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0)
- 2023(15374)
- 2022(13087)
- 2021(12335)
- 2020(10636)
- 2019(24748)
- 2018(24505)
- 2017(46569)
- 2016(25354)
- 2015(29076)
- 2014(28889)
- 2013(28587)
- 2012(26514)
- 2011(23844)
- 2010(23817)
- 2009(22200)
- 2008(21732)
- 2007(19015)
- 2006(16279)
- 2005(14297)
- 学科
- 济(113052)
- 经济(112953)
- 管理(71017)
- 业(67507)
- 方法(55981)
- 企(54551)
- 企业(54551)
- 数学(50684)
- 数学方法(49967)
- 中国(29513)
- 农(28902)
- 财(26367)
- 地方(23623)
- 业经(21724)
- 贸(21689)
- 贸易(21678)
- 易(21091)
- 学(20810)
- 农业(19287)
- 制(18537)
- 务(16449)
- 财务(16387)
- 财务管理(16349)
- 环境(16166)
- 理论(16148)
- 和(16042)
- 融(15656)
- 金融(15653)
- 企业财务(15492)
- 银(15464)
- 机构
- 学院(362861)
- 大学(362845)
- 济(154650)
- 经济(151688)
- 管理(142542)
- 理学(124123)
- 理学院(122768)
- 研究(121426)
- 管理学(120451)
- 管理学院(119782)
- 中国(92484)
- 京(75645)
- 科学(74043)
- 财(67550)
- 所(60756)
- 农(58981)
- 中心(56803)
- 研究所(55476)
- 财经(54975)
- 业大(53451)
- 江(52840)
- 经(50098)
- 经济学(48293)
- 北京(47311)
- 范(46515)
- 农业(46492)
- 师范(46051)
- 院(43902)
- 经济学院(43769)
- 州(41724)
- 基金
- 项目(248554)
- 科学(197293)
- 基金(182929)
- 研究(179167)
- 家(159462)
- 国家(158227)
- 科学基金(136770)
- 社会(114928)
- 社会科(109104)
- 社会科学(109070)
- 省(97209)
- 基金项目(95920)
- 自然(89377)
- 自然科(87384)
- 自然科学(87361)
- 自然科学基金(85801)
- 教育(83980)
- 划(81690)
- 资助(76816)
- 编号(71568)
- 成果(57062)
- 重点(56331)
- 部(56015)
- 发(53678)
- 创(51658)
- 课题(49569)
- 创新(48396)
- 教育部(48250)
- 科研(48163)
- 国家社会(48081)
- 期刊
- 济(159577)
- 经济(159577)
- 研究(101106)
- 中国(67241)
- 学报(55148)
- 科学(52255)
- 农(52092)
- 财(52071)
- 管理(50597)
- 大学(42111)
- 学学(39724)
- 教育(36390)
- 农业(35862)
- 技术(33828)
- 融(30613)
- 金融(30613)
- 经济研究(26839)
- 财经(26810)
- 业经(25316)
- 经(23002)
- 问题(21274)
- 统计(21139)
- 业(20424)
- 策(19013)
- 贸(18808)
- 技术经济(18804)
- 决策(17312)
- 资源(17275)
- 版(16853)
- 世界(16209)
共检索到52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翠红 赵玉林
以能源强度为状态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为独立观测变量,构建能源强度的随机尖点突变模型,对中国省域能源强度的尖点突变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尖点突变的动力机制;在当前,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是中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各省域应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降低能源强度的重要途径,而对于不同的技术进步状态,各省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式应有所不同;长期来看,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是中国各省域实现能源强度稳步降低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翠红 赵玉林
文章以能源强度为状态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为控制变量,构建能源强度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对中国1995~2010年能源强度演变的尖点型突变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能源强度演变的动力学机制及突变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超
在社会危机的潜伏与爆发过程中,财富逆转移导致社会无序性增加,可将其视为增熵元素。构建社会危机尖点突变模型,将正熵流和负熵流嵌入其中,可得出危机预警的判别式。控制"财富逆转移"作为正熵流的唯一变量,使用熵权法为客观数据赋值,计算我国社会财富逆转移带来的"无序"是否构成预警,数据结果显示社会财富逆转移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但已非常接近预警条件,社会财富逆转移问题需得到足够重视,避免社会危机的爆发。
关键词:
财富逆转移 熵 尖点突变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凤荣 陈明
针对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问题,文章选取新能源产业的6个二级产业,14个三级行业的190家相关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级数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相对效率判定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情况进行判定。研究发现:加入风险因素和未加入风险因素得到的新能源产业经营效率值差别很大,而且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其经营水平不均衡,均未达到最大规模产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收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铁男 苑婧婷 唐书林 赵健宇
本文引入"知识浓度"和"知识应用速度"两个概念,利用知识稀释效应的系统动力方程解释知识溢出机理。从突变视角分析了知识溢出的突变特性,借鉴尖点突变理论对系统动力方程进行换元变换,建立了知识溢出状态的尖点突变模型,讨论了知识稀释系统控制因子的变化与知识溢出状态间的判定规则,说明了知识应用过程中知识溢出特性如突跳、滞后效应等特性及知识溢出态和接受态之间转化的尖点突变机理。最后,利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以省级行政区为对象的知识溢出状态、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知识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知识应用 知识溢出 尖点突变 状态判别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奕奎 杨晓龙
金融系统具有开放耗散结构,在不断耗散能量产生熵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负熵。金融系统熵的变化是金融不稳定的根本诱因。文章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金融系统熵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突变理论,构造金融系统势函数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据此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条件进行判断,推导出金融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系统要素集的变化特征;从金融系统控制要素的构成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主要来源,推导金融系统的突变特征和临界选择:金融系统演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稳定的,然而金融系统存在着微小但却会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系统 熵 尖点突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占雷 侯翠翠 孙红哲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金融生态系统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界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并将尖点突变模型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变分析,分析了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和货币资金四个变量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尖点突变 营运资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崔艳红
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建立了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各种经济因素与能源消耗强度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动态调整效应。得出结论:就能源消耗强度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而言,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对高能耗区域的影响很大,高能耗区域通过结构调整有更大的节能空间。尽管中能耗区域有较高的长期价格弹性,但能源价格的短期波动对各区域都不显著。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对各区域仅有长期影响,对高能耗区域的影响更大。低能耗区域的能源消耗强度对各种经济因素的短期波动能迅速做出反应,而高能耗区域虽然对各种因素的短期变化调整缓慢,但表现出更大的长期节能潜力。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面板数据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枫 刘小玲 袁中友
对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文章依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以宁夏南部彭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例验证了其具体用法,该模型不使用权重,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体现了该模型简捷、实用、科学、有效的优点。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突变评价模型 突变级数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玉焕
中国主要寿险公司2004M8~2012M2间月度保费收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很大程度上与寿险业"开门红"习惯有关。建立SARIMA模型,发现当期寿险保费收入受以往各期的影响,对模型进行样本内预测,达到了较好效果。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邹检验验证保险会计新准则、保监会业务结构调整窗口指导和银保新政对寿险保费收入时间序列的影响,并根据验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基于产权管制放松的分析视角,本文构建一个政治风险下农民和国家的动态博弈模型来解释中国两次农业生产危机。此外,本文利用1959-1961年与1970-1977年两次中国农业生产危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构突变面板计量结果表明,国家不会主动削弱自己的谈判能力,除非政策失误或外部竞争压力造成的冲击才可能迫使它在产权管制放松的博弈谈判中让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金培 宋晓霞 陈华友 汪官镇 王珍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凤玲 解国政
运用尖端突变模型对组织反应行为动力学进行研究,有力地解释了在组织设计和外部环境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组织会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反应行为这一组织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可具操作性的定量化分析方法。
关键词:
组织反应 组织设计 组织演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琦 张竞娴 梁松
基于空间滞后模型(SLM)测算了我国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并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四个区域中,城镇化水平与能源强度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西部和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
关键词:
城镇化 能源强度 空间滞后模型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突变与动因分析——基于无套利宏观金融模型的视角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害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模型与分析
比特币价格波动极端风险、演化模式与监管政策响应——基于结构突变点CAViaR-EVT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域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能源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省域科技活动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入理想点的DEA模型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分析——一项基于指数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市场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中国区域能源压力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