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6)
2023(16292)
2022(14263)
2021(13193)
2020(11080)
2019(25524)
2018(25152)
2017(49179)
2016(26165)
2015(29235)
2014(28939)
2013(28509)
2012(26274)
2011(23536)
2010(23318)
2009(21202)
2008(20004)
2007(17247)
2006(15039)
2005(12868)
作者
(73399)
(61696)
(61012)
(58243)
(39239)
(29550)
(27744)
(24056)
(23435)
(21636)
(20933)
(20684)
(19520)
(19292)
(19158)
(18599)
(18278)
(18020)
(17640)
(17476)
(15010)
(15009)
(14722)
(14098)
(13801)
(13663)
(13337)
(13159)
(12363)
(12012)
学科
(123140)
经济(123024)
管理(75239)
(69561)
(57911)
企业(57911)
方法(52224)
数学(46083)
数学方法(45522)
(28551)
地方(27738)
中国(27327)
(26671)
业经(24838)
(24608)
农业(19320)
(18727)
(17918)
贸易(17909)
环境(17511)
(17252)
理论(17222)
(16891)
(16823)
财务(16820)
财务管理(16787)
技术(15998)
企业财务(15907)
地方经济(15824)
(14649)
机构
大学(369147)
学院(367654)
(154974)
经济(151894)
管理(147848)
理学(129335)
理学院(127913)
管理学(125614)
管理学院(124958)
研究(121490)
中国(88659)
(77229)
科学(74458)
(67358)
(59095)
中心(55501)
(55499)
财经(55334)
研究所(54184)
业大(54164)
(51929)
(50453)
北京(48192)
(47985)
经济学(47754)
师范(47530)
(44715)
农业(43202)
经济学院(42890)
(42154)
基金
项目(258777)
科学(204545)
基金(189355)
研究(188310)
(164228)
国家(162902)
科学基金(141558)
社会(120481)
社会科(114247)
社会科学(114218)
基金项目(101310)
(100262)
自然(92502)
自然科(90369)
自然科学(90349)
自然科学基金(88721)
教育(86469)
(84012)
资助(77864)
编号(75989)
成果(59716)
重点(57465)
(57173)
(55165)
(53462)
课题(51404)
创新(49913)
国家社会(49712)
教育部(49639)
科研(49475)
期刊
(168253)
经济(168253)
研究(107702)
中国(63009)
学报(56280)
管理(53808)
科学(52499)
(51191)
(49252)
大学(43442)
学学(41138)
教育(35747)
农业(34154)
技术(33645)
(28117)
金融(28117)
经济研究(27776)
财经(27155)
业经(26267)
(23335)
问题(21950)
技术经济(19146)
图书(17939)
理论(17357)
科技(16973)
统计(16864)
(16840)
资源(16735)
现代(16309)
(16231)
共检索到525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燕  余斌  韩勇  
立足对高铁经济辐射理论模式的认识,运用行为地理学的微观分析方法,以实地调查问卷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武汉市为案例,通过客流结构的系统解析透视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研究表明: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与城市经济结构高度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较强、外围城区较弱的总体态势,倾向于强化武昌、江汉和东湖高新区等核心地区的空间增长;在产业上,呈现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主,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部门的优化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类似城市的高铁经济发展和武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志伟  李敏   何红   李伟   程靖  
本文以重庆为例 ,分析了小城镇经济辐射区范围的形成受行政范围、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城镇用地规模、经济结构、经济规模、交通和市场等八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指出小城镇经济辐射能力弱、辐射范围小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匡远凤  
基于武汉市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构成了武汉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力,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有重要贡献。然而,产业结构变动在当前还难以推动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构成了一定的反馈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雷  周敬宣  李湘梅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原理,通过计算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规律;利用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两个指数,建立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的定量模型。以武汉市1988~2004年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为例,评价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健康、有序水平不断提高;(2)武汉城市生态系统在经历了1988~1991年停滞发展期后,从1992年开始,生态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加,近10年来都保持在基本协调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霄  孟科学  
在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因其开放性特征形成耗散结构,将外界媒质作为平衡力量融入系统运行,抵消了因熵的增加而产生的混乱、无序效应,并通过对资金、能源、技术、人才、信息等参序量的引导保持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稳定;在各城市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形成新的基础设施循环网络、产业循环网络、市场循环网络、生态循环网络,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系统自身不断完善,实现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超循环模式。未来政策的制定应关注系统耗散结构的活力、系统内非平衡状态的动态稳定性以及相关参序量的正向引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静  龚健  李靖业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热岛强度大、范围广,呈"大"字型分布,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产生的UHI更显著;②武汉市城区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在距市中心约8 km处达到峰值后沿城乡梯度逐渐下降,呈现"倒钩型"特征,这一现象与景观密度变化密切相关;③LST与源(正向)、汇(负向)景观密度存在极强相关性,不透水表面是城区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④相同密度的水体和绿地,水体更具有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⑤一般当汇-源景观面积比>0.89(汇区密度>0.47)时,局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有缓解作用,且局部汇区越集中缓解效果越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举,李敏,王燕林,李伟  
根据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辐射的有关理论,以重庆市大足县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大足县22个小城镇的10项社会经济指标建立小城镇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根据断裂点公式计算大足县小城镇的辐射半径,并绘制小城镇辐射的辐射区。依据小城镇经济辐射区的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不同范围辐射区的小城镇,为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和小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在小城镇规划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现实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桂萍  胡庆为  
本文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胜华  詹长根  
常用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法。但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根据历史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对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考虑较少,但建设用地规模与国民经济、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密切。必须针对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分析建设用地效益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生态安全对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制约,最终确定建设用地发展的合理规模。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在完全考虑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条件下,结合该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生态安全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确定该区建设用地合理规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瑞利  黄正东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岗位数量、办公建筑面积、土地利用混合度、学校数量、公交线路数量、站点到市中心的距离是轨道客流的显著影响因素;多级影响区内轨道客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且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侯娇  冯忠垒  周勇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但城市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的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1)在产权制度效应方面,受益于政策宣传,三类农户均认识到确权具有法律上的产权安全效应,但远郊农户更倾向认为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与确权无关;城市近郊及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比远郊纯农区农户更认可确权具有的产权排他性;离城市越近、受市场化影响越强烈的农村,农户的宅基地完整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