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7)
2023(15908)
2022(13932)
2021(13229)
2020(11166)
2019(25762)
2018(25537)
2017(49661)
2016(27029)
2015(30374)
2014(30238)
2013(29610)
2012(27054)
2011(24131)
2010(24169)
2009(22135)
2008(21729)
2007(19062)
2006(16701)
2005(14715)
作者
(75014)
(62344)
(61845)
(59107)
(39955)
(29634)
(28351)
(24563)
(23723)
(22425)
(21296)
(21006)
(19681)
(19632)
(19425)
(19315)
(18765)
(18554)
(17862)
(17800)
(15217)
(15196)
(15081)
(14284)
(13971)
(13789)
(13778)
(13768)
(12509)
(12177)
学科
(102122)
经济(102012)
管理(86419)
(82429)
(69411)
企业(69411)
方法(49720)
数学(42845)
数学方法(42249)
(30995)
中国(28090)
(27862)
业经(23487)
(21008)
(20656)
财务(20571)
财务管理(20522)
地方(20482)
(20289)
企业财务(19459)
(19014)
贸易(19006)
(18493)
理论(18460)
农业(18357)
(18197)
银行(18162)
(18150)
(17100)
(16950)
机构
大学(371062)
学院(370770)
管理(154923)
(147498)
经济(144118)
理学(132469)
理学院(131081)
管理学(128884)
管理学院(128149)
研究(118044)
中国(93604)
(78248)
(72493)
科学(71719)
(57403)
财经(56794)
中心(55590)
(55240)
(55121)
业大(53001)
研究所(52051)
(51743)
北京(49224)
(47167)
师范(46750)
(44731)
(43845)
经济学(43131)
农业(42816)
财经大学(42478)
基金
项目(252295)
科学(198893)
研究(186275)
基金(183493)
(158364)
国家(157043)
科学基金(136455)
社会(116332)
社会科(110273)
社会科学(110241)
(97808)
基金项目(97268)
自然(89642)
自然科(87554)
自然科学(87535)
教育(86028)
自然科学基金(85928)
(82094)
编号(76947)
资助(76395)
成果(61700)
(55859)
重点(55629)
(52712)
(52256)
课题(52181)
创新(48665)
教育部(48363)
科研(48359)
项目编号(47693)
期刊
(160739)
经济(160739)
研究(110592)
中国(69878)
管理(59435)
(56915)
学报(53657)
科学(51338)
(48675)
大学(42010)
教育(39818)
学学(39451)
(38089)
金融(38089)
技术(33899)
农业(33517)
财经(27141)
业经(26423)
经济研究(24582)
(23088)
问题(20314)
图书(19556)
(18614)
理论(18592)
技术经济(18411)
现代(17494)
科技(17135)
实践(17097)
(17097)
(16341)
共检索到548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腊生  周猛  赵未夏  
本文以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准则的CVaR为套保目标函数,采取从期货到期权的两步法估计期权动态最优套保比率,建立了基于尾部风险管理的期权动态套保模型,并以沪深300指数系列衍生品为样本开展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通过两步法建立的期权套保模型估计出的期权最优套保比率,既充分反映了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相依关系,又有效克服了期权价格在不同到期阶段受标的资产价格之外因素的影响;(2)实证结果显示,不管沪深300ETF价格处于上涨周期还是下跌周期,期权动态套保效果均优于期货动态套保,充分体现了期权非线性特点在尾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3)策略选择上,在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多行权价期权组合套保效果优于单一行权价期权套保;(4)较宽的调仓阈值设置在市场涨跌幅较大时套保效果更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通过构建两状态隐马尔科夫模型,利用EM算法系统地研究了动量策略收益的尾部风险。研究发现,不论是波动状态还是平稳状态下,动量收益对市场上行的反应程度都要低于其对市场下行的反应程度。本文的研究也发现,在动量策略收益的残差项为学生分布及市场超额收益的残差项为正态分布的情形下,动量策略收益和市场超额收益的四阶矩均位于其模拟分布的95%置信区间内。在对动量崩溃进行预测的过程中,本文研究还发现,当隐马尔科夫模型中包含期权特征时,动量崩溃的错误预测次数相对较小,这表明期权特征在隐马尔科夫模型中的重要性。利用市场超额收益波动预测方法,其产生的动量崩溃错误预测次数显著低于波动状态预测概率的相应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华  刘阳  黄卓  
文章采用两状态马尔科夫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动量和反转策略有效性及其尾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持有期为1周时,反转效应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尾部风险。平静状态和动荡状态均具有较高的延续性,在相同状态下的转移概率均在90%以上。两种状态下的动量策略的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动荡状态下比平静状态时动量策略收益率更低,波动性也更大。动量策略的尾部风险更容易发生在市场动荡期,并且动荡状态对于极端损失的覆盖效果比对极端正收益的覆盖效果更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子平  刘升旭  
EUA和CER已成为碳期货市场最重要的两种交易商品,文章基于BP检验将2008—2017年两资产连续期货数据分为三时期;通过VAR模型,以线性、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而运用GARCH-Copula分析各时期动态相依结构;基于Copula函数,结合蒙特卡罗方法计算EUA资产及投资组合的风险值。结果表明:(1)各时期两者间均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先导关系,且联动性逐渐降低;(2)EUA序列用ARMA-GARCH-t模型拟合较好,而CER的非对称波动更倾向于ARMA-GJRGARCH-N模型;(3)三时期最优连接函数分别为t-Copula、Gumbel Copula和时变RG Copula,且尾部相关系数依次减小;(4)投资组合风险显著低于单个EUA资产风险,且风险降低比例较大。这些结论为以碳期货为投资主体的投资组合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子晖  张平淼  陈雨恬  
本文对全球1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最新发展的非对称断点方法对风险共振关系与风险分散关系进行准确区分,并考察极端事件下的股市间风险传染。接着,本文分别从网络密度、节点关联以及风险结构等角度,进一步剖析了全球股市间风险共振与风险分散的动态演变关系。最后,我们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具体考察了外部冲击对全球股市风险联动层次的影响。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国际输入性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凯  魏子凯  
文章借助Clayton Copula函数和Gumbel Copula函数研究了任意两只股票之间的尾部相关性,并建立了基于Copula尾部相关性的股票交易策略。首先,通过CML估计Clayton Copula函数和Gumbel Copula函数的相关参数αCl和αGu;其次,通过相关参数求解两只股票之间的尾部相关性;再次,对尾部相关性较为强的股票组合构建程序化交易策略;最后,对A股和H股的七组银行股作了实证分析,选出了使得每个组合收益率最优的参考概率区间,并在该参考概率区间下对该股票交易策略进行风险度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山磊  郑柏茹  
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宣布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期权时代。期权是一种企业、银行和投资者等进行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是市场上最活跃的金融衍生品之一,其定价方法及交易策略相对期货及其他衍生品比较复杂及多变。本文首先对我国股票期权运行状况进行简要分析。随后,在评述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期权自身的价格性质,着重介绍期权价格凸性无风险套利策略及其应用。最后,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期权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严伟祥  徐玉华  
快速发展的资管市场创新出大量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和业务,使金融各行业的联系愈加密切和复杂化,由此产生的交叉性风险也越来越值得警惕。利用分层阿基米德Copula模型,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之间的交易数据,刻画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五个金融子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相依关系,捕捉它们在极端事件下可能产生的危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五个金融子行业的尾部风险存在明显的分层相依结构,不同行业间的风险相依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风险相依性整体偏高,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业内机构需提高风险自律意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守东  李云浩  
利用2015年2月9日至2021年6月23日1550个交易日的股票和期权市场数据,基于对广义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进行调整后的GVIX-EVT模型进行尾部风险测度,并将GVIX-EVT测度与传统尾部风险测度做对比,分析其对于极端风险事件造成的股票市场下行波动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价格相对历史价格对未来波动率变化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且通过GVIX-EVT模型的尾部风险测度更有利于预测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尾部损失程度;将隐含波动率与极值理论相结合得到的GVIX-EVT尾部风险测度,有助于风险管理者防范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守东  李云浩  
利用2015年2月9日至2021年6月23日1550个交易日的股票和期权市场数据,基于对广义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进行调整后的GVIX-EVT模型进行尾部风险测度,并将GVIX-EVT测度与传统尾部风险测度做对比,分析其对于极端风险事件造成的股票市场下行波动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期权市场价格相对历史价格对未来波动率变化所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有效市场理论,且通过GVIX-EVT模型的尾部风险测度更有利于预测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尾部损失程度;将隐含波动率与极值理论相结合得到的GVIX-EVT尾部风险测度,有助于风险管理者防范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晔  
本文借鉴非对称斜率模型,改进了CoVaR估计,应用LASSO方法和单指标分位数回归估计了中国24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关联性水平,并通过构建尾部风险网络分析了这些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征,其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都显著上升,能够较好地反映并预测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所改进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对有效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定借鉴意义。监管当局可根据各金融机构在尾部风险网络中的度中心性动态识别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时监测重要性靠前的机构能够有效减小机构的个体风险在金融网络中传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福敏   宋佳音   刘仪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要工作,描述资产价格规律、准确度量尾部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前提。为研究非对称性和非高斯性对我国股市收益率预测和尾部风险度量的影响,本文使用20种Levy-GARCH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噪声服从跳跃过程时的VaR和CVaR值,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值计算和回溯测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中,非高斯性和非对称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跳跃行为在收益率拟合、预测和风险度量方面有重要影响;在尾部风险度量上,带跳跃的非仿射结构条件方差模型表现稳定地优于仿射结构模型,而且有限跳跃过程模型的综合表现优于带无限活动率跳跃过程的模型。总的来说,非对称、非高斯、非仿射的Levy-GARCH模型在收益率拟合与尾部风险测度上表现更好,而且有限跳跃形态可以更准确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高岳  朱宪辰  
以沪综指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AR-GARCH模型捕获沪综指对数收益序列中的自相关和异方差现象,获得近似独立同分布的残差序列,再利用极值理论中的POT方法对残差序列进行极值分析,并采用给出了极值分布的各参数极大似然估计,进一步计算置信水平下的VaR值,结果表明,根据AR-GARCH-POT方法所得的VaR对沪综指实际损失风险的刻画准确。而基于所得的VaR序列分析沪综指收益率的系统性风险历史波动趋势,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历史趋势存在先高后低,且自2006年后逐年升高的特征,目前阶段的总体性风险处于较高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马啸宇  
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构建时变条件预期损失模型(ΔCoES),测算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我国A股核心资产股票价格的尾部风险溢出情况,分析我国A股核心资产下跌对于市场大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核心资产指数尾部风险越大,在极端情况下对上证综指的风险溢出也越大,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2020年4月—2021年3月市场下跌期间,核心资产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高于同期的中证500指数。核心资产中,医疗保健行业波动最大,产生的风险溢出也最高,其次是消费类行业,这两个行业在近一年内对市场造成的下跌影响最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子言  刘晓星  
基于上市金融机构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QRNN(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对多种状态下的CoVaR进行估计,结合中国63家上市金融机构2011—2021年的市场数据,研究了各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与脆弱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尾部风险感知模型通过选择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且以此测度的风险溢出可以解释系统性风险在具体事件中的累积;与银行和保险类相比,证券类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向金融系统溢出了更多风险,但溢出水平自2015年起已显著降低;通过测度系统溢出度和脆弱度,发现少数机构具有显著的“风险缓释”作用,“吸收”了系统整体风险,而有些机构则具有“反脆弱性”,能够在市场下行时获益;通过个体效应控制前后的回归结果对比,显著影响系统溢出度与脆弱度的是机构自身风险,而非机构的规模、杠杆等。本文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结论可为监管部门识别重要性金融机构和机构脆弱性测度提供经验佐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