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4)
- 2023(13738)
- 2022(11863)
- 2021(11035)
- 2020(9451)
- 2019(22136)
- 2018(21877)
- 2017(42145)
- 2016(22837)
- 2015(25845)
- 2014(25839)
- 2013(25373)
- 2012(23515)
- 2011(20979)
- 2010(20631)
- 2009(19078)
- 2008(18798)
- 2007(16494)
- 2006(14098)
- 2005(12220)
- 学科
- 济(94990)
- 经济(94884)
- 管理(67002)
- 业(61972)
- 企(51600)
- 企业(51600)
- 方法(46028)
- 数学(40729)
- 数学方法(40192)
- 农(25416)
- 财(24904)
- 中国(24591)
- 地方(21496)
- 业经(19783)
- 学(18771)
- 环境(17636)
- 农业(16759)
- 制(16744)
- 务(16547)
- 财务(16485)
- 财务管理(16445)
- 贸(15734)
- 贸易(15726)
- 企业财务(15596)
- 易(15187)
- 理论(14999)
- 和(14541)
- 划(14105)
- 技术(13158)
- 银(12368)
- 机构
- 大学(319801)
- 学院(319458)
- 济(127357)
- 管理(127272)
- 经济(124422)
- 理学(110727)
- 理学院(109494)
- 管理学(107489)
- 管理学院(106883)
- 研究(102357)
- 中国(77432)
- 京(67573)
- 科学(64178)
- 财(57775)
- 农(51505)
- 所(50104)
- 中心(50095)
- 业大(48108)
- 江(47483)
- 财经(46690)
- 研究所(45778)
- 范(42520)
- 经(42377)
- 师范(42107)
- 北京(41747)
- 农业(40389)
- 经济学(38570)
- 州(38055)
- 院(37675)
- 经济学院(35072)
- 基金
- 项目(222157)
- 科学(175191)
- 基金(161346)
- 研究(160641)
- 家(140292)
- 国家(139116)
- 科学基金(120519)
- 社会(101885)
- 社会科(96482)
- 社会科学(96447)
- 省(87536)
- 基金项目(86742)
- 自然(79343)
- 自然科(77475)
- 自然科学(77455)
- 自然科学基金(76021)
- 教育(74585)
- 划(73980)
- 编号(65410)
- 资助(65392)
- 成果(51703)
- 重点(49904)
- 部(49080)
- 发(47471)
- 创(46094)
- 课题(44654)
- 科研(43151)
- 创新(43123)
- 教育部(42150)
- 国家社会(41908)
- 期刊
- 济(134335)
- 经济(134335)
- 研究(87185)
- 中国(58722)
- 学报(48226)
- 财(46872)
- 科学(45332)
- 农(44773)
- 管理(43320)
- 大学(36937)
- 学学(34713)
- 教育(31457)
- 农业(30416)
- 技术(29982)
- 融(24979)
- 金融(24979)
- 业经(22110)
- 财经(22023)
- 经济研究(20607)
- 问题(19495)
- 经(18904)
- 资源(16746)
- 业(16655)
- 统计(16645)
- 图书(16152)
- 技术经济(16129)
- 版(15873)
- 策(15293)
- 财会(14912)
- 理论(14699)
共检索到45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全面分析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益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包括3项二级指标和27项3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型加权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性理论,对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生态效益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最直接的影响;(2)城市水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重接近总效益水平的50%,凸显了水环境治理效益的正外部性以及政府建立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3)从经济效益来看,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对于房地产及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4)水环境治理社会效益不明显,反映了公众对政府水环境治理认同感及自身环保意识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周鹏 崔家兴
城市蔓延是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城市用地更为分散的现象,往往是人口增长、经济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采用集成3S技术综合测度城市蔓延的程度,将城市蔓延的综合指数分解为人口指数(Ips)、社会经济指数(Ies)、交通指数(Its)和土地利用指数(Ils),并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多因素多因子评价,对武汉市1984—2013年城市蔓延程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Ips总体呈直线上升,Ies、Its和Ils总体呈指数型上升,Ils和Its近5年的增幅较大;路网密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最低,分布最为分散,Its权重值最高,建设用地比例权重值最低;城市蔓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章恒全 王旭华 谢丹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整体,本文根据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特点和要求,选取影响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科学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黄晶晶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
关键词:
PSR模型 创业环境 城市创业 评价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黄晶晶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
关键词:
PSR模型 创业环境 城市创业 评价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棚宇 王秀兰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数学模型。首先,从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面综合筛选评价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效态及其满意值与不允许值;最后,通过Excel软件计算各指标功效系数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功效系数,并以武汉市为实证,进行了模型实用性与可信度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功效系数法 武汉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夏屹
湖长制是中国水环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实现湖泊水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用2007~2017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和武汉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湖长制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湖长制显著改善了试点湖泊的综合水质,降低了污染物超标总值。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环境治理投资和工业废水排放在湖长制与水环境治理效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湖长制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投资和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水环境治理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湖长制显著改善了高经济水平辖区和非跨辖区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效果。研究结果为完善湖长制形成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
湖长制 水环境治理 属地责任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 张毅 张洋 周鹏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为0.58,处于各城市的中上水平,土地综合承载力较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红 张毅 张洋 周鹏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为0.58,处于各城市的中上水平,土地综合承载力较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科学地评价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建立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市1996-2003年的14个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可以视为武汉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的度量;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武汉市人口控制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 主成分分析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夏怡冰
"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理性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2006~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也明显提高;但也存在资源节约建设力度不大、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和城市圈内部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社会发展进度、发挥武汉市向外辐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对策加以完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研究 对应分析 武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双玉 张琪 龚箭 韩磊 王晓芳
在明确旅游景点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借鉴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围绕"路、车、人、环境"要素,构建了由静态的"路网可达性"、动态的"车行可达性"和基于人与环境互动的"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组成的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为指导,运用网络分析法、空间句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了武汉市A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中实时交通路况的权重最大,表明道路拥堵是制约景点可达性的最重要因素;武汉市只有晴川阁、东湖听涛景区等少数景点可达性的各个方面都表现较好;其他景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路好找但少车、有路但少车难找、有车但少路难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年龄结构的综合医院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武汉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基于城市层面的文化产业评价与空间集聚测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郊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武汉市远城区为例
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以《武汉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版)》为例
基于多维理论的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公共服务设施对周边房价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武汉市综合医院案例分析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市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城市管理事件空间分布及演化——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