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4)
- 2023(14338)
- 2022(12645)
- 2021(11955)
- 2020(9941)
- 2019(23241)
- 2018(22625)
- 2017(43925)
- 2016(23405)
- 2015(26372)
- 2014(25851)
- 2013(25068)
- 2012(22881)
- 2011(20249)
- 2010(19921)
- 2009(17686)
- 2008(16777)
- 2007(14094)
- 2006(11968)
- 2005(9848)
- 学科
- 济(91835)
- 经济(91721)
- 管理(65900)
- 业(62996)
- 企(52155)
- 企业(52155)
- 方法(45476)
- 数学(40021)
- 数学方法(39484)
- 农(24712)
- 财(22837)
- 中国(22603)
- 地方(20054)
- 业经(19869)
- 学(19539)
- 农业(16779)
- 贸(16014)
- 贸易(16004)
- 易(15485)
- 理论(14785)
- 环境(14746)
- 和(14582)
- 技术(14433)
- 务(14426)
- 财务(14356)
- 财务管理(14326)
- 制(13981)
- 企业财务(13580)
- 划(12791)
- 融(11674)
- 机构
- 大学(321676)
- 学院(319513)
- 管理(132321)
- 济(125559)
- 经济(122948)
- 理学(116549)
- 理学院(115234)
- 管理学(113049)
- 管理学院(112477)
- 研究(102822)
- 中国(73693)
- 京(69097)
- 科学(65390)
- 财(54701)
- 所(49313)
- 业大(49294)
- 农(48929)
- 中心(47218)
- 研究所(45648)
- 财经(45507)
- 北京(43224)
- 江(43103)
- 范(42730)
- 师范(42350)
- 经(41690)
- 院(38365)
- 农业(38207)
- 经济学(37357)
- 州(35315)
- 师范大学(34773)
- 基金
- 项目(234894)
- 科学(186062)
- 基金(172545)
- 研究(169764)
- 家(151019)
- 国家(149562)
- 科学基金(129867)
- 社会(107717)
- 社会科(102129)
- 社会科学(102100)
- 基金项目(93017)
- 省(90109)
- 自然(86268)
- 自然科(84265)
- 自然科学(84243)
- 自然科学基金(82701)
- 教育(77834)
- 划(76809)
- 资助(70097)
- 编号(68887)
- 成果(53428)
- 重点(51961)
- 部(51506)
- 发(49183)
- 创(48832)
- 课题(46054)
- 创新(45533)
- 科研(45202)
- 教育部(44457)
- 国家社会(44443)
- 期刊
- 济(127590)
- 经济(127590)
- 研究(88438)
- 中国(53035)
- 学报(50729)
- 科学(47503)
- 管理(46215)
- 农(43019)
- 财(40129)
- 大学(39105)
- 学学(36806)
- 教育(33214)
- 农业(30426)
- 技术(27781)
- 业经(21530)
- 财经(20950)
- 融(20813)
- 金融(20813)
- 经济研究(20378)
- 经(17815)
- 图书(17042)
- 问题(17042)
- 科技(16038)
- 业(15727)
- 资源(15509)
- 理论(15093)
- 版(14856)
- 技术经济(14746)
- 现代(14030)
- 实践(14002)
共检索到43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瑞华 冯健
行为转向与社会转向下个体行为模式分析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微观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关注行为决策与空间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对人心理与认知层面的反馈作用。“神经转向”强调了人的心智与空间的关系,运用神经机制探究人的感知、情感、行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在神经转向的背景下,结合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构建“认知—决策—反馈”的“人—行为—空间”闭环分析框架,在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脑的环境感知、经验学习、综合决策能力在重构认知与重塑偏好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的角度分析“空间—人”反馈过程。论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活动日志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日常活动进行解读,结果表明,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个体短期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间图谱、空间偏好和行为决策在个体与空间互动中的中间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彦熙 李春江 张雪 柴彦威
选择北京典型郊区清河地区,基于当前国内唯一一份连续一周的活动日志调查,分析男女家长在家庭维持性活动、家庭休闲性活动的一周时间分配,提出平等固定型、平等灵活型、男家长主导型、女家长主导型四种郊区家庭活动参与模式。通过衡量不同类型家庭活动参与的平等性与日间差异,刻画夫妻双方的活动分配特征,并尝试分析郊区家庭在面临多重制约时采取的性别分工、活动间分工、日间分工的策略及其可能后果。在一周尺度上、以家庭为单元研究夫妻双方在家庭责任分工中的互动,同时考虑不同类型家庭活动的效用差异,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家庭活动参与,为理解郊区居民的行为特征、提出社会政策与城市空间优化建议提供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晶晶 柴彦威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日常休闲 郊区居民 北京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东升 刘华 刘军萍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是农业区划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北京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城市化过程强烈影响郊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该文运用"3S"技术,对2007年北京郊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3S"技术是快速获取和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北京市 “3S”技术 土地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夫超
本文从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取得的成绩入手,分析了推进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郊区城镇化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永玲
采用反映空间密度特征的密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差异系数,对北京市总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布的聚集(分散)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空间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不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要素构成上分析郊区化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质内容,并从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异程度来理解城市内部要素的空间联系以及形成的"超非均衡"结构。结果表明,由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内部,中心城市有"超大核心"的发展趋势;尽管总人口的变动趋势表现为普遍分散化,产业的迁移趋势却明显在特定地区集中,从而导致职居失配加剧。郊区化导致城市"由非均衡走向超非均衡"的空间结构,而不是由非均质走向均质化的郊区化结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任玉玲
北京郊区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对策研究任玉玲农产品成本(指生产成本,下同)就是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总和。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物质费用——指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部分又包含:①劳动对象耗费的费用,指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丽
北京郊区都市农业功能的探讨张燕丽在当今中国的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以北京等大都市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与一般地区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它已经由过去以农村独立的经济活动和农村自养为主,转变为以为城市服务为主,以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贡保南杰
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业,乃至中国旅游业的一个焦点问题。防范与治理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文章对北京郊区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并给出进一步的政策性和战略性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 郊区 重复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张洁瑕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瑜 冯健
在传统的游憩空间研究中,郊区居民的游憩行为往往被忽略,另外,行为地理学的一些理论命题需要进一步验证。选取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郊区居民游憩行为的空间特点、决策影响因素与过程,以及游憩行为的事后评价。研究发现:郊区居民的游憩地点选择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自然型与锻炼型活动在内圈层比例较高,娱乐型与交往型活动在外圈层比例较高。行为决策中的主观因素,如感知信息、偏好等在郊区居民游憩行为决策过程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对当前社区游憩环境感知好、认同高、偏好高的居民,更容易选择在社区附近活动并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行为结果与当前感知而非过去感知正相关,表明居民的感知印象与行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田瑞
北京郊区的"农家书屋"是中国最早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2005年,北京市开始实施"读书益民工程",共建设1000所"益民书屋",服务对象为京郊农民、来京务工人员、农村中小学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冷永进
在分析北京郊区风景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合理的北京郊区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制定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科学规划郊区游憩地系统,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人造景点的创新性和娱乐功能,加强总体市场细分和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