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0)
2023(17238)
2022(14317)
2021(13251)
2020(10927)
2019(25113)
2018(24966)
2017(48272)
2016(25852)
2015(29191)
2014(29266)
2013(28509)
2012(25742)
2011(22931)
2010(22854)
2009(20729)
2008(19711)
2007(17134)
2006(14934)
2005(12469)
作者
(72158)
(59863)
(59388)
(56652)
(38024)
(28622)
(27204)
(23565)
(22862)
(21131)
(20406)
(20156)
(18768)
(18528)
(18414)
(17997)
(17960)
(17805)
(17148)
(16907)
(14595)
(14561)
(14439)
(13723)
(13382)
(13315)
(13177)
(13008)
(12055)
(11821)
学科
(102264)
经济(102142)
(73139)
管理(71823)
(55665)
企业(55665)
方法(46823)
数学(40981)
数学方法(40423)
(37762)
中国(30259)
业经(26090)
(25947)
农业(25123)
地方(21658)
(21002)
(19290)
(17426)
贸易(17416)
(16911)
理论(16721)
技术(15550)
(15232)
(15225)
财务(15141)
环境(15134)
财务管理(15106)
(14868)
银行(14831)
(14408)
机构
大学(359061)
学院(358798)
管理(145406)
(141080)
经济(137851)
理学(126987)
理学院(125642)
管理学(123297)
管理学院(122632)
研究(114620)
中国(84149)
(75034)
科学(71188)
(63033)
(59080)
(54938)
业大(54209)
中心(53543)
(51774)
财经(51154)
研究所(50327)
(48771)
师范(48356)
(46752)
北京(46402)
农业(44971)
经济学(42618)
(42114)
(41954)
师范大学(39061)
基金
项目(255180)
科学(201451)
研究(189075)
基金(185477)
(160509)
国家(159108)
科学基金(138073)
社会(120396)
社会科(113789)
社会科学(113759)
(99701)
基金项目(98843)
自然(88476)
教育(86660)
自然科(86458)
自然科学(86440)
自然科学基金(84848)
(83122)
编号(78423)
资助(74885)
成果(62910)
重点(56403)
(55897)
(54328)
(52784)
课题(52688)
国家社会(49745)
创新(49124)
科研(48532)
教育部(48463)
期刊
(151855)
经济(151855)
研究(100755)
中国(66807)
(57969)
学报(55925)
科学(51638)
管理(50521)
(46653)
大学(43820)
学学(40968)
教育(40886)
农业(39101)
技术(31418)
(28815)
金融(28815)
业经(28312)
财经(23857)
图书(23427)
经济研究(23410)
问题(20530)
(20431)
(17831)
(17682)
科技(17128)
理论(16893)
技术经济(16200)
书馆(16129)
图书馆(16129)
现代(15836)
共检索到509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亮  王兴平  
基于对苏南典型乡村地区居民在就业、居住、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城镇化的社会调查,结合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苏南在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多维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异步现象催生了大量乡村"居民"。高水平的就业城镇化和低水平的居住城镇化是苏南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外来人口在乡村的集聚是制约居住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公共服务层面,乡村居民具有较强的主动城镇化意愿,极大地推动了苏南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在加快构建全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合理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轮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创造性地构建一套兼顾系统论和复合论思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对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各维度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水平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一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据此,提出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缩小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剑钢  文瀚梓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使拥有自然环境的传统村镇风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正是未来苏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论文以"关注民生"为前提,根据苏南现状,提出"化城入乡"、"绿野分隔"、"多核聚居"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对建设苏南地域城镇特色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爱梅  
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战略往往以空间布局为主要内容,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的误读,导致城镇化建设脱离正常轨道。因此,需要对国家城镇化战略、任务及推进机制进行科学安排,将"人口城镇化、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等关键内容纳入国家城镇化战略内容,而不是仅仅作为城镇化规划的配套内容。该文从城镇化的"空间、人口、资源、制度"等多维视角出发,归纳了我国城镇化战略特征、趋势;分析了多维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及推进机制,为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制定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春华  刘娟  成受明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红  郑娅  
在对农村市场开拓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归纳了城镇化在实现人口集中、构建农村发展极、推进城乡市场对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检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检新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涂丽  乐章  
本文基于乡村建设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的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宜居条件在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上具有较高权重,是当前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发展的东西差异明显。城镇化对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效应为正,其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非农化方面;人口的城镇化迁移会抑制乡村发展水平,抵消部分产业非农化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城镇化主要通过经济促进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公共服务滞后效应和宜居条件改善效应对乡村综合发展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乡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对当地乡村发展具有促进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则抑制了当地乡村的综合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悦斐  杨新海  
以苏南乡村地区城镇化历程为切入点,发现苏南乡村地区经历了以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区建设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三大城镇化阶段,经济腾飞的同时部分村庄逐渐没落,陷入"被动式"城镇化困境,因此提出"主动式"城镇化概念并赋予其内涵,即"自主、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微撤并、引低碳、溯本源、固主体和新制度"五位一体的"主动式"城镇化策略,最后以无锡市锡北镇斗山地区为例,通过实践实现苏南"主动式"城镇化复兴之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片天地":乡村建设美丽了,村民留下了,又何须城镇化呢?然而,细细琢磨,却也不难悟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一个乡村贴近城镇的"类化"而不"同质"的过程。怎样才算"美丽乡村"?简单地说,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贫穷的乡村不可能保持真正的美丽;二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脏乱的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媛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分类开发、重视人才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这对于新时期稳步提高农村的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庆真  
本文是在对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浙江省义乌市大陈和上溪两镇12个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而形成。文章首先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描述和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对后乡村时代居民生活状况及其呈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形式上已进入城镇化的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来认识这类处于后乡村时代的乡村现代化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