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9)
- 2023(14426)
- 2022(12248)
- 2021(11362)
- 2020(9621)
- 2019(22246)
- 2018(21812)
- 2017(41572)
- 2016(22706)
- 2015(25645)
- 2014(25479)
- 2013(25161)
- 2012(23306)
- 2011(20735)
- 2010(20458)
- 2009(18913)
- 2008(18517)
- 2007(16268)
- 2006(13667)
- 2005(11873)
- 学科
- 济(95470)
- 经济(95377)
- 管理(64182)
- 业(58787)
- 企(47403)
- 企业(47403)
- 方法(45191)
- 数学(40567)
- 数学方法(40012)
- 农(25640)
- 中国(25294)
- 财(23990)
- 地方(22759)
- 业经(19254)
- 学(18387)
- 农业(17295)
- 贸(16144)
- 贸易(16131)
- 易(15569)
- 制(15566)
- 务(15471)
- 财务(15423)
- 财务管理(15384)
- 环境(14500)
- 企业财务(14475)
- 理论(14114)
- 和(13605)
- 技术(12686)
- 银(12418)
- 银行(12391)
- 机构
- 学院(315489)
- 大学(314525)
- 济(125487)
- 管理(123321)
- 经济(122586)
- 理学(106800)
- 理学院(105557)
- 管理学(103553)
- 管理学院(102947)
- 研究(102623)
- 中国(77006)
- 京(66380)
- 科学(64868)
- 财(56545)
- 农(51845)
- 所(50584)
- 中心(50001)
- 业大(48047)
- 江(47359)
- 研究所(46254)
- 财经(45661)
- 范(42802)
- 师范(42383)
- 经(41332)
- 北京(41095)
- 农业(40812)
- 州(39432)
- 经济学(38246)
- 院(37967)
- 经济学院(34759)
- 基金
- 项目(220378)
- 科学(173461)
- 研究(159334)
- 基金(159090)
- 家(138580)
- 国家(137435)
- 科学基金(118790)
- 社会(100492)
- 社会科(95175)
- 社会科学(95141)
- 省(87553)
- 基金项目(85342)
- 自然(78191)
- 自然科(76352)
- 自然科学(76331)
- 自然科学基金(74897)
- 教育(73961)
- 划(73590)
- 编号(64865)
- 资助(64739)
- 成果(51005)
- 重点(49762)
- 部(48251)
- 发(47774)
- 创(45273)
- 课题(44820)
- 科研(42728)
- 创新(42386)
- 教育部(41204)
- 国家社会(41196)
- 期刊
- 济(132254)
- 经济(132254)
- 研究(87320)
- 中国(58469)
- 学报(48645)
- 农(45450)
- 财(45423)
- 科学(45090)
- 管理(41702)
- 大学(36861)
- 学学(34669)
- 教育(32612)
- 农业(31112)
- 技术(29453)
- 融(25285)
- 金融(25285)
- 业经(22309)
- 财经(21518)
- 经济研究(20964)
- 问题(19151)
- 经(18420)
- 业(17278)
- 统计(16788)
- 资源(16744)
- 技术经济(15764)
- 版(15586)
- 策(15388)
- 图书(15299)
- 理论(14574)
- 财会(14056)
共检索到453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晏忠 陈建华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至“非常好”区间,评分较高。【结论】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及对于自然环境体验感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游人追求美的感受、良好的游憩社交体验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广州市天河公园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公园面积较大,植被覆盖度极高,景观多样,可达性较高,但因该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建筑风格及内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应根据公园特色进行设计更新以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远平 毕斗斗 甘巧林
转型期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政府及公园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鲜有关于居民对公园管理政策感知的研究。在2009年广州市施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背景下,文章以市区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对公园访问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近半数被访者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持肯定态度,近1/3的被访者反对该政策,其余持中立态度;2.分析居民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因子,得出3个正面感知公因子和4个负面感知公因子;3.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口学特征
关键词:
居民感知 公园免费开放政策 休闲 广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兰 黄幸
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社会阶层与城市公园服务水平之间的联系及城市公园空间配置的公平性格局。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社会阶层呈现“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在数量、面积、质量及可达性几个维度上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第二,研究区内公园服务水平存在不公正现象,社会阶层高的群体更容易获取到城市公园资源。研究结论及分析将为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保障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社会阶层 城市公园 空间公平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婷 孙冰 陈雷 罗水兴 陈勇 黄应锋 张静 张珂
以地理位置及游客组成划分代表性,以广州城市中心区越秀公园、城市近郊火炉山森林公园、城市远郊黄山鲁森林公园这3个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为主要对象,研究植物景观美景度。为避免非植物因子,如道路系统、园林小品、建筑设施等干扰,在不同空间结构下选择不同的面积空间:每个公园内选取3块典型性密林绿地,面积为20 m×40 m;3块典型性半开敞疏林绿地,面积为20 m×20 m;3块典型性开敞性绿地,面积为30 m×30m。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心理物理学美景度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目的】为地域性景观融入城市发展规划,突出和丰富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表达效果,减少城市“趋同性”,为地域文化传承,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以地域文化为视角,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各层级指标的评判矩阵,依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的权重集合,对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各维度景观质量进行了模糊性评判,进而得出各项提升策略。【结果】浣花溪公园地域性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其总体得分为2.987分,建筑要素分值为3.261分;植物要素分值为2.836分;水体要素分值为3.073分;铺装要素分值为3.337分;小品要素分值为2.606分。其中建筑要素、水体要素和铺装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丰富,达到“较好”等级,而植物、小品要素景观地域性表达为“一般”等级。各级指标评分较好均在“一般”等级之上。整体表现:铺装要素>建筑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小品要素。【结论】地域文化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在,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构成了不同城市的外在表征,因此城市景观营造应不断挖掘、深化地域文化表达,将其融入城市景观,强化地域性景观要素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范围,增加景观环境的丰富度,提升文化认同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云 李俊英 史萌 谷清媛 梁亚男 姚鹏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以沈阳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所选样地的62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乔木树种比例、乔木平均胸径、草坪盖度。研究结论对公园林缘景观构建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林缘景观 美景度评价 回归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昭华 刘垚 赵渺希 吴建秋
以广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与观察分析方法解剖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特征。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趋向视线开敞的集体区域活动,男性因要求独立性而趋向在有视线遮挡的区域活动,且男性同性恋活动区域对女性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抑制;女性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而男性独自出行游憩的比例更高;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基于公平性与人性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特别应对公共设施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使用者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于苏建 袁书琪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雄 冯长春 李方
在我国城镇土地利用从外延扩展走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剖析,提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概念,明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因素,构建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建立一套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方法、流程和评价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河区345个评价单元中,适度利用、过度利用、低度利用和不均衡利用等4种潜力类型的土地单元个数分别占总评价单元的44.9%,15.9%,35.7%和3.5%,可供挖掘的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庚鸿 王一茹 刘铁冬 龚文峰 林世平 陈翀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动态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关系,为海口市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合理配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高质量绿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口市2008—2020年4期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研究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状态与演变监测模型(State-and-Evolution Detection Models,SEDMs),通过公园绿地空间评价(公园可获得性水平与可达性水平),探究城市环境与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关系。【结果】2013—2017年社区公园和历史名园的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其他类型公园无明显演变特征;2008—2020年海口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各类型绿地发展不平衡且建成区居民公园绿地保持稳定增长;海口市建成区东部和北部的大型公园可达性较高且辐射范围较广;西部和南部的公园数量较少、辐射范围小且可达性差。【结论】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由复杂化趋于景观破碎化和局部规则化,景观空间结构由离散非连续布局向局部中心集聚式布局发展,绿地植被总体趋势向高集聚空间、高质量绿化模式发展。图5表5参26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杰 路紫
主题公园的虚拟表述不仅要追求与实际景观的视觉接近,更要描述景观结构、演变以及人地关系等景观的地理与生态内涵,但后一层次因缺少理论框架而少有研究。基于景观语义特征的虚拟地理环境思想可以很好的整合两种层次的建模需求。本文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提出了示范园区的虚拟表达对象体系,构建了依据景观特征语义的园区多细节层次模型(Layer of details,LOD),较好的表达整体和局部生态景观特征以及微观生态景观要素的各类语义关系;并且通过不同尺度LOD和景观要素的组合表达,按照不同主题和功能构建虚拟场景和游览过程模型。研究不仅解决了示范园生态教育普及、科技示范和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一体和园区规模、位置、生态容量等限制之间的矛盾;同时说明基于景观特征语义的LOD模型可以较好地改进传统LOD只注重要素细节的问题,并能准确表达地理和生态景观意义。多细节层次景观语义模型为虚拟地理环境思想的具体表达提供了方法学案例,可以方便扩展至其他主题公园、虚拟旅游甚至地理学相关的多种领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靖婷 刘鸿琳 屈仁超
【目的】景观生态应用需要一种适当的植被分类系统来对植被状况进行尽可能详细描述。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通用的、基本的要求,常常会基于几个不同植被分类系统的植被详细清单和描述性信息,目的是合理描述植被用于景观设计的环境清单,从而提升场地环境的美学体验、优化空间结构、增强人的活动体验和控制场地边界。【方法】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是根据Marsh提出的“五层次分类系统”原则,综合了林奈植物分类系统、形态结构分类系统和生态分类系统等方法进行的整理,包括植被整体结构、优势植物类型、植物大小和密度、植被生长的场所、栖息地和重要植物种类等5个层次。【结果】以湖北宜昌市滨江公园为例,将滨江公园长度为5.6 km的带状绿地分成A~F六个样地,运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方法,从侧重园林景观用途的应用层面来探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在城市滨江带景观生态应用中的适应性。滨江公园带状绿地带共计70科132属175种植物,乔木、灌木、地被和藤本三者之比约为3:2:1,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3:2。主要的观花植物的观赏时间基本涵盖四季,色相与季相变化丰富;但各样地分段存在植物配置较单一、垂直结构失调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等问题。【结论】提出景观生态应用策略:1)结合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进行植被描述与分类,提升整体绿地景观质量;2)调整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使群落生态特性匹配相应的配植形式;3)营造滨江带绿道景观空间序列,彰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多层次 植被分类 滨江带 景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锋 宁惠娟 包志毅 侯维微
为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在调查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类植物景观(滨水、复层混交、园路、建筑及小品旁和色叶)作为评价样本,摄取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选择49位评判人员参与评价,运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学生组对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538~0.752,P=0.000~0.047<0.050),园林专业学生可初步选为预测植物景观评价的评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瑶 谢心语 杨云峰
城市公园能够发挥其“冷岛作用”,全面认识城市公园的降温效益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对气候的适应性。以南京市25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以2个最大影响指标:公园降温面积、降温效率和2个累积影响指标:公园降温强度与降温梯度,对公园降温效益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具有显著的降温效益,能够使周边环境温度降低0.16℃~2.28℃。(2)相关性分析表明,公园降温面积与PP、PA、NDVI呈显著正相关,公园降温效率与PP、PA、LSI呈负相关;公园降温强度和梯度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与PP、PA呈正相关。4项降温指标与MNDWI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不同类型公园的降温效益具有差异性。专类公园或社区公园更适合建在城市用地紧张区域,综合公园在建设时应多考虑边界复杂情况及植被情况,以充分发挥降温效益。研究结果有助于未来城市公园的建设与优化,有效应对城市热岛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佳利 范俊芳 谢明坤
对长沙6个城市公园驳岸景观的处理形式、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发现公园驳岸景观普遍存在形式生硬、植物种类与种植形式单一、亲水设施利用率较低及与道路衔接不自然等问题。提出了山石驳岸式、树桩驳岸式、植物驳岸式、混合驳岸式等驳岸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模式。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水体 驳岸景观 设计 长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