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8)
2023(8513)
2022(7173)
2021(6844)
2020(5737)
2019(13169)
2018(12792)
2017(24775)
2016(12974)
2015(14493)
2014(14203)
2013(13577)
2012(12211)
2011(10575)
2010(9969)
2009(8736)
2008(7832)
2007(6130)
2006(4813)
2005(3744)
作者
(33722)
(28461)
(28443)
(26783)
(17956)
(13723)
(12813)
(11120)
(10952)
(9839)
(9730)
(9538)
(8997)
(8782)
(8657)
(8487)
(8462)
(8331)
(8188)
(7952)
(6759)
(6690)
(6657)
(6453)
(6415)
(6413)
(6151)
(5881)
(5631)
(5595)
学科
(54577)
经济(54530)
管理(36341)
(33269)
方法(29319)
数学(27178)
(26954)
企业(26954)
数学方法(26741)
(13250)
(13035)
地方(12697)
中国(11608)
业经(10129)
(9717)
贸易(9711)
(9467)
(9404)
农业(9043)
环境(8977)
(8354)
财务(8304)
财务管理(8285)
技术(8062)
企业财务(7849)
(7157)
(7076)
(7045)
理论(7027)
地方经济(7013)
机构
学院(170908)
大学(169243)
(71382)
管理(70289)
经济(70192)
理学(62201)
理学院(61630)
管理学(60432)
管理学院(60123)
研究(51553)
中国(37545)
(32822)
科学(31671)
(30536)
业大(26534)
财经(25658)
中心(25385)
(25305)
(23639)
(23276)
经济学(22705)
(22533)
研究所(21690)
经济学院(20815)
(20414)
师范(20166)
(20095)
农业(19782)
财经大学(19541)
北京(19435)
基金
项目(130613)
科学(103974)
基金(97193)
研究(92901)
(85233)
国家(84611)
科学基金(74141)
社会(60658)
社会科(57734)
社会科学(57719)
基金项目(51889)
(50848)
自然(49405)
自然科(48232)
自然科学(48218)
自然科学基金(47318)
教育(43122)
(42587)
资助(39763)
编号(36042)
重点(29314)
(28992)
(27819)
(27567)
成果(26259)
国家社会(26041)
创新(25878)
科研(25762)
教育部(25260)
人文(24873)
期刊
(66737)
经济(66737)
研究(42088)
学报(25829)
管理(25550)
中国(24982)
科学(24099)
(23625)
(20937)
大学(20654)
学学(19986)
技术(17242)
农业(14674)
教育(12366)
财经(12077)
(11165)
金融(11165)
业经(11105)
经济研究(11100)
(10412)
问题(9745)
资源(8775)
统计(8450)
科技(8223)
技术经济(8200)
(8035)
(7990)
(7919)
理论(7501)
财会(7187)
共检索到225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启禄  林志玮  刘金福  涂伟豪  黄嘉航  兰思仁  洪伟  
【目的】保护区规划设计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数学模型为工具研究保护区设计成为新趋势。集合覆盖物种模型(SCSP)和最大集合物种模型(MCSP)等传统数学模型,仅考虑以最小代价进行保护区规划及设计,未考虑保护区的空间特征,导致选择的保护区区域过于分散,且仅考虑土地市场价格,不能完全体现保护区生态价值。本研究以生态值为衡量指标,结合连续性和紧实性的空间特征,构建有效合理的保护区规划模型,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将戴云山区域划分为567个规则地块,每个地块面积为2 km×2 km,且任意地块都包含若干个小班。依据生态值赋分标准和重心算法,先后计算戴云山小班和其所属地块生态值。结合特殊空间特征与生态值,构建基于尾长法的空间集合覆盖模型(SSCP),并探讨不同紧实性权重和物种保护比例组合对保护区规划结果的影响。最后,以传统SCSP模型、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模型和Zonation模型的规划结果为对照组,验证SSCP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从空间分布来看,用SCSP模型、Marxan模型和Zonation模型求解的保护区设计结果表现为地块分布离散,破碎度高,SSCP模型的设计结果表现出更好的连续性和紧实性;从选地数量来看,SSCP模型的选地数量与物种保护比例及紧实性权重正相关,即物种保护比例上升,或紧实性权重增大,选中的地块数增加。【结论】研究设计了新型保护区数学规划模型——SSCP模型,并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提出规划建议:向其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扩展,其中西北方向纵向扩展6 km,横向扩展18 km,东南方向纵向扩展9 km,横向扩展8 km。本研究方法的提出为我国保护区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道德  刘洪生  喻兴雷  李竹云  何振  卢和军  陈辉敏  谭庭华  
为了掌握兽类资源现状,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者于2007年1月10~19日、5月16~23日、7月26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并结合铗捕法、网捕法和非诱导式访问法,对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3次实地考察.结果表明:(1)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兽类45种,隶属8目20科.其中豹、云豹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穿山甲、豺、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林狸、鬣羚、水鹿共10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种和4种兽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附录Ⅱ;8种兽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2种为中国特有种.(2)其动物区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辛利娟  朱彦鹏  陈冰  靳勇超  罗建武  王伟  
为了探索形成规范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逻辑框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研究方法,以云南苍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保护成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自苍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以来,仍存在一些影响保护成效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集体林地资源权属不清、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保护区的本底调查、科研、监测工作比较欠缺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苍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水平,具体表现在:近20年来,苍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森林面积减少了18.59%、森林破碎度指数增加了42.94%、代表性生态系统针叶林面积减少了28.63%、物种丰富度降低了3.02%。此外,保护区在机构设置、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马瑞丰  詹银华  周姗姗  洪伟  
空间格局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与植被维持机制。基于戴云山1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O-ring统计分析黄山松不同生长阶段与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幼苗和幼树储备丰富,中树次之,大树较少,种群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种群年龄属于增长型。戴云山黄山松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0~26m尺度上,>26m尺度主要为随机或均匀分布。黄山松聚集程度随着龄级(幼苗→幼树→中树→大树)和树高(林冠层T→亚林层S→灌木层U)的增大而降低。黄山松的幼苗与幼树、幼苗与中树以正相关为主;而其幼苗与大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均以不相关为主。黄山松T层与S层关联性不明显,T层与U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蓝  何中声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远丽  旷开金  尤添革  刘金福  路春燕  林芳芳  林柳璇  
采用敏感性分析,筛选出13个能反映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植被与土壤特征的主要因子,构建其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采用等间距法将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总体近自然度属于近人工等级,其中上涌镇等级最高,其余依次为桂阳乡、大铭乡、赤水镇、雷锋镇、南埕镇.所有样地中,远天然占46.51%,半天然占2.33%,近人工占48.84%,人工占2.33%.坡度、林龄、乔木层Shannon-winener指数、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是影响戴云山黄山松群落近自然度的重要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丽霞  刘金福  黄嘉航  苏松锦  洪伟  唐蓉  周姗姗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志成   银璐   张奥博   张文森   尚素琴   李秀山  
生物多样性监测对研究人员即时在空中识别物种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避免人眼误鉴进而提高野外生物多样性监测时蝴蝶种类识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以及解决用户在野外使用纸质书籍及资料查询的不便,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鉴定蝴蝶种类。采用Unity3D技术,C#作为编程语言,基于Photoshop中的 3D技术,以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蝴蝶样本为例进行建模,进而开发手机App实现野外对蝴蝶的准确鉴定。结果显示,通过软件的页面交互实现App中蝴蝶种类的识别和查询功能,点击程序进入主界面,包括兴隆山简介、兴隆山蝴蝶、兴隆山地图、兴隆山天气等应用,其中蝴蝶形态以3D技术进行展示。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功能。经初步测试,这款蝴蝶识别App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野外蝴蝶识别的准确性,也为下一步使用其它语言乃至进行更大范围的蝴蝶识别App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长城  赵卫红  蔡义勇  王祖炉  陈胜伟  
本文利用2003年在福建九仙山收集的云雾水和雨水酸度监测资料,对云雾水和雨水酸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福建九仙山云雾水和雨水严重酸化,云雾水出现强酸的机会比雨水高出近一倍;云雾水、雨水的酸度和酸雨出现率随季节而变化;西风影响时云雾水的酸度最大,北风时雨水为酸性,东南风时出现强酸雨的机会最多;云雾水和雨水受海洋因素影响明显,阴离子以C l-、阳离子以NH+4为主,云雾水的致酸离子与碱性离子比值明显大于雨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荣  
以野外调查的数据和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结果为基础,应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其植物群落13个群丛R0、H′、E_1和E_5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综合排序为:群丛Ⅱ>群丛Ⅴ>群丛Ⅸ>群丛Ⅹ>群丛Ⅳ>群丛Ⅵ>群丛Ⅷ>群丛Ⅺ>群丛Ⅰ>群丛Ⅲ>群丛ⅩⅢ>群丛Ⅶ>群丛Ⅻ。(2)森林群落中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小红菊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叶苔草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灌丛群落中美蔷薇+刺梨–野青茅+东方草莓群丛多样性指数最高,沙棘+黄刺玫–山蒿+水杨梅群丛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植物群落嵩草+平车前群丛多样性指数比委陵菜+早熟禾群丛高。(3)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P <0.05),其中森林群落最高,表明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明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凤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锦奇  裴承敏  李信莉  
缙云山位于我国的西南酸雨区,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硫酸型酸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酸雨转变的趋势。研究酸雨类型的转变对缙云山植被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酸雨受灾区的植被建设和抗酸树种的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缙云山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的方法对幼苗进行了3种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3个酸雨浓度(pH2.5、pH3.5、pH4.5)的处理,并辅以pH值为5.7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酸雨对马尾松的光合生理特性都产生了影响,酸雨浓度越高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pH3.5是影响马尾松各指标发生急剧变化的酸度值,pH值为3.5的SAR和NAR酸雨对马尾松的株高增长产生严重抑制,抑制率高达53.49%和54.99%。(2)不同类型酸雨胁迫会抑制马尾松叶片叶绿素的形成主要表现为SAR> NAR> MAR,叶绿素含量随酸雨浓度升高而下降;酸雨能够促进丙二醛含量的增加,pH值越低丙二醛含量越高。(3)酸雨会刺激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不同酸雨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NAR> SAR> MAR。这3种类型酸雨对马尾松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均有影响,且不同类型酸雨各梯度下影响程度均不同,综合比较发现MAR酸雨的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单一酸雨要小,NAR酸雨对马尾松的影响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永林   王云琦   徐晓晓   王玉杰   李耀明  
【目的】探究南方典型酸雨区树木生长的酸雨响应,为明晰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缙云山优势树种马尾松和润楠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别采集马尾松40株和润楠35株建立树轮宽度年表,计算胸径断面积增长量,分析马尾松和润楠的生长趋势及其对酸雨因子的响应。【结果】1)马尾松和润楠标准年表的样本总体代表性分别为0.942和0.869,马尾松标准年表的样本总体代表性、平均敏感度、一阶自相关和第一主成分解释量均大于润楠;2)1961—2020年马尾松和润楠生长均曾受酸雨抑制,其中马尾松生长受抑制时间长于润楠,但均在2010年后出现生长恢复;3)缙云山酸雨类型从硫酸型过渡到硫酸-硝酸混合型,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不是近20年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马尾松和润楠径向生长与降雨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雨中SO_4~(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润楠径向生长与降雨中NO_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马尾松径向生长与降雨中NH_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表明,年尺度的降雨SO_4~(2-)浓度和NO_3~-浓度分别对马尾松和润楠径向生长有极显著负面影响(P<0.01),分别可解释65.5%和29.5%的生长变异。【结论】酸雨中SO_4~(2-)和NO_3~-浓度是缙云山地区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树轮研究酸雨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具有很大潜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陈文伟  旷开金  唐蓉  洪伟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在12.26%~43.7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依次为0.15%、0.03%、0.18%和0;有效变程分别为19.40m、17.32m、17.32m和14.90m。4个指标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总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伟  周伟  纪德  张仁功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型。②黑颈长尾雉栖息地的主要特征是高海拔,向阳坡,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乔木层平均胸径和高度较小,盖度和密度较低,以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灌木层较高但密度较低,以山茶科和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密度较大,以堇菜科Viol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