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2)
- 2023(15202)
- 2022(12826)
- 2021(11980)
- 2020(10304)
- 2019(23160)
- 2018(22884)
- 2017(43978)
- 2016(23513)
- 2015(26248)
- 2014(25149)
- 2013(24898)
- 2012(22313)
- 2011(19369)
- 2010(19203)
- 2009(17666)
- 2008(17348)
- 2007(15300)
- 2006(12978)
- 2005(11506)
- 学科
- 业(100990)
- 济(97966)
- 经济(97875)
- 企(92764)
- 企业(92764)
- 管理(86645)
- 方法(46266)
- 数学(37274)
- 数学方法(36767)
- 财(34646)
- 业经(32094)
- 农(30187)
- 务(27303)
- 财务(27256)
- 财务管理(27220)
- 企业财务(25922)
- 技术(24170)
- 中国(22179)
- 农业(21750)
- 制(18825)
- 地方(18489)
- 理论(18080)
- 和(17109)
- 划(17077)
- 策(16314)
- 贸(15285)
- 贸易(15272)
- 易(14819)
- 体(14801)
- 技术管理(14760)
- 机构
- 学院(321122)
- 大学(313818)
- 管理(136107)
- 济(132283)
- 经济(129755)
- 理学(117538)
- 理学院(116437)
- 管理学(114753)
- 管理学院(114128)
- 研究(94146)
- 中国(75249)
- 京(64573)
- 财(62345)
- 科学(56100)
- 财经(49739)
- 农(48774)
- 江(48176)
- 中心(45742)
- 业大(45552)
- 经(45264)
- 所(44600)
- 研究所(40044)
- 北京(39514)
- 经济学(38941)
- 州(38312)
- 农业(38137)
- 商学(37647)
- 范(37630)
- 商学院(37327)
- 师范(37264)
- 基金
- 项目(218064)
- 科学(174946)
- 研究(162411)
- 基金(159610)
- 家(137086)
- 国家(135865)
- 科学基金(120671)
- 社会(104906)
- 社会科(99632)
- 社会科学(99605)
- 省(87847)
- 基金项目(85737)
- 自然(78139)
- 自然科(76452)
- 自然科学(76437)
- 自然科学基金(75141)
- 教育(74701)
- 划(71408)
- 编号(65355)
- 资助(63527)
- 创(50953)
- 成果(50081)
- 部(48212)
- 重点(48190)
- 创新(46759)
- 发(46636)
- 业(44075)
- 课题(43906)
- 国家社会(43261)
- 人文(42166)
- 期刊
- 济(144537)
- 经济(144537)
- 研究(88323)
- 中国(60775)
- 管理(55970)
- 财(55058)
- 农(44147)
- 科学(42339)
- 学报(41547)
- 技术(34461)
- 大学(33584)
- 学学(31890)
- 农业(31027)
- 教育(30769)
- 融(26678)
- 金融(26678)
- 业经(25991)
- 财经(24820)
- 经济研究(21694)
- 经(21363)
- 业(20183)
- 技术经济(19721)
- 问题(19133)
- 财会(18426)
- 科技(16718)
- 现代(16064)
- 会计(15675)
- 策(14968)
- 商业(14819)
- 版(14659)
共检索到469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蕾 胡宏 刘芳
本文以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过程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密切值法对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要素进行评价。最后,对云南A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密切值法,分析了该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力要素的动态发展状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萍 江兵 何继光
首先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评价方法,得出了以密切值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评价的优越性,然后运用这种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15家上市汽车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密切值的大小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排序,再比较这两年的排序结果,最后分析排序结果,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 密切值法 排序 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慧凌 高山 宋宝香
医药制造企业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方向与其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以专利为切入点,建立技术创新立项、质量、效率三大维度共11项细化指标,采用密切值法对国内外医药行业创新实力进行对比与排序。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我国医药行业专利数量稳步增长,但增速后劲有限,高质量技术创新较少,团队合作力度尚待提升。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医药制造企业 密切值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 陈红
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实现过程、技术创新产出三方面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密切值法模型对山西省开展科技活动的20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分析了山西省重点行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密切值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凌云 谢丽团 邱晓兰 戴永务 林伟明
基于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及广东省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省域生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密切值法将福建省与其他4省进行横纵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高、人才短缺、缺少生态技术创新平台等问题。最后,立足实际,提出推进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增强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等提升福建省生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密切值法 生态技术创新 福建省 评价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邓彦 马文聪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体系主体的背景下,学界的关注点势必从区域创新绩效转变为区域企业创新绩效。文章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密切值法对我国28个省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在上述四个分项和区域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湾和东南沿海。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必须在四个方面均
关键词: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密切值法 工业企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诗炜 张光宇 邓彦 马文聪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体系主体的背景下,学界的关注点势必从区域创新绩效转变为区域企业创新绩效。文章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密切值法对我国28个省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在上述四个分项和区域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较高的省份集中在环渤海湾和东南沿海。我国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必须在四个方面均
关键词: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密切值法 工业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德智 雷森 鲜于德清
文章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从知识管理角度对技术能力及其要素进行重新界定,并针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设计了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密切值法静态综合分析模型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利平 江玉庆 李金生
为了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新兴企业应当重点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采用综合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尤为重要。在复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需要考虑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文章首先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结合主客观赋权法评价的优点,采用组合赋权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组合赋权评价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组合赋权法 创新能力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利平 江玉庆 李金生
为了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新兴企业应当重点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采用综合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尤为重要。在复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需要考虑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文章首先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结合主客观赋权法评价的优点,采用组合赋权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组合赋权评价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组合赋权法 创新能力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淑荣
企业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企业创新区域差异化战略和创新辐射型的区域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技术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熵值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菊春 赵亮 李鄂
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希望对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希望同其它企业相比较,找出本企业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因此如何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多目标多属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密切值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绩效 评价指标 密切值法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存斌 鲁平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技术创新 云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