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7)
2023(12657)
2022(10826)
2021(9917)
2020(8544)
2019(19987)
2018(19860)
2017(38177)
2016(20914)
2015(23591)
2014(23562)
2013(23301)
2012(21448)
2011(19242)
2010(18722)
2009(16714)
2008(16309)
2007(14168)
2006(11801)
2005(10043)
作者
(59569)
(49976)
(49706)
(47354)
(31547)
(24128)
(22903)
(19629)
(18912)
(17660)
(17020)
(16731)
(15633)
(15613)
(15589)
(15324)
(15209)
(14877)
(14402)
(14271)
(12345)
(12155)
(12036)
(11349)
(11319)
(11063)
(11054)
(10991)
(10052)
(10028)
学科
(85577)
经济(85499)
管理(58917)
(53905)
(43603)
企业(43603)
方法(43507)
数学(39315)
数学方法(38773)
(22973)
(21210)
中国(19333)
(18333)
地方(17578)
业经(17510)
环境(16588)
农业(15332)
(15279)
贸易(15276)
(14808)
(13707)
财务(13663)
财务管理(13629)
(13251)
(13102)
企业财务(12760)
理论(12494)
技术(12121)
(12086)
(10684)
机构
学院(291360)
大学(291338)
(116682)
经济(114254)
管理(113976)
理学(99820)
理学院(98699)
管理学(96687)
管理学院(96138)
研究(92703)
中国(68327)
(60085)
科学(59859)
(51948)
(51031)
业大(47711)
(45808)
中心(44951)
(42716)
研究所(42170)
财经(42018)
农业(41351)
(38146)
(37670)
师范(37215)
北京(36289)
经济学(35791)
(33923)
(33501)
经济学院(32659)
基金
项目(206593)
科学(162374)
基金(150548)
研究(146729)
(132111)
国家(131047)
科学基金(112829)
社会(92548)
社会科(87773)
社会科学(87748)
(82305)
基金项目(80868)
自然(75320)
自然科(73575)
自然科学(73556)
自然科学基金(72246)
(69165)
教育(68426)
资助(61355)
编号(58899)
重点(46793)
成果(46118)
(45371)
(44546)
(43282)
科研(40878)
创新(40558)
课题(40077)
计划(39016)
大学(38745)
期刊
(117305)
经济(117305)
研究(75646)
中国(50116)
学报(48776)
(44983)
科学(43618)
(40847)
管理(38422)
大学(36808)
学学(34875)
农业(30783)
教育(27079)
技术(26939)
(20601)
金融(20601)
业经(19923)
财经(19817)
经济研究(18688)
(17020)
(16921)
问题(16386)
统计(15433)
(15058)
技术经济(14747)
资源(14371)
图书(14011)
(13948)
科技(13497)
理论(13439)
共检索到403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磊  刘继  
新疆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对与能耗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能够为有的放矢地制订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文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强度变动的分解结果表明:1994~2001年工业二氧化碳强度略有上升,其正向驱动因素是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是能耗强度和能耗结构;2002~2007年二氧化碳强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耗强度的上升,能耗结构、部门结构和行业结构虽有负向贡献但相对较小。此外,各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强度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资源型工业行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滞后是新疆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制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中华  于孟君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我国石化行业2000—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演变进行分解,进行阶段性及累计效应分析,考察投资、产出、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强度、能源强度和投资效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投资、产出及能源消费规模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主要的促降因素;能源碳强度、投资效率和能源强度作用较弱,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是未来石化行业减碳政策制定的主要着手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吴荣荣  张大伟  
文章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各省CO2排放量与GDP、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DP和能源强度对西部11个省份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口对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和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立国  
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当前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评估各驱动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对于促进行业碳减排意义重大。可基于LMDI分解技术,构建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将物流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六个方面,并利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年内各驱动因素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物流业产出的提高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朝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马宏伟  刘思峰  赵月霞  马开平  袁潮清  
本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78年-2010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均消费额和对外贸易度等因素,均对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工业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量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它们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变量之间的Granger长期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果,从我国减少二氧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园  张传平  谢晓慧  
本文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在所有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也促使碳排放的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时琴  吕文强  李安定  李坡  
中国贵州织金洞以美奇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为了游客的健康,保护洞穴的空气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二氧化碳是影响洞穴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控制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对保护游客的健康十分必要。以织金洞3 a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索这些数据在洞穴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着游客数量、季节、海拔高度、距洞口深度、洞穴地表因素等的变化发生变化。游客数量的增加是织金洞内二氧化碳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松  张宝生  唐旭  齐帅  孟繁妍  
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任务。探究导致能源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提高中国综合能源效率的重要前提。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将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替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四个效应,对中国2001-2013年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因素分解分析。研究得出:技术进步效应是导致中国总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源替代效应对总能源强度变化影响不大;产业结构使能源强度增加,部门结构对能源强度降低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赵浩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体军  骆瑞玲  范耀东  张莉莉  常香云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3-2006年度,7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经济、技术对世界整体及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对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也证实了经济快速增长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云枫  冯姝婷  葛志远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分析了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最终需求规模4项驱动因素对1980~2013年中国各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碳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最终需求规模扩大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贡献最大。从变化趋势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在1980~1986年,1986~2001年,2001~2013年3个阶段由基本稳定到变化幅度增大;从部门角度看,2001~2013年天然气生产、水泥产品、电力、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传平  谢晓慧  曹斌斌  
以能源强度、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滞后一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基础,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能源强度为代表的能源技术、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是影响工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