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57)
- 2023(20292)
- 2022(17126)
- 2021(15934)
- 2020(13360)
- 2019(29991)
- 2018(29613)
- 2017(56845)
- 2016(30673)
- 2015(34331)
- 2014(33546)
- 2013(33000)
- 2012(30058)
- 2011(26517)
- 2010(26344)
- 2009(24250)
- 2008(23846)
- 2007(21071)
- 2006(18100)
- 2005(15893)
- 学科
- 济(122188)
- 经济(122062)
- 业(108495)
- 管理(99551)
- 企(96111)
- 企业(96111)
- 方法(56591)
- 数学(46083)
- 数学方法(45423)
- 农(37552)
- 财(36348)
- 业经(36248)
- 中国(32890)
- 农业(26566)
- 技术(26327)
- 务(26123)
- 财务(26043)
- 财务管理(26008)
- 企业财务(24715)
- 理论(24055)
- 制(23804)
- 学(23655)
- 地方(23123)
- 和(21337)
- 贸(20522)
- 贸易(20509)
- 易(19917)
- 划(19684)
- 策(18800)
- 银(18470)
- 机构
- 学院(428010)
- 大学(423795)
- 管理(173080)
- 济(169584)
- 经济(166024)
- 理学(149661)
- 理学院(148078)
- 管理学(145475)
- 管理学院(144677)
- 研究(136626)
- 中国(103759)
- 京(89339)
- 科学(84945)
- 财(78356)
- 农(69680)
- 所(67069)
- 业大(63602)
- 江(63549)
- 中心(63237)
- 财经(62887)
- 研究所(60989)
- 经(57363)
- 北京(55719)
- 范(55023)
- 师范(54491)
- 农业(54336)
- 州(51209)
- 经济学(50623)
- 院(50273)
- 技术(47117)
- 基金
- 项目(293847)
- 科学(232975)
- 研究(216537)
- 基金(213187)
- 家(185174)
- 国家(183534)
- 科学基金(159651)
- 社会(137094)
- 社会科(129943)
- 社会科学(129909)
- 省(116289)
- 基金项目(112872)
- 自然(103617)
- 自然科(101299)
- 自然科学(101271)
- 教育(99940)
- 自然科学基金(99482)
- 划(96714)
- 编号(88373)
- 资助(86633)
- 成果(70259)
- 重点(65339)
- 创(64415)
- 部(64207)
- 发(62660)
- 课题(60489)
- 创新(59552)
- 国家社会(56437)
- 科研(55833)
- 教育部(55392)
- 期刊
- 济(185268)
- 经济(185268)
- 研究(121903)
- 中国(83126)
- 管理(68092)
- 学报(65528)
- 农(64243)
- 财(63289)
- 科学(62100)
- 大学(50984)
- 教育(50181)
- 学学(48151)
- 农业(44614)
- 技术(41941)
- 融(35656)
- 金融(35656)
- 业经(32741)
- 财经(30955)
- 经济研究(28965)
- 经(26686)
- 业(25554)
- 问题(23880)
- 技术经济(23143)
- 科技(22978)
- 图书(20689)
- 版(20621)
- 现代(20116)
- 商业(19304)
- 理论(19115)
- 财会(18876)
共检索到62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群林
文化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创新性文化科技等智力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相互依赖和支持。基于组织结构的层次性,提出相应的文化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路径模型,并根据CES生产函数,提供了模型的验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路径遵循着演化规律,通过组织结构中的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不同层面具备的内在动力,即个体所具备的信息获取能力、知识消化和转换能力,团队所具备的知识应用能力,组织所具备的良好的组织结构,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薛岩松 卢福强
在分析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层次结构以及量化评价中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随机层次分析法(SAHP)来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随机层次分析法中,将专家咨询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描述为随机变量,得到随机判断矩阵。进而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确定随机判断矩阵中元素的估计值。针对3家纺织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而后运用随机层次分析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由评价结果分析影响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为推动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税收优惠、地方补贴及行业技术5个前因条件,阐述其对中国龙头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6家中国不同行业上市龙头科技企业进行分析,构建前因条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框架,结果发现:从整体看,企业研发投入、地方政府补贴以及行业技术通过不同条件组态影响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从企业资源看,相较于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对龙头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从外部环境看,市场和政府采用优势互补方式驱动龙头科技企业创新,且市场行业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地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发挥显著激励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妮娜 张林 李培祥
企业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是应对要素约束和复杂环境的重要问题,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能力层次论进一步将动态能力分为基础动态能力和高阶动态能力。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197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阶联盟组合能力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并通过基础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实践中,企业不仅要苦练内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且要培育高阶能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还要通过强化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此外,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宗蕴璋 方文辉
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学习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SECI模型,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技术系统投入产出图,结合该图提出了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一般模型。本文认为,技术能力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实现阶段跃迁的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技术能力 演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治兰
1.制定核心行业和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逐步提高政府驾驭创新驱动的水平与能力。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性产业中的企业大多弱小、不掌握核心技术,处于追赶阶段,无法单独承担自主创新的重任。因此,政府必须制定这些行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动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产业技术部署和政策。比如,整合研究所、大学、企业的科技资源,组建产学研联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长丰
企业内部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演化成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而不同层次的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投入要素只能带来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技术、信息、产品的同质化和流动性而逐渐丧失;战略资产这些资源仍然具有稀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模仿性,在一定时期内仍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只有独特能力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认清其资源演化所处的阶段,运用战略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确立竞争优势。
关键词:
企业资源 投入要素 战略资产 独特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波 李叔涛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判。以提供对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刘永安 何家林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重点是其构成及评价指标。本文分别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加以评价,认为未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将会朝着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构成 评价指标 述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群林 吴花平 邵云飞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国家转型背景下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环境下,研究文化科技产业中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家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为根据,以组织创新氛围、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创新行为为三大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所收集的101家文化科技企业的155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组织创新氛围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第三,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仁寿
技术创新是由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管理四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基本因素所构成,并存于社会大环境中,受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制约。因此,我们要在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内聋联系及其因果关系中,抓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特别是缺少企业创新文化的主要矛盾,通过创新与建设促进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企业文化,提升高科技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群 樊树海 单永飞 徐甜
文章以企业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思想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技术投入因素影响下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路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四种情形下,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轨迹。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演化最终收敛于合作创新策略或独立创新策略两种均衡状态,无论企业最终选择何种策略都与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有关,并与演化博弈模型初设参数——独立创新收益、技术投入、合作创新收益系数、合作成本等设置密切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群 樊树海 单永飞 徐甜
文章以企业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思想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技术投入因素影响下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路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四种情形下,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轨迹。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演化最终收敛于合作创新策略或独立创新策略两种均衡状态,无论企业最终选择何种策略都与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有关,并与演化博弈模型初设参数——独立创新收益、技术投入、合作创新收益系数、合作成本等设置密切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成其谦 汪虹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