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8)
2023(13322)
2022(11787)
2021(11108)
2020(9337)
2019(21609)
2018(21328)
2017(41898)
2016(22390)
2015(25178)
2014(24938)
2013(24226)
2012(21930)
2011(19416)
2010(18910)
2009(17098)
2008(16213)
2007(13619)
2006(11404)
2005(9482)
作者
(61491)
(51141)
(50589)
(48252)
(32533)
(24473)
(23202)
(20327)
(19541)
(17801)
(17515)
(16977)
(16008)
(15853)
(15680)
(15334)
(15326)
(15314)
(14496)
(14496)
(12424)
(12327)
(12144)
(11705)
(11476)
(11262)
(11133)
(11103)
(10151)
(10075)
学科
(86062)
经济(85968)
管理(64115)
(63354)
(51646)
企业(51646)
方法(45604)
数学(40501)
数学方法(39975)
(22630)
中国(22625)
(22159)
业经(18563)
(17420)
地方(16232)
(15336)
财务(15267)
财务管理(15234)
(15042)
贸易(15037)
(14766)
农业(14670)
理论(14625)
(14613)
企业财务(14453)
环境(14014)
(13795)
技术(13770)
银行(13761)
(13398)
机构
大学(306259)
学院(304716)
管理(127942)
(120039)
经济(117527)
理学(112260)
理学院(111137)
管理学(109072)
管理学院(108535)
研究(93313)
中国(71673)
(62962)
科学(58656)
(55000)
业大(46227)
(45774)
财经(45490)
(44308)
中心(44172)
(41677)
(41412)
研究所(40921)
北京(38815)
(38120)
师范(37749)
经济学(36261)
农业(35896)
(34624)
财经大学(34544)
(34004)
基金
项目(221729)
科学(175311)
基金(162968)
研究(160807)
(141034)
国家(139927)
科学基金(122299)
社会(101876)
社会科(96611)
社会科学(96586)
基金项目(87307)
(86111)
自然(81065)
自然科(79225)
自然科学(79206)
自然科学基金(77742)
教育(74001)
(72130)
资助(67420)
编号(65306)
成果(50492)
(48914)
重点(48689)
(46184)
(45780)
课题(43436)
创新(43074)
科研(43053)
教育部(42429)
大学(41958)
期刊
(118547)
经济(118547)
研究(85706)
中国(49391)
学报(46929)
管理(44157)
科学(43319)
(40695)
(40003)
大学(36389)
学学(34512)
教育(29516)
农业(28117)
技术(27147)
(26485)
金融(26485)
财经(20924)
业经(19982)
经济研究(19016)
(17664)
理论(15587)
问题(15531)
图书(15031)
科技(14702)
技术经济(14666)
实践(14542)
(14542)
(13821)
(13749)
统计(13620)
共检索到417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经纬  刘金兰  柳洲  
以次贷危机前后的中美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小波多尺度相关系数为研究工具,分析中美股市间的市场同步现象,检验两种不同渠道的风险传染模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市场同步现象,但变化幅度较大,牛市期间同步性强于熊市期间同步性;美国次贷危机并未通过纯变化传染和基于基本面的变化传染这两种途径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雪瑾  张卫国  
本文在构建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风险指数、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数和股票市场股指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分别以三个风险指数为基准,选取68个重要指标从子市场重大改革时点至2015年9月的数据进行时差相关分析,得到现阶段三个子市场风险变动的先行指标,发现了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染效应。进一步从先行指标中剔除相关指标得到预警指标,合成三个子市场短期和中期预警指数并进行有效性检验。近期预警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市场短期面临贬值的中风险,中期面临贬值的高风险;货币市场短期处于低风险,中期面临流动性过剩的中风险;股票市场短期面临暴跌的中风险,中期处于低风险。最后从统筹金融市场全局监管角度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李硕  
银行业在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信贷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将银行间同业市场与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扩展的矩阵模型。本文采用2007-2014年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公开财务数据,基于扩展的矩阵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组成的金融系统比单独的银行系统更加脆弱,风险传染速度明显加快;与房地产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银行业的影响更大;相对于清偿能力,银行更容易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冲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水土  王莉莉  
以具体化风险源为研究出发点,从贸易出口额下降冲击角度预测和识别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诱导因子。在此基础上应用20家银行2008年至2012年数据,估算了在不同损失率下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间市场双边风险传染效应。结果显示,规模较小的银行更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诱导因素与其他银行关联度越密切,破产门槛越低,系统越不稳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欣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前提下,建立资金融通的金融网络结构可以降低个体机构的破产概率,但转移的风险会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度和正反馈效应实现交叉传染,从而增加整个市场奔溃的概率。文章通过DCC-MGARCH模型和无向有权型网络阐释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动态关联能够较好解释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符合无标度网络的风险传染特征。其中,银行部门的市场中介地位不断强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中应强调关联度指标的重要性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属性,构建具有风险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娟   张微   李琦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传染,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双循环背景下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战略产业,其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所组成的风险网络内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用TVP-VAR模型计算装备制造业细分产业与金融子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值;其次,以细分产业与子市场为节点,以溢出效应值为连边构建有向加权风险溢出网络,分析网络整体特征变化;最后,分析网络的节点特征变化,探究内在机制。本研究发现,风险系统当中,主导的溢出效应来自装备制造业,向金融系统的股票市场与基金市场风险溢出,且这种溢出效应与经济运行状况成反比。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系统与装备制造业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对监管机构加强审慎监管、企业规避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基于2005—2021年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采用GED-GJR-GARCH-DCC模型考察行业波动的同步性,并借助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波动风险溢出层次网络,系统性分析风险的跨行业传染问题。研究发现,行业波动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事件驱动”特征,极端事件不仅加剧了行业间波动的同步性、非对称性和溢出效应,而且破坏了行业波动关联网络的原有结构。从行业波动的方向性溢出来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类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溢出能力,上游资源类行业和金融类支撑性行业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具有风险净吸收效应。行业波动溢出层次网络揭示出风险的跨行业传染沿循“风险输出型行业—风险中介型行业—风险吸收型行业”的传导渠道。鉴于此,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行业风险传染机制进行分类监管,平抑行业波动同步性,切断风险传染渠道,提高风险监控和处理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市场中银行资产价格变动的分析,构建相应资产价格模型,阐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银行贷款规模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微观基础,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风险传染,减少银行业损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预测  [作者] 于文华  魏宇  淳伟德  
本文以香港恒生指数、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和美国S&P500指数为对象,将三个股指收益组成资产组合。分别以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为界限,将样本划分为三个时间区间。基于时变SJC-Copula-EVT模型,分别构建VaR和ES风险模型,并通过后验分析方法对比研究风险模型在各个时段的测度精度。研究表明,危机爆发后,VaR模型对资产组合多头头寸的风险测度精度有所提高;而时变SJC-Copula-EVT-ES模型则对资产组合极端风险测度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佰成  曹启  李天野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子市场间相依性逐渐增强,这使得单一金融子市场的风险更容易传染至另一子市场,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二者之间的金融风险传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法(VMD)将中国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间风险传染分解为长期风险传染和短期风险传染,并应用DCC-MIDAS模型验证该分解方法的稳健性;其次,以广义自回归得分模型(GAS)驱动的时变Copula模型研究长期风险传染和短期风险传染的机制,并以ΔCoVaR模型对影响加以测度;最后,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对中国股市与汇市间长期风险传染水平造成显著影响的诸多因素,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莉  熊熊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梁龙跃  陈家驹  
【目的/意义】以我国金融业各个部门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关联性角度出发研究各部门间的金融风险传染效应。【设计/方法】首先运用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静态关联度矩阵,确定各个部门关联度的方向及强度,随后通过滚动窗口预测方法测算金融市场各个部门的动态关联度,刻画各部门的风险传染网络。【结论/发现】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部门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2.极端事件的发生能够加强我国金融部门间的联动性;3.金融部门之间的风险传染网络具有动态关联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鹏  付延平  李文贺  
本文基于合成数据的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对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传染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只能获取支付系统和银行年度报表数据的约束下,采用合成数据的方法,估算出我国支付系统中银行间的交易数据,从而得到交易矩阵。以此合成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性风险传染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最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类小型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最后形成了若干政策建议。以上成果有可能为金融风险传染理论的发展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完善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