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7)
- 2023(9384)
- 2022(8046)
- 2021(7499)
- 2020(6328)
- 2019(14667)
- 2018(14211)
- 2017(27545)
- 2016(14592)
- 2015(16222)
- 2014(16060)
- 2013(15562)
- 2012(13821)
- 2011(12246)
- 2010(11905)
- 2009(10652)
- 2008(9833)
- 2007(8145)
- 2006(6811)
- 2005(5597)
- 学科
- 济(61423)
- 经济(61327)
- 管理(43681)
- 业(38051)
- 方法(31067)
- 企(30998)
- 企业(30998)
- 数学(28318)
- 数学方法(27926)
- 中国(16752)
- 农(15615)
- 财(15545)
- 环境(13727)
- 地方(12900)
- 业经(11921)
- 学(11066)
- 制(10497)
- 农业(10480)
- 划(9381)
- 和(9276)
- 务(9062)
- 财务(9022)
- 财务管理(9000)
- 贸(8671)
- 贸易(8669)
- 企业财务(8590)
- 技术(8586)
- 理论(8428)
- 易(8397)
- 城市(7555)
- 机构
- 大学(198642)
- 学院(198506)
- 济(82924)
- 管理(82783)
- 经济(81237)
- 理学(72917)
- 理学院(72146)
- 管理学(70936)
- 管理学院(70556)
- 研究(61532)
- 中国(44824)
- 京(40410)
- 科学(37618)
- 财(36622)
- 财经(30355)
- 中心(29794)
- 业大(29251)
- 所(27994)
- 农(27917)
- 经(27853)
- 江(26934)
- 经济学(26270)
- 研究所(25886)
- 范(25582)
- 师范(25359)
- 北京(24316)
- 经济学院(23892)
- 院(23502)
- 财经大学(22849)
- 经济管理(22157)
- 基金
- 项目(148725)
- 科学(119634)
- 基金(110961)
- 研究(107458)
- 家(96294)
- 国家(95568)
- 科学基金(84253)
- 社会(71699)
- 社会科(68119)
- 社会科学(68100)
- 基金项目(59969)
- 省(57317)
- 自然(54568)
- 自然科(53265)
- 自然科学(53253)
- 自然科学基金(52237)
- 教育(48975)
- 划(48615)
- 资助(43958)
- 编号(41760)
- 重点(33454)
- 部(33294)
- 发(31622)
- 创(31127)
- 成果(30923)
- 国家社会(30590)
- 创新(29227)
- 教育部(28993)
- 科研(28807)
- 人文(28521)
共检索到265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春东 马珂 苏敬瑞
文章通过对现有生态、宜居城市研究的综述,提出居民满意度是生态宜居城市评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为研究居民满意度在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使评价结果能够正确指导城市建设实践,提出生态指标和宜居指标相结合的、基于居民满意度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晓 张红娜
以郑州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层次差异,增加了社会参与因子与城市认可归属因子,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满意度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居民的需求开始由传统的社会物质需求转向城市归属感的需求上,发现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归属感满意度偏低。据此认为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更应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升居民归属感。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 归属感 满意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晓 张红娜
以郑州市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层次差异,增加了社会参与因子与城市认可归属因子,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满意度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居民的需求开始由传统的社会物质需求转向城市归属感的需求上,发现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归属感满意度偏低。据此认为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更应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升居民归属感。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 归属感 满意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AHP评价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的宜居水平,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也影响到个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然而,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不同专家学者采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文章利用科技文本挖掘技术对海量相关文献进行词汇挖掘,分析不同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研究的共同关注主题及关键词,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及现有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提出一套新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城市宜居层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健康、交通与通信、环境质量、文化教育、休闲场所等评价内容是目前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中的重点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民生活 城市规划 社会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元旭
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边莉
一、建设充满智慧的城市。1.城市智能电网。高效的电力系统对城市和大都会地区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发电厂往往离城市电力消费区距离很远,智能电网能够减少长途输电的损耗,保障安全供电。为了使电力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快速传递,静态电网有变成动态电网的必要。为了满足再生能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雄华
城市是人类聚居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城市不仅需要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先进的城市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促进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构建城市绿色社会,形成宜居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环境文化 城市建设 环境友好 生态宜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江松 鹿春江 徐唯燊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宜居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黎宏宝 徐国泉
文章构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对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和模糊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教环境等方面发展较好,而在人居经济和政府决策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宜居度 居民满意度 苏州 提升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宜居性 可持续发展 生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