移劳动力 就业身份 收入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尹志锋 陈明 郭琳
笔者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在京流动人口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从就业类型(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角度,将流动人口分为非雇员、雇员两类,非雇员流动人口的工资决定方程存在比较显著的样本自选择性,但雇员的工资决定方程不存在明显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回归方程中,各变量与传统的实证结论基本相符。各类流动人口在工资决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关键词:
工资决定 异质 流动人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先兵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 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
关键词:
北京 流动人口 趋势预测 调控管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流动劳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凡
本文采用干预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加权模型,在控制了就业类别的选择偏差基础上,分析了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业和工作获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剥离户籍对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和就业保障的影响,是户籍改革的应有之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毕波 林文棋 陈清凝
对于我国特大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问题,需要从社会空间角度探索中小学服务分布特征,寻求基于"质"的干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对2010年街道人口普查数据降维,并利用2011年中小学数据构建了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包括就学率、可达性、前重点学校比例、公办学校比例、平均师生比、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探索其与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两组有意义的关系:一是"职业—住房"因子得分与重点中小学比例和中学可达性正相关;二是"外来—本地人口"因子得分的与中小学就学率和公办中学比例负相关。通过对主因子得分分布与中小学服务质量的GIS可视化对比,可见两组关系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格局。讨论了研究结果对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中小学 空间公平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毕波 林文棋 陈清凝
对于我国特大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问题,需要从社会空间角度探索中小学服务分布特征,寻求基于"质"的干预措施。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对2010年街道人口普查数据降维,并利用2011年中小学数据构建了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包括就学率、可达性、前重点学校比例、公办学校比例、平均师生比、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探索其与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两组有意义的关系:一是"职业—住房"因子得分与重点中小学比例和中学可达性正相关;二是"外来—本地人口"因子得分的与中小学就学率和公办中学比例负相关。通过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中小学 空间公平 北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强 陆杰华
流动人口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方法,在不同流动人口户籍转换率的条件下,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探讨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未来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和老龄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文章最后还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人口 人口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小红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近4年的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新发布的“2004-2020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对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的影响,探讨了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
关键词:
户籍迁移人口 流动人口 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