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0)
- 2023(11910)
- 2022(10113)
- 2021(9324)
- 2020(8175)
- 2019(18980)
- 2018(18625)
- 2017(36795)
- 2016(19654)
- 2015(22086)
- 2014(22091)
- 2013(21872)
- 2012(20070)
- 2011(17877)
- 2010(17578)
- 2009(16188)
- 2008(15738)
- 2007(13932)
- 2006(11487)
- 2005(10006)
- 学科
- 济(86427)
- 经济(86353)
- 业(55543)
- 管理(54781)
- 企(45314)
- 企业(45314)
- 方法(42921)
- 数学(38329)
- 数学方法(37877)
- 农(23642)
- 财(21532)
- 中国(20621)
- 业经(18661)
- 地方(18277)
- 学(16415)
- 农业(15638)
- 贸(15054)
- 贸易(15051)
- 易(14602)
- 制(14402)
- 务(14002)
- 财务(13960)
- 财务管理(13927)
- 企业财务(13226)
- 技术(13050)
- 产业(12357)
- 和(12301)
- 环境(11930)
- 理论(11852)
- 融(11069)
- 机构
- 学院(280170)
- 大学(277784)
- 济(118027)
- 经济(115792)
- 管理(112034)
- 理学(98228)
- 理学院(97170)
- 管理学(95455)
- 管理学院(94939)
- 研究(88706)
- 中国(64996)
- 京(56221)
- 科学(55470)
- 财(51377)
- 农(46094)
- 所(43707)
- 业大(42869)
- 中心(42530)
- 财经(42173)
- 研究所(40212)
- 江(39967)
- 经(38359)
- 经济学(37108)
- 农业(36703)
- 范(35431)
- 师范(35032)
- 北京(34174)
- 经济学院(33885)
- 院(32046)
- 州(31888)
- 基金
- 项目(196401)
- 科学(155905)
- 基金(144085)
- 研究(141326)
- 家(125305)
- 国家(124311)
- 科学基金(107898)
- 社会(90893)
- 社会科(86380)
- 社会科学(86355)
- 省(78443)
- 基金项目(77360)
- 自然(70719)
- 自然科(69111)
- 自然科学(69092)
- 自然科学基金(67846)
- 教育(65378)
- 划(64926)
- 资助(58823)
- 编号(56527)
- 重点(44497)
- 成果(43933)
- 部(43762)
- 发(42909)
- 创(41426)
- 创新(38672)
- 科研(38321)
- 课题(38294)
- 国家社会(37764)
- 教育部(37701)
- 期刊
- 济(120164)
- 经济(120164)
- 研究(73244)
- 中国(45872)
- 学报(42713)
- 农(40656)
- 财(40520)
- 科学(39709)
- 管理(38416)
- 大学(32685)
- 学学(31191)
- 农业(28049)
- 技术(25404)
- 教育(23607)
- 业经(21202)
- 融(20757)
- 金融(20757)
- 财经(20442)
- 经济研究(19646)
- 经(17656)
- 问题(16794)
- 统计(15087)
- 业(14890)
- 技术经济(14517)
- 策(14087)
- 商业(13547)
- 版(13271)
- 科技(12882)
- 资源(12830)
- 理论(12793)
共检索到385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琳 阳吉运 高希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重点对湖南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等层面分阶段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得出湖南产业结构演变历程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与相邻省份广东相比,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性更为严重等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动态演变 湖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 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兰芳 王立群 戴永务
根据1994~2010年统计数据从发展趋势、结构比例及与全国林业产值比较等方面对湖南林业产业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林业三次产业及各亚产业间做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林业第二产业对湖南林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关联度最大的亚次产业分别是:林木的培养和种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关键词:
林业产业结构 湖南省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明明 陈丹
一、文献综述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文献硕果颇丰。但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结构的研究,多以某省或地区为例展开,如吴江、封晓庆(2006)以四川省,徐向龙(2009)以广东省,常丽(2010)以辽宁省,史常亮(2010)及杨秋明、姜海荣等(2013)以江苏省,李琳、阳吉运等(2010)以湖南省,王姝、管超等(2011)以陕西省,吴江、祝云等(2007)以成渝经济区,穆怀中、闫琳琳(2009)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整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建新 郝玉玉
本文基于河南洛阳市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协同系数和就业弹性指标,对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待优化,进而从产业层面和就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洛阳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睿 何媛媛 李帮喜
基于“行业—教育水平”就业投入产出框架,综合考虑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产业当前仍是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创造的主要贡献者,但与其他产业协同效应受到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在第二、三产业中,职业教育在多个行业的就业创造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低等教育水平到中等教育水平区段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推动和拉动就业的关键行业越多。因此,应根据产业结构动态变化进行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继续扩大试点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平 任安然 李健
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从协调性和冲击性视角,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预测结果显示在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均已进入"三二一"发展模式;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VAR模型证实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且相对持久的影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产生了较小且短暂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一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勇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以江苏淮安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数量研究工具,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探索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十五年以来的变动规律与特征,得出了结论:1、劳动力流动总体上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就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正在趋向下降;2、在第一产业总体形成挤出效应的同时,第二产业对吸纳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不强,吸纳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进而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峰 李浩
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产业结构效应系数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而通过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近20年来,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效应系数与生态环境各指数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及综合质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带来的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总体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较为理想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玉林 何冰妮 李佳
近几年来湖南经济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湖南产业结构在近8年的演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高、增长慢,第二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湖南新兴工业虽具有一定竞争力优势、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这两大产业规模增长过慢,只有进一步实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提高湖南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竞争力 演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