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9)
- 2023(9282)
- 2022(8029)
- 2021(7605)
- 2020(6547)
- 2019(15046)
- 2018(14950)
- 2017(29026)
- 2016(15294)
- 2015(17475)
- 2014(17046)
- 2013(16476)
- 2012(14582)
- 2011(12741)
- 2010(12463)
- 2009(11317)
- 2008(10607)
- 2007(8605)
- 2006(7137)
- 2005(5809)
- 学科
- 济(61221)
- 经济(61156)
- 管理(44502)
- 业(42448)
- 企(36156)
- 企业(36156)
- 方法(35396)
- 数学(31980)
- 数学方法(31278)
- 财(15516)
- 农(14701)
- 中国(13911)
- 业经(12272)
- 学(11065)
- 理论(10756)
- 务(10686)
- 财务(10623)
- 财务管理(10599)
- 企业财务(10033)
- 技术(9877)
- 地方(9787)
- 贸(9721)
- 贸易(9710)
- 农业(9634)
- 制(9630)
- 易(9454)
- 和(9099)
- 划(8455)
- 环境(8382)
- 银(7741)
- 机构
- 学院(205545)
- 大学(204905)
- 管理(85695)
- 济(81097)
- 经济(79425)
- 理学(75790)
- 理学院(74997)
- 管理学(73197)
- 管理学院(72819)
- 研究(61449)
- 中国(46739)
- 京(41903)
- 科学(38865)
- 财(35551)
- 业大(32324)
- 农(32161)
- 中心(30503)
- 财经(29504)
- 所(28840)
- 江(28543)
- 经(27057)
- 研究所(26605)
- 农业(25516)
- 北京(25368)
- 经济学(24827)
- 范(24765)
- 师范(24487)
- 院(23309)
- 技术(22680)
- 经济学院(22579)
- 基金
- 项目(151111)
- 科学(120650)
- 基金(112237)
- 研究(106837)
- 家(98509)
- 国家(97776)
- 科学基金(86013)
- 社会(67941)
- 社会科(64647)
- 社会科学(64630)
- 基金项目(59175)
- 省(58924)
- 自然(58479)
- 自然科(57271)
- 自然科学(57260)
- 自然科学基金(56177)
- 教育(50889)
- 划(50349)
- 资助(46874)
- 编号(42792)
- 重点(33891)
- 部(33449)
- 创(32250)
- 成果(31956)
- 发(31148)
- 创新(30180)
- 科研(29823)
- 教育部(28938)
- 国家社会(28659)
- 大学(28647)
共检索到279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恩荣 马静仪 杜岳峰 朱忠祥 翟志强
针对大型玉米收获机械传统设计模式研发周期长,设计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分层次模块划分方法,对玉米收获机械进行功能划分,将总功能分解为一级功能、二级功能和功能载体,建立产品的功能主结构后,将整机划分为9个功能模块;基于功能-装配-能量接口关系,提出了部件层的模块划分原则,通过零部件之间的功能关系、装配关系、能量-接口关系建立加权模糊矩阵,将抽象的连接关系映射为具体化的关联矩阵,采用层次聚类算法求解关联矩阵,将9个功能模块细分为186个二级模块和645个子模块,从而实现了玉米收获机部件层零部件模块的精确划分。为实现该模块划分方法的工程应用,基于Qt Creator平台,开发大型玉米收获机械模块化快速设计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模块划分、模块管理和基于用户需求的模块配置等功能,从而实现大型玉米收获机械的快速设计。与传统玉米收获机械设计方法相比,应用模块划分方法可显著提升大型玉米收获机械设计效率,缩短整机产品的开发周期。
关键词:
模块划分 玉米收获机 层次聚类 快速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询 李广 郭春景 林秋君 吴限鑫 王建忠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随着其生产模式向全程机械化转型,机械化收获已成为玉米收获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农业发达地区,机械化收获率已超过90%。机械化收获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但不可避免也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本文通过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造成粮食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机械收获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玉米 机械化收获 减损因素 优化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玲 陶华 陈绍江
用 7个国内不同类群自交系测定了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GCA和SCA ,分析了被测系的种质特点、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途径以及测验种在生产上的商用价值。结果表明 :被测系可分为 5类 ,所代表的种质基础较广泛 ;980 9单株产量的GCA最高 ,980 9×S2 2 的SCA 2年都达到显著水平 ,980 9在育种上有较大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 ;980 9×S2 2 单株产量居首位 ,较对照分别增产 4 1.5 6 %和 2 4 .2 6 % ,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其余自交系只能间接用于低优势群自交系的创新改良。本文还对各自交系适宜进一步广泛测配及重组改良的自交系类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曾元 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对 31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RAPDs分析 ,结果表明 :31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 5大群 ,即旅群 (Ⅳ - 1组 ) ,Lan .Ⅱ群 (Ⅳ - 2A亚组 )、Reid群 (Ⅳ - 2B亚组 )、Lan .Ⅰ群 (Ⅳ - 1组 )和黄改群(Ⅳ - 5和Ⅳ - 6两组 )和 4个小群 :Ⅰ组的P138、Ⅱ组的郑 2 2、Ⅲ组的综 31和Ⅳ - 4组的郑 32和U8112。依据RAPDs的划分结果同依据系谱关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划分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玉米种质 RAPDs 种质类群划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波 詹小旭 李小龙 吴雅薇 柯永培 袁继超 孔凡磊
为明确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2017—2018年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推的2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机械粒收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每次收获各品种的茎杆、穗轴、籽粒含水率,籽粒和穗轴力学强度,机械粒收质量。结果表明:1)2年收获的籽粒含水率为10.14%~37.16%,90.00%的测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在29.00%以下;破碎率为5.80%,未达到≤5.00%的国家标准;杂质率为2.56%,符合≤3.00%的国家标准;落粒率为1.02%。收获推迟可降低籽粒含水率,能提高玉米机械粒收质量;2)破碎率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要受籽粒含水率和籽粒力学强度的影响;穗轴是杂质的主要成分,杂质率与穗轴含水率及力学强度关系密切;随籽粒含水率的降低,落粒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四川省单作夏玉米可满足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选用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物理力学特性适宜、穗轴力学强度小、韧性强、株高及穗位高适宜的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及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省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川 乔江方 谷利敏 夏来坤 朱卫红 黄璐 刘京宝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穗率和落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德美亚1号含水率最低,桥玉8号次之;蠡玉16含水率最高,郑单1002次之;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9.91%,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籽粒含水率、穗位高、穗粗、苞叶总宽度、穗下茎节压碎强度。综合分析,适宜我国籽粒直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景伦 赵久然 王元东 段民孝 邢锦丰 王继东 张静梅 任洁
对52个待测玉米自交系和1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DNA指纹分析,计算待测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对照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不用聚类分析方法,直接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相比,遗传背景分析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新方法,将5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分为5大类群,即瑞德群,黄改群,P群,旅大红骨群和兰卡斯特群,未发现新的优势类群,除了自交系黄C以外,其他所有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相吻合,并指出黄C属于瑞德群。
关键词:
玉米 DNA指纹 类群划分 新方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菲 余本国 冀庆斌
针对图谱划分方法在划分社区结构不是很明显的网络时,不能得到好的划分效果,该文提出了基于边聚类系数的谱聚类社区划分方法.由于社区内部节点之间的连接比各个社区间节点的连接稠密,边聚类系数的大小反映了节点的聚集程度,因而通过网络中的边所构三角形的数量定义了聚类系数矩阵,矩阵中的元素即处于网络中的边实际构成三角形的数量.在增益函数最大化的过程中,使用了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此来进行社区划分.通过在真实网络数据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宗华 王庆东 赵武英 汤继华 胡彦民 陈伟程 杨鹏鸣
以代表不同种质类群的国内16个常用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从14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1对能够较清晰反映其多态性的引物,依SSR多态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按GriffingⅣ交配设计,对所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穗长、穗粗等性状调查,并依各组合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6个自交系进行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6个优势类群,与配合力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自选系87-1、87-3与带有明显热带血缘的自交系P138、许178聚为一类,证明87-1、87-3含有部分热带种质成份;群间杂种优势明显,分属Ⅱ、Ⅲ类群的自交系87-1与综3间的遗传距离较远,...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久然 郭景伦 郭强 尉德铭 孔艳芳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目前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类群划分。本项研究建立了从玉米种子、幼芽以及叶片组织中提取微量DNA的方法。从RAPD引物试验盒A至O共计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对玉米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的引物40个,其中具有特别明显多态性的引物10个。它们是F3、O20、A19、M2、M6、N11、N12、N19、C7和G14等。依据10个引物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5个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自交系共可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四平头血缘系统:包括黄早四、吉853、黄野四、四自四、196、81515、404、H21等共8个;Ⅱ类为瑞德黄马...
关键词:
RAPD,玉米,类群划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姚长辉
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外债规模指标体系在国际上,通常把估算债务负担以及承受能力的指标分为三类,即朴素型指标、简单型指标、复合型指标。朴素型指标包括两种,一种是以债务总量或逐年的债务总量的变化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进行比较,或者是与人口的绝对值或相对值进行比较计算债务负担。另一种是注意债务的条件,诸如利率条件,期限条件等。简单型指标是以债务偿还总额与其他变量间的比率关系来衡量债务负担的。主要有:(1)负债率指标,即一国还本付息后的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2)借债率指标,即一国还本付息后的债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广未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课程开发,应遵循从职业分析到目标分析,从课程组织到课程评价的过程。"层次-模块"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学期初划分层级组别,提出分层要求;在学期中进行分类施教和指导;在学期末实施纵向考查及分级考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德青 朱建平
为了对中国创新能力科学划分以深层次挖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有机联系,笔者在剖析现有层级划分方法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拓展,应用拓展的聚类模型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静态与动态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创新发展模式发现,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阶梯分布格局仍存在,必须分集团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伟 易克传 孙业荣 高连兴
针对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1)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分别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各自的高低频子带;2)对高低频子带系数分别采用不同链接强度的改进空间频率激励的双通道PCNN模型进行融合操作,得到融合后的高低频子带系数;3)通过NSCT反变换得到最终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通道PCNN模型检测玉米种子机械裂纹的准确率为97.2%;图像熵、相关熵、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1 1、1.731 4、0.983 5和0.526 3,整体优于LoG、DWT、NSCT和PCNN方法;双通道PCNN方法的单张图像的执行时间为14.900 7 s,运行时间最长,但效果最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