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4579)
- 2022(12258)
- 2021(11358)
- 2020(9322)
- 2019(21519)
- 2018(21024)
- 2017(39834)
- 2016(21463)
- 2015(23544)
- 2014(23457)
- 2013(23007)
- 2012(21432)
- 2011(19237)
- 2010(18961)
- 2009(16987)
- 2008(16354)
- 2007(14084)
- 2006(12102)
- 2005(10832)
- 学科
- 济(94600)
- 经济(94524)
- 管理(56075)
- 业(55214)
- 企(43210)
- 企业(43210)
- 方法(39643)
- 数学(35000)
- 数学方法(34545)
- 地方(28145)
- 中国(26676)
- 农(25562)
- 贸(22079)
- 贸易(22067)
- 易(21393)
- 财(20298)
- 业经(20286)
- 学(17894)
- 农业(17449)
- 环境(15522)
- 地方经济(15215)
- 制(14784)
- 融(14470)
- 金融(14468)
- 技术(14416)
- 银(14152)
- 银行(14133)
- 行(13635)
- 和(13344)
- 发(13304)
- 机构
- 学院(294358)
- 大学(291543)
- 济(123214)
- 经济(120820)
- 管理(113149)
- 研究(102855)
- 理学(97704)
- 理学院(96564)
- 管理学(94807)
- 管理学院(94250)
- 中国(76287)
- 科学(63711)
- 京(61708)
- 财(53752)
- 所(51141)
- 农(50020)
- 江(48249)
- 中心(48005)
- 研究所(46822)
- 业大(44184)
- 财经(43052)
- 范(40224)
- 师范(39767)
- 经(39206)
- 农业(39024)
- 院(38360)
- 州(38012)
- 经济学(37702)
- 北京(37597)
- 经济学院(34115)
- 基金
- 项目(207171)
- 科学(164367)
- 研究(150333)
- 基金(150102)
- 家(131500)
- 国家(130425)
- 科学基金(112311)
- 社会(96489)
- 社会科(91670)
- 社会科学(91649)
- 省(83158)
- 基金项目(79645)
- 自然(72744)
- 自然科(71053)
- 自然科学(71034)
- 自然科学基金(69711)
- 划(69414)
- 教育(68908)
- 资助(61036)
- 编号(59764)
- 发(49854)
- 重点(47716)
- 成果(46596)
- 部(45571)
- 创(43540)
- 课题(42143)
- 创新(40807)
- 科研(40174)
- 国家社会(40149)
- 发展(39452)
- 期刊
- 济(133246)
- 经济(133246)
- 研究(83353)
- 中国(58902)
- 学报(45617)
- 农(44966)
- 科学(42530)
- 管理(41315)
- 财(40378)
- 大学(34903)
- 学学(33030)
- 教育(31667)
- 农业(31475)
- 融(27785)
- 金融(27785)
- 技术(27540)
- 业经(23201)
- 经济研究(21329)
- 财经(20464)
- 问题(18355)
- 经(17611)
- 业(17064)
- 贸(15803)
- 资源(15656)
- 技术经济(14476)
- 统计(14028)
- 科技(14022)
- 商业(13697)
- 国际(13546)
- 版(13362)
共检索到436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杨蕾 魏苏杭
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了解区域泥石流易发程度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为区域宏观层面国土空间布局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依据。基于小流域评价单元,选择距断裂带距离、岩性、melton比率、流域延伸率、流域高差率、河流弯曲系数、流域水系密度、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等11个评价指标,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多因子叠加权重确定法开展怒江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将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研究区历史泥石流灾害对易发性评价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1%,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数量占泥石流总数的29.75%;高易发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29%,发生泥石流的数量占22.59%。最后通过独立样本验证,易发性评价模型性能(AUC=0.742)良好。怒江州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历史泥石流灾害点空间分布较为吻合,表明选取的易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红梅
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核心区,旅游业如何发展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做一些尝试性分析和探讨,避免怒江州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实现旅游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灵芝 李泳 陈洪凯 苏凤环 黄晓
基于泥石流来源于某些处于特殊演化阶段的分支小流域的理论,分析了面积高程曲线及其参数与泥石流活动的关系。面积高程曲线积分值S表征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量,S/2对应的相对高差比值K表征流域源地面积在不同高程的分布,以S和K为参数提出泥石流敏感性分析思路。针对汶川县主要公路(都汶公路和省道303)沿线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在ArcgiS、MAtlAb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震前1∶50 000地形数据,计算了研究区泥石流流域的S和K。根据计算结果,初步判定了各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以及流域源地汇水区的高程位置。并根据震后泥石流实际活动情况,对于S小于0.5但又属于震后频发型,或者S值大于0.5但其面积较大且分支...
关键词:
地貌演化 泥石流 敏感性 汶川县 地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鹏程 韦方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王欢 苏鹏程 谢涛
三江并流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了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这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适用于没有足够训练数据的情况,可以快速对一个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估。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择了能够反映三江并流区泥石流灾害主控因素的8个影响因子:地形坡度、坡向、植被、地层岩性、断裂带密度、河流切割密度、降雨量和道路网密度。聚类分析算法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域划分为四个子类,分别对应极低、低、中等和高危险区,其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分布的点密度值相吻合。从危险性评价图可以发现,即使在极低危险区域附...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 危险性评价 泥石流 聚类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关键词: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涛 陈少瑜 宁德鲁 肖良俊 贺娜 唐春云 和玉德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深纹核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揭示其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情况.结果表明:(1)怒江州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4个核桃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0.503~0.650之间,平均为0.591;Shannon信息指数介于0.937~1.365之间,平均为1.15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485~0.641之间,平均为0.576.4个群体中兰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泸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介于0.027 1~0.126 4之间,平均为0.060 9,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基因流平均为3.858 3.(3)UPGMA聚类显示4个群体在遗传一致度为0.85时被聚成了4组,兰坪与福贡聚为一组,贡山和泸水分别单独聚为一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702 9,P=0.032 9).
关键词:
深纹核桃 遗传多样性 SSR 怒江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骁 赵春虎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而边境地区的农村警务工作也不能再安于现状,要积极融入改革发展浪潮,方能彰显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结合云南省怒江州边境地区的警务工作现状以及实际工作体会,分析了在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下的农村警务工作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边境 警务室 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春杰 张雅莉 马金珠 宁娜
在综合分析中小尺度区域易损性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生命和财产作为易损性的衡量标准,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危险源密度(H)、人口易损性(Vp)、经济与生态环境易损性(Vm)三个方面入手,分别依据不同的计算模型得到各项评价值。最后借助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综合易损性评价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滑坡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价。依据结果将评价区分成4个不同的易损等级,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损性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泥石流堵塞主河,特别是堵断主河后发生重大灾害的实例屡见不鲜,对泥石流堵河的研究也方兴未艾。选取岷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泥石流沟及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得到各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泥石流堵河状况及入汇处主河特征的资料,对堵河型泥石流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堵塞型、不堵河型泥石流沟进行比较,得出计算泥石流堵断主河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公式,并对所选典型泥石流沟进行了计算。经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故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可用此式计算泥石流堵河可能性大小,并依此来判断泥石流对主河的堵塞程度,计算数值越大,堵塞程度就越高,一般堵河可能性R在10以上为易于堵河,...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堵河 可能性 经验公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骏 丁明涛 庙成 周鹏 黄英
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矩阵建立起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选取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植被覆盖、地震烈度及年降雨量作为评价指标,并阐明了各指标与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到地震灾区泥石流危险等级分区图。通过评价,初步认识到研究区内芦山县、天全县、名山区、雨城区位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且评价分区结果与区内地灾点分布特征相吻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 陈华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