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9)
2023(15096)
2022(13170)
2021(12265)
2020(10240)
2019(23781)
2018(23357)
2017(45656)
2016(24582)
2015(27390)
2014(27444)
2013(26854)
2012(24342)
2011(21816)
2010(21364)
2009(19242)
2008(18453)
2007(15597)
2006(13225)
2005(11087)
作者
(69606)
(57806)
(57213)
(54720)
(36759)
(27865)
(26122)
(22819)
(22032)
(20300)
(19798)
(19396)
(18151)
(17987)
(17865)
(17531)
(17461)
(17165)
(16468)
(16450)
(14155)
(13956)
(13883)
(13214)
(12909)
(12682)
(12678)
(12678)
(11640)
(11514)
学科
(96687)
经济(96574)
管理(69645)
(65814)
(54694)
企业(54694)
方法(48633)
数学(42920)
数学方法(42322)
中国(25516)
(24892)
(24634)
(21241)
业经(20603)
地方(19641)
农业(16759)
理论(16337)
(16088)
财务(16015)
财务管理(15983)
(15877)
(15659)
贸易(15654)
环境(15577)
技术(15294)
企业财务(15220)
(15158)
(15007)
(13439)
(13142)
机构
大学(342466)
学院(340445)
管理(138563)
(132216)
经济(129275)
理学(121881)
理学院(120509)
管理学(118183)
管理学院(117564)
研究(110320)
中国(79011)
(72035)
科学(71036)
(58958)
(54363)
(53870)
业大(53168)
中心(50547)
研究所(49850)
财经(48858)
(46766)
(45074)
(44737)
师范(44637)
北京(44429)
农业(42783)
(41158)
经济学(39975)
(38455)
财经大学(36914)
基金
项目(248299)
科学(195776)
基金(181289)
研究(177869)
(158604)
国家(157344)
科学基金(136153)
社会(112403)
社会科(106576)
社会科学(106546)
基金项目(97091)
(96684)
自然(90563)
自然科(88475)
自然科学(88451)
自然科学基金(86817)
教育(82014)
(81862)
资助(74496)
编号(71611)
成果(56007)
重点(55366)
(54521)
(51830)
(51347)
课题(48719)
科研(48089)
创新(47965)
教育部(46734)
国家社会(46359)
期刊
(132886)
经济(132886)
研究(94073)
中国(57111)
学报(55550)
科学(51063)
管理(47610)
(47399)
(44095)
大学(42336)
学学(40076)
教育(35382)
农业(33328)
技术(29871)
(23698)
金融(23698)
财经(22767)
业经(22172)
经济研究(21502)
(19437)
问题(18821)
(16974)
图书(16913)
科技(16760)
技术经济(16114)
(16112)
资源(15835)
理论(15819)
统计(15566)
商业(14693)
共检索到466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盼  王仰麟  彭建  刘焱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近年来城市高温热浪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给城市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已有的高温热浪灾害研究大多关注热浪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等灾害特征,以城市居民健康作为承灾体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研究尚不多见,相关的评价框架和方法亟待梳理和完善。本文从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的研究主题、脆弱性框架和定量化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广义脆弱性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完善了基于"暴露—敏感—适应能力"的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概念框架,并梳理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强调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居民感知等多角度的定性、定量数据综合表征城市居民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以期为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并为规避高温热浪灾害风险、响应高温热浪紧急事件及适应气候变化等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薛倩  谢苗苗  郭强  王亚男  武蓉蓉  刘琦  
全球气候变化及快速城市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高温热浪作为其中的典型效应,增加了与热相关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气象学、医学与地理学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的定义,从地理学视角,以空间评估作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中的空间指标、空间制图方法与空间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明该领域已从单一视角逐步深入到气象学、医学、地理学等复合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理学作为桥梁将气象学与医学有机结合,为脆弱性评估提供空间指标参数、为制图提供思路与方法,并提供空间对策连接规划和风险预警等实践工作。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空间指标综合各学科研究需要、集成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空间制图在社区小尺度到区域大尺度的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探讨跨区域研究表达方式,空间对策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差异化研究,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勇  许世远  石纯  孙阿丽  王军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经济损失及风险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脆弱性的确定是评估模型的关键。文章在对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洪水情景模拟中代表脆弱性的灾损率曲线开展探讨,对灾损曲线的起源、建立方法和综合运用的趋势进行研究。国外保险业与政府开展此类工作较早,相比于国外已经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灾损率研究远远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与我国面临的巨大洪灾风险不相称。政府、保险等部门与科研工作急需结合起来,填补城市洪灾脆弱性研究空白,多参数综合调研、深入各种承灾体内部系统而细致地开展灾损率调查,对于减少未来洪灾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雪梅  王怡  吴小影  齐熙  祁新华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城市居民健康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采用比例法确定健康标准后,社会信任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人口健康脆弱性。使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域型信任、脱域型信任均有利于降低城市居民的健康脆弱性,其中,地域型信任对身体脆弱性的减缓作用更加显著,脱域型信任对缓解社会脆弱性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和自评地位是社会信任影响健康脆弱性的重要传导机制。论文拓展了社会信任理论研究范畴,为缓解健康脆弱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阳旭  
在由社会、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构成的社会应灾体系中,社区处于"上传下达"的枢纽位置。社区应灾能力不仅关系到处于其中的家庭的应灾能力,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应灾能力。以社会脆弱性概念为基点,梳理出了西方灾害社会学中社区应灾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即"社区社会脆弱性—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应灾能力"框架,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梳理了社区应灾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发现。最后简要讨论了国外灾害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应灾能力研究对于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勇  石纯  孙蕾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人口及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即同等灾害强度下,沿海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时的人口伤亡更多、经济损失更大。从灾害系统承灾体的角度,分析影响灾害脆弱性的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结构和灾害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顺应脆弱性评价定量化的趋势,依据一定的原则,不分灾种,面对区域和人群,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该区域相应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建立了脆弱性模型,并在收集和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沿海城市防灾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1)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昕  王晓婷  
信息扩散方法可以将一个分明值的样本点变成一个模糊集,把单值点变成集值样本点。这种方法对于海洋灾害呈现的非连续、样本点个数少的情况尤其适用,可以最大程度挖掘数据本身携带的信息。本文以市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政府承灾力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政府承灾系数的超越概率分析来评价海洋灾害中政府承灾力的脆弱性。进而对海洋灾害政府承灾力的脆弱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到山东省沿海各市风暴潮灾害政府承灾力脆弱度的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威海、烟台、东营、日照的政府承灾力脆弱度较重,青岛、滨州次之,而潍坊的政府脆弱度最小。究其差异原因,各市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各市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顺  赵昕  李琳琳  
文章针对将粗糙集应用到组合评价模型中,提出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新方法。以沿海省市风暴潮灾害数据为依据,结合粗糙集理论及其知识简约属性、投影寻踪等单一评价方法及其组合赋权思想(CWM),构建了RST-CWM组合评价模型并实现灾害脆弱性的客观评估。研究证明,采用粗糙集方法(RST)与组合赋权策略(CWM)相结合的脆弱性评估模型,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有效规避单一评价的片面性,得到了准确可信的灾害脆弱评价结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启亮  谢家智  张明  
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提出,为传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提供创新思路,因此,其可测性及测度机理必是问题重点。在整合灾害周期性理论、自然灾害链前提下,借鉴PAR(压力—释放理论)将社会脆弱性引入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并基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客体、农业环境、农业主体三维子系统指标体系并作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及熵权法对宏观涉农数据进行实证处理,测算出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逐年递减,且各子系统趋势相对平稳且一致。此项研究为农业承灾系统及子系统的相互传导提供部分有效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符晶晶  董玉祥  
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揭示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的基本特征,为海岸沙丘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是海岸沙丘研究近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基于国内外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相关概念、发展历程、评价指标及技术方法等的回顾,概括了其在概念内涵深化、指标体系完善、脆弱性因子辨识、技术方法发展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针对当前概念定义难以共识、指标体系争议较大、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和理论基础略显薄弱等研究不足,提出明晰相关概念、完善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强化机理研究及增强趋势研判等海岸沙丘系统脆弱性近期研究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