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5)
2023(8027)
2022(6899)
2021(6492)
2020(5636)
2019(12786)
2018(12509)
2017(23851)
2016(12859)
2015(14347)
2014(13748)
2013(13376)
2012(12098)
2011(10514)
2010(9970)
2009(8762)
2008(7982)
2007(6491)
2006(5189)
2005(4126)
作者
(37202)
(31172)
(31110)
(29345)
(19766)
(15197)
(14085)
(12459)
(12169)
(10948)
(10645)
(10533)
(9905)
(9805)
(9798)
(9543)
(9512)
(9499)
(9145)
(9005)
(7790)
(7684)
(7406)
(7268)
(7077)
(6898)
(6879)
(6760)
(6422)
(6296)
学科
(47652)
经济(47599)
管理(34297)
(33231)
(27867)
企业(27867)
方法(26997)
数学(24562)
数学方法(24195)
(12799)
(11780)
(11557)
中国(11035)
业经(9532)
(8463)
贸易(8461)
(8384)
财务(8354)
财务管理(8332)
(8270)
企业财务(7947)
农业(7921)
地方(7675)
技术(7665)
(7274)
环境(7096)
理论(6951)
(6914)
(6208)
(6070)
机构
大学(171368)
学院(170039)
(66621)
管理(65837)
经济(65424)
理学(58441)
研究(57882)
理学院(57831)
管理学(56524)
管理学院(56245)
中国(40948)
科学(39523)
(37303)
(35125)
业大(32458)
农业(30075)
(29658)
(28471)
研究所(27772)
中心(27191)
(24162)
财经(23800)
(22028)
(21789)
经济学(21020)
北京(20582)
农业大学(20154)
技术(19846)
(19572)
师范(19169)
基金
项目(131979)
科学(103359)
基金(97914)
(88864)
国家(88213)
研究(87855)
科学基金(75224)
社会(55631)
社会科(52787)
社会科学(52773)
自然(52756)
(52125)
基金项目(51905)
自然科(51584)
自然科学(51561)
自然科学基金(50635)
(44697)
教育(40938)
资助(40350)
编号(32649)
重点(30483)
(28863)
(28342)
(27884)
计划(27665)
科研(27079)
创新(26640)
成果(24266)
教育部(24244)
大学(24106)
期刊
(61363)
经济(61363)
研究(41333)
学报(37069)
(32389)
科学(30822)
中国(28777)
大学(27210)
学学(26311)
管理(24070)
(22442)
农业(22007)
技术(15114)
教育(13329)
(11847)
财经(11533)
(11462)
金融(11462)
业大(10886)
经济研究(10321)
(9986)
(9912)
业经(9885)
农业大学(9202)
科技(8975)
问题(8321)
林业(7896)
技术经济(7656)
统计(7566)
理论(7398)
共检索到228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江   马振男   王德富   牛颜冰  
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明确造成鹅绒藤叶片花叶症状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的方法鉴定引起山西太谷鹅绒藤病毒花叶症状的病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病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绒藤样品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共获得15 039 334个原始序列,将拼接contigs与NCBI中的病毒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结果显示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利用特异引物克隆了AMV和CMV的外壳蛋白(CP)和移动蛋白(MP)基因全序列,分别命名为AMV-BR和CMV-BR。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Dich-rep(MW835989)和VIC-320(MF075254)的相似性均达到100%;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3%。C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与CMV亚组ⅠA中CMV分离物YA17(MH119159)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1%;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CMV亚组Ⅰ分离物PV-0185(ON013887)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6.4%。MP和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MV-BR属于CMV亚组Ⅰ中的成员。这是首次在山西鹅绒藤上检测到AMV和CMV,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AMV、CMV的分子进化,也为鹅绒藤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彬  范永坚  许志刚  周益军  吴淑华  程兆榜  
采自江苏省南京市郊区的小麦病毒病样品提纯后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果表明 ,病毒外壳蛋白 (CP)为单一组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 36 5× 10 3 。经 1 2g·dL-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病毒核酸有两个组分 ,即RNA1和RNA2。根据AnbeSohn发表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RNA 13′端部分核苷梭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 ,以提纯样品的RNA1为模板 ,经RT PCR扩增出包含CP基因在内的 1 7kb的特异性目的片段 ,据此鉴定所采集的毒原为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志豪  李振锋  陆月霞  蔡丽  
为明确百合在生产中被病毒侵染的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浙江等地的百合染病样品进行病毒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和拼接,获得了车前草花叶病毒(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PlA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大丽花花叶病毒(dahlia mosaic virus,D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玄参花叶病毒(figwort mosaic virus,FMV)、玫瑰黄脉病毒(rose yellow vein virus,RYVV)、大丽花普通花叶病毒(dahlia common mosaic virus,DCMV)、木薯脉花叶病毒(cassava vein mosaic virus,CsVMV)等8种已知病毒和2种未知病毒的序列信息。对从云南、浙江、江西、上海、广东、湖南6个省(市)采集的48份百合样品进行了上述8种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百合样品中,DMV、RYVV、PlAMV和LMoV发生普遍,检出率均高于95%,FMV检出率高于85%,CMV检出率最低,且仅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样品中检出,而DCMV和CsVMV未检测到。检测样品中百合病毒复合侵染率为100%,单一样品检测出3~6种病毒,共有6种复合类型,以云南省昆明市的百合病毒复合侵染情况最复杂,昆明的单一样品均有5~6种病毒感染。以上结果表明,所检测地区百合病毒的检出率和复合侵染率都较高,因此,在生产中应实时监控和检测百合植株的带毒情况,及早发现染病植株,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晶  付翔  沈建国  蔡伟  梅晨  高芳銮  吴祖建  
根据水仙黄条病毒、水仙退化病毒和水仙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包括Mg2+浓度、c 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等在内的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并与单一RT-PCR做了比较.应用该体系能成功对3种病毒混合侵染的水仙样品进行多重RT-PCR扩增,获得751、623和483 bp 3条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且RNA稀释至10-4倍时仍能被检测到.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比单一RT-PCR扩增更加方便、快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亚飞  裴凡  李正刚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目的】病毒病是广东省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田间病株率一般为5%—30%,严重时可达100%。本研究旨在探明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6年,从广东省广州、佛山、惠州、江门、梅州、湛江、茂名和韶关8市辣椒主要种植区采集疑似病毒病辣椒样品125份,分别提取每份辣椒病样总RNA,对从茂名、梅州、韶关3市采集的病样按地点和症状混合成7份混合病样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对每种病毒分别根据小RNA深度测序拼接的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与该拼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小RNA深度测序的病样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根据扩增效果对引物进行筛选,进一步应用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于广东省的125份辣椒病样分别进行RT-PCR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结果】从采集于广东省8市的辣椒主要种植区的125份病样中检测到14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44.0%)、甜椒内源RNA病毒(Bell pepper endornavirus,BPEV)(32.8%)、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31.2%)、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29.6%)、辣椒黄脉病毒1(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1,PeVYV-1)(26.4%)、甜椒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25.6%)、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18.4%)、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16.8%)、辣椒黄脉病毒6(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6,PeVYV-6)(16.8%)、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15.2%)、辣椒褪绿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Ca CV)(14.4%)、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9.6%)、辣椒隐症病毒1(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8.8%)、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4.0%)。其中,PMMoV、BPEV、TMGMV、ChiVMV、PeVYV-1和PVMV 6种病毒的检出率在25%以上,但PMMo V、Chi VMV和PVMV分布广泛,PMMo V除了茂名外,Chi VMV除了韶关外,其他7市辣椒产区均有分布;PVMV广泛分布于8市辣椒产区,根据检出率和分布范围,得出PMMo V、Chi VMV和PVMV是危害广东辣椒的优势病毒。同时发现,广东辣椒上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在本研究125份病样中病毒复合侵染率达到88.0%,其中2种、3种、4种、5种、6种、7种和8种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28.0%、25.6%、12.0%、9.6%、6.4%、1.6%和2.4%,由此可知,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结论】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有14种,其中PMMo V、Chi VMV和PVMV为优势病毒,且复合侵染普遍,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成勇  高德航  范灵姣  邢飞  李世访  王红清  
病毒侵染直接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快速检测及鉴定病毒是病毒防治的前提。本研究以‘丰香’草莓和‘哈尼’草莓为试材,利用小RNA(sRNA)测序结合RT-PCR技术对2种栽培草莓品种中存在的病毒进行了研究。对sRNA测序结果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在混合样品中共有242个contigs比对到5种草莓病毒,分别为草莓白化病毒(strawberry pallidosis associated virus,SPa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草莓毛形病毒3(strawberry crinivirus 3,SCrV 3)和草莓毛形病毒4(strawberry crinivirus 4,SCrV 4)。利用RT-PCR技术对s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MoV、SVBV和SCrV 3在‘丰香’草莓和‘哈尼’草莓中均检测到,而SPaV和SCrV 4只在‘哈尼’草莓样品中检测到。本研究利用sRNA测序技术鉴定了2个草莓品种中存在的病毒,首次在我国生产的同一个草莓品种中检测到5种病毒,为草莓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静静  蒙姣荣  邹承武  李璞  王志强  陈保善  
【目的】对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进行鉴定,为无病毒种薯选择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在马铃薯主要产区采集具有明显病毒病症状的样品,在血清学ELISA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小RNA深度测序对按症状分类的样品进行混合样本的病毒种类鉴定,再用RT-PCR方法对分组混合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在109个样本中检测到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蔡伟  金晶  廖富荣  吴祖建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钢  叶艳英  闫晓红  马荣才  唐乐尘  姚磊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是侵染十字花科作物和观赏性物种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反转录酶M-MLV和普通Taq酶,使用一步法多重RT-PCR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检测TuMV的方法。该方法简便,不需先对总RNA提纯,只需室温下在提取液中对病样叶片直接碾磨,用粗提液或浓缩后的DNA-RNA混合物为模板进行检测。2套针对TuMV的特异性引物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彬  粟寒  李艳华  缪爱斌  吴翠萍  安榆林  
建立了豇豆两种种传病毒豇豆花叶病毒(CPMV)和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lCMV)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吸附的特点,建立了CPMV和BlCMV免疫捕获反转录荧光定量(IC-RT-Realtime)PCR检测方法以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单重及双重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豆类种苗中对CPMV和BlCMV的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志红  廖富荣  郭木金  方志鹏  陈青  陈红运  林石明  林毅  
【目的】建立一个可同时检测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和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病毒的通用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基因组序列的多重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用于这2个病毒属病毒的通用RT-PCR检测,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试验。为便于PCR产物直接测序,在简并引物中引入通用测序引物(RV-M和M13-47),并通过序列分析对病毒种类鉴定。利用该方法对来自福建柘荣的太子参病毒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建立了一个用于扩增豇豆花叶病毒属和蚕豆病毒属病毒部分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的通用RT-PCR方法。该方法成功用于检测安第斯马铃薯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训才  邓子牛  胡春华  焦徕  韩健  谢跃兰  
为建立主要柑橘病毒病准确、快速的分子检测体系,在表现柑橘衰退病(CTV)、柑橘裂皮病(CEV)和柑橘碎叶病(CTLV)典型症状的病树上采叶样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病毒鉴定用的特异引物为CTV3对、CEV2对和CTLV1对.通过不同退火温度的测试,发现所有参试引物均能在56℃退火时扩增出相应的病毒特异带,从而在保证鉴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极大地简化了鉴定程序.用建立的RT-PCR体系对云南、重庆、湖南等地有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均能对相应病毒进行准确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斌  王一成  吴润  袁秀芳  徐丽华  李军星  王朝文  
通过对Genbank登录的CSFV、PRRSV和JEV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找出CSFV的E2基因,PRRSV的Nsp2基因和JEV的E基因为相对保守区域[1]。利用生物学软件在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引物浓度、最佳Mg2+浓度和最佳退火温度,建立了多重二温式PCR方法检测CSFV、PRRSV和JEV。其扩增的目的片断大小分别为CSFV(482 bp)、PRRSV(576 bp)和JEV(375 bp),将传统三温式PCR过程中的退火与延伸合并为一步,从而大大节省临床检测时间,同时又能通过一个反应体系对CSFV、PRRSV及JEV三种猪主要RNA病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俊梅  刘仪  周仲铭  
从出现花叶症状的臭椿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经过生物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血清学及超薄切片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为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建国  林双庆  蔡伟  李海明  王念武  翁瑞泉  黄可辉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试管捕捉RT-PCR(TC-RT-PCR)和免疫捕捉RT-PCR(IC-RT-PCR)技术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和IC-RT-PCR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分别比DAS-ELISA高10和100倍;通过对一批进境黄瓜样品的检测,验证了2种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本研究建立的TC-RT-PCR和IC-RT-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CGMMV的快速检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