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3)
- 2023(12347)
- 2022(10418)
- 2021(9978)
- 2020(8456)
- 2019(19699)
- 2018(19291)
- 2017(37129)
- 2016(19656)
- 2015(22580)
- 2014(21980)
- 2013(21582)
- 2012(19722)
- 2011(17620)
- 2010(17405)
- 2009(15998)
- 2008(15155)
- 2007(12564)
- 2006(10633)
- 2005(9074)
- 学科
- 济(88159)
- 经济(88081)
- 管理(56307)
- 业(53230)
- 方法(48389)
- 数学(44504)
- 数学方法(43860)
- 企(43760)
- 企业(43760)
- 中国(23504)
- 农(20693)
- 财(20099)
- 贸(17817)
- 贸易(17807)
- 易(17424)
- 业经(16409)
- 制(13624)
- 农业(13607)
- 学(13470)
- 地方(13456)
- 务(12662)
- 财务(12607)
- 财务管理(12578)
- 理论(12504)
- 技术(12466)
- 环境(12294)
- 企业财务(11953)
- 融(11847)
- 金融(11846)
- 银(11752)
- 机构
- 大学(277300)
- 学院(275454)
- 济(122893)
- 经济(120986)
- 管理(112657)
- 理学(99165)
- 理学院(98209)
- 管理学(96390)
- 管理学院(95886)
- 研究(88899)
- 中国(68548)
- 京(56854)
- 财(52767)
- 科学(51150)
- 财经(43851)
- 所(41902)
- 中心(41488)
- 经(40418)
- 经济学(39421)
- 农(39288)
- 业大(38473)
- 研究所(38394)
- 江(36846)
- 经济学院(35774)
- 北京(35434)
- 范(33327)
- 财经大学(33216)
- 师范(33009)
- 院(32502)
- 农业(30922)
- 基金
- 项目(194743)
- 科学(156759)
- 基金(147139)
- 研究(140990)
- 家(127928)
- 国家(127003)
- 科学基金(111388)
- 社会(93269)
- 社会科(88831)
- 社会科学(88810)
- 基金项目(76636)
- 省(72472)
- 自然(72250)
- 自然科(70768)
- 自然科学(70755)
- 自然科学基金(69526)
- 教育(66544)
- 划(62083)
- 资助(61877)
- 编号(54820)
- 部(45063)
- 重点(43581)
- 成果(42697)
- 创(41159)
- 发(40887)
- 国家社会(40378)
- 教育部(39671)
- 创新(38526)
- 人文(37882)
- 科研(37731)
- 期刊
- 济(118089)
- 经济(118089)
- 研究(76649)
- 中国(47662)
- 管理(41302)
- 财(39739)
- 学报(38459)
- 科学(38079)
- 农(33765)
- 大学(30850)
- 学学(29019)
- 技术(26424)
- 教育(25991)
- 农业(23722)
- 融(22455)
- 金融(22455)
- 财经(21625)
- 经济研究(21307)
- 经(18545)
- 业经(17785)
- 统计(17143)
- 问题(15776)
- 策(15329)
- 贸(14938)
- 技术经济(14413)
- 业(14125)
- 决策(13895)
- 世界(13254)
- 国际(12609)
- 理论(12051)
共检索到38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翠红 赵玉林
文章以能源强度为状态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为控制变量,构建能源强度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对中国1995~2010年能源强度演变的尖点型突变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能源强度演变的动力学机制及突变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翠红 赵玉林
以能源强度为状态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为独立观测变量,构建能源强度的随机尖点突变模型,对中国省域能源强度的尖点突变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尖点突变的动力机制;在当前,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是中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各省域应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降低能源强度的重要途径,而对于不同的技术进步状态,各省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式应有所不同;长期来看,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是中国各省域实现能源强度稳步降低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超
在社会危机的潜伏与爆发过程中,财富逆转移导致社会无序性增加,可将其视为增熵元素。构建社会危机尖点突变模型,将正熵流和负熵流嵌入其中,可得出危机预警的判别式。控制"财富逆转移"作为正熵流的唯一变量,使用熵权法为客观数据赋值,计算我国社会财富逆转移带来的"无序"是否构成预警,数据结果显示社会财富逆转移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但已非常接近预警条件,社会财富逆转移问题需得到足够重视,避免社会危机的爆发。
关键词:
财富逆转移 熵 尖点突变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冕 杨福霞 陈兴鹏
能源效率以其在优化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被学者们称为"第五类能源"。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能源相对价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科技进步四个因素在时序维度上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冲击响应期内,能源相对价格的提升与科技进步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动则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且以上四个因素均具有持续性特征。其次,能源相对价格、科技进步、能源结构三个因素较为显著,而产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节能科技投入等方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姚曦
文章使用1978~2011年中国和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用于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展引力模型是否在1995年前后存在结构突变。结合进一步的分时期检验结果文章发现,1995年之后出口份额上升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大制成品行业,都发生了本地市场效应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关键转变;而在出口份额下降或者变化不大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资源型制成品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变动相对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动则显得无关紧要。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变动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快速转变。文章还佐证了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性。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本地市场效应扩大出口,促...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郭文伟
利用中国债券和四种股票风格资产在2004年~2012年的日度数据,构建五元DCC-MV-GARCH模型,分析我国股市风格资产间时变联动性和结构突变点,结果表明:各股票风格资产间存在明显、持续的时变联动性;随着资产规模的下降,四种股票风格资产间的时变联动性在提高,但波动性却在下降;各风格资产间的时变联动性均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这些结构突变点的位置往往伴随着影响股市的重大政策的出台或意味着股市走势拐点的出现。
关键词:
股市风格资产 时变联动性 结构突变点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铁男 苑婧婷 唐书林 赵健宇
本文引入"知识浓度"和"知识应用速度"两个概念,利用知识稀释效应的系统动力方程解释知识溢出机理。从突变视角分析了知识溢出的突变特性,借鉴尖点突变理论对系统动力方程进行换元变换,建立了知识溢出状态的尖点突变模型,讨论了知识稀释系统控制因子的变化与知识溢出状态间的判定规则,说明了知识应用过程中知识溢出特性如突跳、滞后效应等特性及知识溢出态和接受态之间转化的尖点突变机理。最后,利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以省级行政区为对象的知识溢出状态、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知识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知识应用 知识溢出 尖点突变 状态判别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奕奎 杨晓龙
金融系统具有开放耗散结构,在不断耗散能量产生熵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负熵。金融系统熵的变化是金融不稳定的根本诱因。文章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金融系统熵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突变理论,构造金融系统势函数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据此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条件进行判断,推导出金融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系统要素集的变化特征;从金融系统控制要素的构成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主要来源,推导金融系统的突变特征和临界选择:金融系统演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稳定的,然而金融系统存在着微小但却会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系统 熵 尖点突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树生
瓦格纳定律在解释政府支出扩张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数据证明了瓦格纳定律的存在。在考虑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利用1952~2007年间数据检验了瓦格纳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发现我国政府规模在1960年和1996年经济增长在1959年和1991年发生结构突变,两个序列都是含有结构突变的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组合模型,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瓦格纳定律在我国是适用的,政策含义是按照现有经济增长水平我国政府规模在未来还能够持续扩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蕾 聂巧平
本文从理论模拟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研究了以平稳过程为原假设的KPSS检验在存在结构突变的情形下该检验的有限样本性质,包括实际检验水平和检验功效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忽略数据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时,KPSS检验的实际检验水平会发生严重扭曲,从而出现"Perron现象"。本研究针对的是有限样本情形,这不但补充和完善了相关理论,同时对实证分析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占雷 侯翠翠 孙红哲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系统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界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并将尖点突变模型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变分析,分析了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和货币资金四个变量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尖点突变 营运资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花明
能源强度是体现一国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源强度变化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函数关系,利用1990—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影响系数为-10.46367,能源结构的影响次于产业结构,影响系数为5.489905;短期来看,能源结构的波动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大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较为明显。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能源强度 VEC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猛 白仲林 缪言
为了内生地识别动态因子模型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突变(包括因子个数的变化),本文利用主成分估计的伪因子序列构造累积平方和统计量检验因子载荷矩阵的结构突变性,进一步利用迭代累积平方和算法对多个结构突变点的位置进行探测。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检验统计量对于因子个数误设具有稳健性;并且该检验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和渐近性;另外,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沪市A股市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存在结构突变的共同因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彬
本文基于2005-2011年我国外汇占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考察外汇占款与货币供给的时间趋势特征。通过运用结构突变模型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在金融危机前已经发生了结构突变,产生了趋势性的根本改变,而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我国经济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打开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等是导致外汇占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对外汇占款的新变化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并将外汇管理的目标由"控流入"调整为"促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特质波动的估计与结构突变检验——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价与物价的关系研究——基于FTPL的理论视角和结构突变的实证检验
中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效应——基于VAR模型和SVAR模型的检验
考虑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程序研究——基于“新息异常值模型”的Perron检验分析
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分析——基于突变级数法和DEA超效率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FDI的影响——基于邹突变点的检验
内生结构突变下的突变点确定方法与单位根检验研究——基于残差平方和最小值确定突变点的比较分析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分析——一项基于指数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市场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