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7)
2023(18977)
2022(16291)
2021(15146)
2020(12927)
2019(30251)
2018(30241)
2017(58897)
2016(32022)
2015(36529)
2014(36789)
2013(36322)
2012(33126)
2011(29830)
2010(29992)
2009(28034)
2008(27729)
2007(24766)
2006(21556)
2005(19171)
作者
(93386)
(77914)
(77569)
(74113)
(49637)
(37501)
(35399)
(30699)
(29548)
(27928)
(26427)
(26187)
(24835)
(24558)
(24211)
(24130)
(23638)
(23116)
(22473)
(22349)
(19328)
(19231)
(19038)
(17683)
(17467)
(17388)
(17349)
(17258)
(15847)
(15349)
学科
(128970)
经济(128802)
管理(96065)
(91395)
(76454)
企业(76454)
方法(63022)
数学(55134)
数学方法(54282)
(36074)
(34971)
中国(31822)
(28558)
业经(28518)
(27830)
地方(24197)
农业(23295)
(23152)
(23048)
财务(23044)
贸易(23037)
财务管理(22987)
理论(22433)
(22288)
(21917)
银行(21854)
企业财务(21732)
(20543)
(20254)
技术(19531)
机构
大学(462024)
学院(460802)
(182305)
管理(181688)
经济(178257)
理学(157507)
理学院(155777)
管理学(152693)
管理学院(151866)
研究(148894)
中国(112847)
(97974)
科学(93447)
(86270)
(76075)
(75071)
业大(70221)
中心(68854)
财经(68815)
(68360)
研究所(68302)
(62293)
北京(61704)
(59796)
农业(59615)
师范(59209)
经济学(55082)
(55000)
(53996)
财经大学(51049)
基金
项目(311979)
科学(244526)
基金(225916)
研究(225860)
(196831)
国家(195228)
科学基金(167784)
社会(140943)
社会科(133517)
社会科学(133480)
(122351)
基金项目(119368)
自然(110604)
自然科(108006)
自然科学(107978)
自然科学基金(106022)
教育(105594)
(102781)
资助(94502)
编号(93108)
成果(75459)
重点(69725)
(68733)
(65153)
(64314)
课题(63887)
创新(60043)
科研(60021)
教育部(58991)
大学(58647)
期刊
(196112)
经济(196112)
研究(132414)
中国(85414)
学报(74000)
(68835)
(68060)
科学(67090)
管理(65879)
大学(56316)
学学(53079)
教育(50869)
农业(45894)
技术(42132)
(40832)
金融(40832)
财经(33713)
业经(32530)
经济研究(31411)
(28705)
问题(25553)
(24074)
技术经济(22904)
统计(22735)
图书(22734)
(22437)
理论(22131)
科技(21190)
商业(20752)
(20609)
共检索到667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昊昱  张霞  李巍  
近年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因其定制化、低成本、快速成型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预测,2018—2022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年增长率可达19.63%。基于增材制造的技术特性和商业模式构建原理,从客户价值角度深入分析个性化(交互程度)、价格、时间3个维度及7种商业模式,以此构建增材制造(3D打印)商业模式体系,并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现状选取3种商业模式体系分析其内在逻辑,以探求如何利用增材制造的商业特性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进而寻找客户价值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洁林  陈娟  
在今天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下,消费电子制造业与用户的关系呈现什么新特征?本文通过对快速成长的智能手机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研究发现,"用户全面参与"是其亮点:1)在价值主张上,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具有参与企业运作的动机和能力,是公司可利用的资源,用户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力也是原动力;2)在价值创造环节,采用"无缝开放式创新"模式,卷入大量用户参与研发全过程,在增加用户满足感的同时降低了公司价值创造的成本;3)在营销、销售和服务等价值传递环节利用用户的能量迅速放大公司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4)公司扁平的组织结构、边缘中心化的动态管理策略,特别是粉丝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是其高效运作的保障;5)在价值捕获环节采用了错位盈利模式,用高性价比产品迅速占有市场的同时实现盈利。本案例展示的"用户全面参与"商业模式丰富了企业和用户互动机理研究,对制造业有示范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鸿磊  黄速建  包龙飞  
技术创新能力及潜力对于商业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具有刚性需求。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既要重视分工深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协同创新,更要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即商业模式创新。本文通过跨产业边界构建生产者、消费者与合作伙伴三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网络"形成了六大创新模块,并结合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典型实例,深入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选择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是业  杜国臣  马晓白  
华为、中兴和大唐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代表,在信息通信产业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了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依据效率、新奇、锁定和互补四种价值创造来源,对三家通信设备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案例对比分析,发现,虽然企业商业模式的创造依据相似的来源,但实现的方式是差异性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昊  王国红  邢蕊  李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中国企业对标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快速追赶。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提升追赶绩效,成为后发追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的增材制造行业的4家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后发追赶企业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分别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形成6种不同类型的匹配关系,且这6种匹配关系对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在丰富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的同时,为中国企业的快速追赶与成长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简兆权  曾经莲  
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企业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出发,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互联网+制造"商业模式架构,分析其具体特征,并提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基于价值共创构建了"互联网+制造"商业模式架构,即制造企业基于顾客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提出价值主张,在跨界商业生态系统中形成社会化价值共创,并通过服务持续获取价值。从价值主张新颖性、价值创造主体连接红利、价值传递高效性和价值获取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最后,为制造企业提供以下管理启示: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追赶的有效方式,把握"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构建开放共享的社会化价值共创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巧夫  李敏强  
本文介绍了制造商客户的定义,阐明了基于CLV对制造商客户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制造商CLV的内涵,提出了制造商客户内生潜在价值与外生潜在价值的概念;建立了基于CLV的制造商客户评价体系,综合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精确值评判法对制造商CLV值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CLV的制造商客户三维细分模型,并针对各客户细分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关系发展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卫红  袁子恒  李忠顺  王忠  王永健  
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商业模式选择困难、价值难以实现等难题,分析智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前因组态及其绩效极为迫切。本文从数字化、服务化角度讨论智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按服务化程度将智能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划分成产品主导型、服务主导型两类。通过遴选智能制造企业名录与A股制造企业进行匹配获得312个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检验形成两类商业模式的前因组态,并通过OLS分析不同组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形成高产品主导型商业模式的组态包括基础设施驱动型(两种)、基础设施与组织能力协同驱动型、数字化驱动型四种,形成高服务主导型商业模式的组态包括组织能力驱动型、战略与组织能力协同驱动型、高行业集中度下基础设施驱动型三种;在高产品主导型商业模式的前因组态中,数字化驱动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在高服务主导型商业模式的前因组态中,战略与组织能力协同驱动型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正楚  潘为华  潘红玉  吴艳  
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方面即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分别考察其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整体层面和制造过程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短期内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企业创新效率,长期中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显著,并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交易成本在企业整体层面和制造过程层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商业模式层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遮掩效应。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国有制造企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刚  
从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连续质量改进理论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考察了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质量维度、维度层次性,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关系质量连续改进的构想,并建立由焦点企业、利益相关者及跨越二者边界活动所组成的关系质量改进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系质量改进下的价值创造逻辑、过程和机制,阐释了关系质量改进对焦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交易效率、资源和能力互补、业务和活动锁定以及网络价值传递的影响,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创造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水莲  陈志霞  于程灏  
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是一个复杂系统,相关研究尚未饱和。基于内、外驱动视角,加入企业社会网络和企业组织学习两个过程驱动因素,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通过剖析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组态,发现存在顺势而为型、运筹帷幄型和高瞻远瞩型3类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通过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的典型企业,为制造企业探索和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松  蔡剑  
本文介绍了社交网络价值创造的一个服务集成模型。本文不仅研究了不同的网络社区,还研究了这些社区可能将彼此的服务集成起来的具体方式。三种集成战略对于提升这些社区的价值很重要: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以及混合集成。本研究所发现的价值创造机制表明,在设计和实施能够创造商业价值的服务时需要付出特别努力,网站价值与一次网络交易的平均收益(E)、两个用户之间交易的可能性(T)以及用户人数(N)相关。这三种类型的服务集成以不同的方式帮助提升这三个因素。网络社区的商业价值来源于两个简单的源头:增加用户人数和交易可能性(N值和T值),以及在另一方面,创造和发展有助于交易的盈利性服务(E值)。服务集成通过建造一个更大的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不同的经营模式给自营式、平台式两类电商的商业行为和流通角色带来了差异。类比线下实体零售中自营与联营的特点,文章对京东、苏宁、国美、天猫四家电商销售的6大类家电,1万余个产品型号及其价格变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品结构上,各电商销售的家电型号中都有50%左右为独家经营;从品牌制造商渠道选择的角度来看,平均有超过一半的商品在自营电商渠道销售,但对于市场风险更高的新产品而言,平台电商中所占的比重更高;在价格策略上,京东在调价频率和促销降价等方面的表现最为激进,天猫的调价频率也较高,但促销时的降价力度小于三家自营电商。未来,应发挥好两类电商对制造商的不同作用,促成价格、产品双维度良性竞争,从而支撑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品质提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  许辉  梅蕾  
面对经济规则变化和产业结构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然而,鲜有文献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进行实践性探索。文章以15家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6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存在三条等效路径:市场主导型、网络借力型和开源节流型。其中,业务流程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通过与不同水平的其他要素匹配,大大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国庆  王玉玺  杨海龙  
在线游戏中"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用户游戏参与度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却鲜有探讨。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独特性寻求和自我认同理论,采用实际个体游戏数据,深入探讨"免费增值"模式中免费与付费用户的行为异同以及群际互动对用户参与度的长期影响。研究表明,游戏挑战性和用户游戏表现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游戏参与意愿,但随着付费用户比例增加,免费用户参与意愿上升,而付费用户参与游戏意愿下降。此外,付费用户表现优异也会提升其他付费用户参与意愿而降低免费用户参与意愿。本研究廓清了影响在线游戏参与意愿的心理机制,拓展了"免费增值"商业模式对在线游戏发展长期影响的理论洞察,并进一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正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