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0)
2023(17237)
2022(14461)
2021(13450)
2020(11028)
2019(25599)
2018(25353)
2017(49647)
2016(26687)
2015(30021)
2014(29971)
2013(29143)
2012(26289)
2011(23313)
2010(23132)
2009(21061)
2008(20350)
2007(17699)
2006(15560)
2005(13641)
作者
(74553)
(61959)
(61573)
(58818)
(39626)
(29662)
(28052)
(24356)
(23606)
(21832)
(21020)
(20876)
(19610)
(19427)
(19391)
(18883)
(18574)
(18245)
(17789)
(17739)
(15162)
(15142)
(14965)
(14133)
(13901)
(13775)
(13561)
(13540)
(12460)
(12109)
学科
(110887)
经济(110767)
管理(77448)
(74087)
(62061)
企业(62061)
方法(50854)
数学(43674)
数学方法(43083)
中国(30416)
(29378)
(26619)
业经(25543)
地方(23492)
(23059)
农业(19924)
理论(19833)
(18817)
(18564)
贸易(18551)
(17970)
(17158)
(16852)
技术(16813)
财务(16767)
财务管理(16736)
环境(16346)
企业财务(15828)
(15488)
(15455)
机构
大学(375326)
学院(373184)
管理(150621)
(149423)
经济(146151)
理学(131378)
理学院(129939)
管理学(127530)
管理学院(126834)
研究(121417)
中国(88721)
(79297)
科学(74826)
(67220)
(58577)
(55765)
中心(55304)
财经(54783)
业大(54021)
研究所(53699)
(53416)
(50434)
师范(49998)
(49928)
北京(49384)
经济学(45438)
(44842)
(43534)
农业(43152)
经济学院(41018)
基金
项目(260886)
科学(206688)
研究(191041)
基金(190506)
(165242)
国家(163892)
科学基金(142473)
社会(121786)
社会科(115401)
社会科学(115370)
基金项目(101051)
(100856)
自然(92614)
自然科(90487)
自然科学(90467)
自然科学基金(88819)
教育(88487)
(85002)
编号(77996)
资助(77731)
成果(62216)
重点(58140)
(57397)
(55258)
(53997)
课题(53220)
创新(50330)
国家社会(50237)
教育部(49808)
科研(49686)
期刊
(158854)
经济(158854)
研究(108324)
中国(66130)
学报(56860)
管理(55410)
科学(53488)
(50938)
(50260)
大学(44172)
教育(42471)
学学(41440)
农业(34653)
技术(33380)
(28695)
金融(28695)
业经(26540)
财经(26351)
经济研究(25679)
(22599)
问题(22254)
图书(20766)
技术经济(17902)
科技(17651)
理论(17586)
(17544)
(17174)
现代(17172)
商业(16676)
实践(16014)
共检索到532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传志  王安民  张建军  
加速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化道路则成为当前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当前陕西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走基于层级增长极网络理论的城市化发展路线,认为只有通过构造若干层级增长圈,加强各层级中城市尤其是层级增长极的城市化建设,才能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内聚集,最后利用层级增长极网络的极化效应和回波效应达到推动整个陕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西部城市金融集聚水平整体较低而且存在地理空间上的依赖性,因此提出在西部地区构建多层级金融增长极以协同发挥金融辐射和扩散效应。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测算西部城市金融解释性竞争力和显示性竞争力,纳入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因素确立成都、重庆、西安和昆明为一级金融增长极,乌鲁木齐、兰州和银川为潜在金融增长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涛,郑海涛  
本文应用增长极理论考察了广东省专业镇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在分析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对发展专业镇的示范、扩散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根据增长极理论因地制宜地实施广东不同区域专业镇的技术创新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建国  
本文重点从问题化、利益赋予、招募、动员和强制通行点等几个层面对每类行动者在智能交通产业技术标准网络中的定位及行动策略加以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在行动者主体互动过程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和强制通过点;适度的政策供给;重视产业联盟的作用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剑生  赵承华  王峰  
旅游业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对推进全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乡村旅游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对于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把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辽宁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詹爱岚  
通信标准竞争由来已久,这是由通信的国家产业地位和国际竞争所决定的。运用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比较分析中国在TD-SCDMA与WAPI标准化实践中,如何建立和推行本土标准。进而总结影响上述标准发展的因素,并就我国未来通信标准化实践得出几点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培育壮大城市增长极,通过城市增长极的发展影响其他地区和部门,对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像武陵山地区这样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适合选择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心城市,培育城市增长极。为此,应加快提升武陵山地区中心城市职能,着力培育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合理构建武陵山地区城市增长极等级体系,推进武陵山地区增长极组团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军  马咏梅  赵晓辉  
当前我国要解决东、中、西区域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仍然要继续坚持增长极理论的非均衡发展思路。增长极既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诱导形成。一般来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具备增长极自发形成的条件,只能依靠政府有计划的诱导,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那些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若干个经济增长极,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促进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按照这个思路解决我国的区域差距问题,应该实施新的增长极战略布局,即对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等四个欠发达区域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增长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增长极、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增长极、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增长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仁贵  
增长极战略按其政策功能划分为发展战略、调整战略、发展兼调整战略;按其建设途径可划分为开拓式战略和巩固式战略;按其构造方式划分为功能增长极战略、地理增长极战略、功能兼地理型增长极战略。文章从政策功能、建设途径、构造方式等角度对增长极战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为中国的区域发展规划实践提供指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廖宇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旻  余红春  
在经济危机中,大国有责任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可持续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增长极化带(或区)并建造对应的实施机制。这就是提出"环中国圈"这个新范畴的宗旨并期盼相关国家与区域以及企业积极行动,把成功的深圳、珠海模式布局于环中国圈疆域"珍珠链"中,建造世界经济增长、安定、和谐、繁荣等多功能先导区。贵州应当抓住机遇,以"基地"方式切入环中国圈"珍珠链"布局,加强与环中国圈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提升贵州企业国际化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国英  
实践证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是指那些通过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特定地理空间,它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从经济总量、国家战略支撑、拥有的大规模推进型工业部门的竞争力状况、综合通设施、践行共生崛起的理念等方面综合比较增长极的选择、培育原则与发展路径,结合中国已经成熟的三大增长极的发展经验,认为中三角经济区有能力、有实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后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