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1)
- 2023(9997)
- 2022(8349)
- 2021(7860)
- 2020(6515)
- 2019(14950)
- 2018(14593)
- 2017(28063)
- 2016(14541)
- 2015(16247)
- 2014(15878)
- 2013(15172)
- 2012(13618)
- 2011(11765)
- 2010(11274)
- 2009(9877)
- 2008(9166)
- 2007(7640)
- 2006(6137)
- 2005(4577)
- 学科
- 济(57770)
- 经济(57721)
- 管理(41261)
- 业(36253)
- 企(29883)
- 企业(29883)
- 方法(28590)
- 数学(24885)
- 数学方法(24531)
- 农(17007)
- 中国(15128)
- 地方(15093)
- 财(13721)
- 业经(13515)
- 环境(12706)
- 农业(11590)
- 和(10251)
- 学(10034)
- 理论(9505)
- 贸(9214)
- 贸易(9209)
- 易(8934)
- 技术(8805)
- 划(8705)
- 务(8577)
- 财务(8536)
- 财务管理(8519)
- 企业财务(8082)
- 制(7832)
- 产业(7592)
- 机构
- 学院(189239)
- 大学(186982)
- 管理(77564)
- 济(75676)
- 经济(74235)
- 理学(68267)
- 理学院(67538)
- 管理学(66339)
- 管理学院(65969)
- 研究(56879)
- 中国(41581)
- 京(37555)
- 科学(34410)
- 财(32822)
- 中心(28760)
- 财经(27231)
- 业大(26961)
- 江(26261)
- 范(26128)
- 农(25926)
- 师范(25904)
- 经(25015)
- 所(24929)
- 经济学(23580)
- 研究所(23036)
- 北京(22424)
- 院(21605)
- 经济学院(21520)
- 州(21375)
- 师范大学(20927)
- 基金
- 项目(142618)
- 科学(114270)
- 研究(107698)
- 基金(104352)
- 家(90184)
- 国家(89424)
- 科学基金(78641)
- 社会(70160)
- 社会科(66472)
- 社会科学(66459)
- 基金项目(56403)
- 省(55787)
- 教育(50090)
- 自然(49800)
- 自然科(48594)
- 自然科学(48584)
- 自然科学基金(47674)
- 划(46921)
- 编号(43899)
- 资助(40359)
- 成果(33832)
- 重点(32327)
- 部(31817)
- 发(31501)
- 创(30631)
- 国家社会(29562)
- 课题(29250)
- 创新(28471)
- 教育部(28032)
- 人文(27801)
共检索到257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梓彤 辛文玉
审计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监督、审核、预防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提升生态文明审计意识、完善生态文明审计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审计常态化。文章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审计制度建设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审计制度建设的策略,即借力资源整合,丰富审计制度内容;严查资源与权责,明确审计制度重点;适应潮流与趋势,优化审计制度建设。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审计制度 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超 罗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低、物种濒临灭绝程度较高、植被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城市环境质量日趋变差等生态恶化的现象。因此,以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路径、制度化路径、社会化路径、科学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生态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边疆民族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石 杨红娟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路径研究有助于少走弯路,有效实现建设目标。本文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法中的BDI模型,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三个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信念、愿望、意图进行分析。利用Netlogo软件,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设置变量的初值进行模拟仿真。依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减量化、协调性、有效性的要求,调整变量参数,得出政府发放生态补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公众清洁能源消费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夏莹 官波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昆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关键词:
生态意识 生态技艺 生态文明 喀斯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莹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民族的千年发展大计出发,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当前世界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紧密契合,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这其中,我国民族地区也必然要承担重要的建设使命和发展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胡峻豪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急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变化。文章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选择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生态经济系统的指标权重,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测算2011—2015年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影响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得到:(1)少数民族地区基本符合生态与经济互促模式,但也存在单边抑制和双边抑制现象;(2)生态环境变化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影响占比约70%,远大于经济发展对于协调度的影响;(3)人均绿地面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人均造林面积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影响权重分列前三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包鑫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关乎农村“空间正义”的实现,更关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觉”的使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然,实体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同质化、碎片化难以应对民族文化被冲击、被消解的危机,而,信息技术手段为构建支撑民族文化记忆的虚拟文化记忆空间提供了可能。本文试图厘清虚拟文化记忆空间的概念与特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虚拟文化记忆空间建设的挑战,提出从建立数据基础设施,培育乡村主体,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多主体协同方面助力虚拟文化记忆空间建设。最后,通过引入项目实践以期为相关虚拟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 少数民族 记忆 虚拟文化空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停 李卓 赵梦媛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多元复杂,表现形式特殊多样,内生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进程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在减贫与发展实践中纳入文化视角,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树立发展自信,重塑发展文化和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有鉴于此,文化基础上的减贫与发展,应该着重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发展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供催化剂;搭建发展的平台与空间,为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自信创造条件,以促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立胜
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在于凝聚民心、关键在于赢得民心、成败在于人心向背,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就是争夺民心。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意识形态渗透活动仍然存在并企图动摇、疏离、蛊惑和扰乱民心,威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工作势在必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围绕民心,做到用创新的意识形态话语暖人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同心,建设"一带一路"强信心,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暖人心和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聚民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意识形态工作 民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亚虹
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加快生态农牧业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