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4)
- 2023(16617)
- 2022(14292)
- 2021(13520)
- 2020(11473)
- 2019(26574)
- 2018(26045)
- 2017(50352)
- 2016(26912)
- 2015(30321)
- 2014(29839)
- 2013(29485)
- 2012(27094)
- 2011(24158)
- 2010(23738)
- 2009(21923)
- 2008(21295)
- 2007(18178)
- 2006(15601)
- 2005(13691)
- 学科
- 济(110945)
- 经济(110821)
- 管理(77743)
- 业(76345)
- 企(62033)
- 企业(62033)
- 方法(55704)
- 数学(49664)
- 数学方法(49108)
- 中国(31339)
- 财(29599)
- 农(28395)
- 业经(23490)
- 贸(21558)
- 贸易(21549)
- 易(20968)
- 学(20777)
- 制(20746)
- 地方(20176)
- 务(19779)
- 财务(19710)
- 财务管理(19670)
- 农业(18871)
- 企业财务(18774)
- 银(18062)
- 银行(18029)
- 融(17431)
- 金融(17429)
- 行(17109)
- 理论(16544)
- 机构
- 大学(378411)
- 学院(374248)
- 济(156952)
- 经济(153968)
- 管理(153740)
- 理学(133758)
- 理学院(132381)
- 管理学(130130)
- 管理学院(129453)
- 研究(122070)
- 中国(96900)
- 京(80293)
- 科学(72912)
- 财(72208)
- 财经(59034)
- 所(58816)
- 中心(56896)
- 农(55187)
- 经(54132)
- 研究所(53710)
- 业大(53516)
- 江(51508)
- 北京(50963)
- 经济学(48450)
- 范(46774)
- 师范(46374)
- 院(44686)
- 财经大学(44573)
- 经济学院(43959)
- 农业(43032)
- 基金
- 项目(261481)
- 科学(207341)
- 基金(193807)
- 研究(190837)
- 家(167808)
- 国家(166489)
- 科学基金(144875)
- 社会(122938)
- 社会科(116712)
- 社会科学(116682)
- 基金项目(102416)
- 省(97686)
- 自然(94274)
- 自然科(92163)
- 自然科学(92140)
- 自然科学基金(90492)
- 教育(87095)
- 划(83360)
- 资助(81016)
- 编号(76859)
- 成果(60884)
- 部(58941)
- 重点(57479)
- 发(53983)
- 创(53892)
- 国家社会(51566)
- 教育部(51301)
- 课题(51219)
- 创新(50354)
- 科研(50267)
- 期刊
- 济(160567)
- 经济(160567)
- 研究(111015)
- 中国(66510)
- 学报(55270)
- 财(54716)
- 管理(54264)
- 科学(52421)
- 农(48543)
- 大学(43117)
- 学学(40626)
- 融(36479)
- 金融(36479)
- 教育(34922)
- 农业(33953)
- 技术(32211)
- 财经(28561)
- 经济研究(26752)
- 业经(24846)
- 经(24248)
- 问题(21123)
- 理论(18779)
- 图书(18581)
- 统计(18494)
- 技术经济(18441)
- 业(18085)
- 贸(17584)
- 实践(16952)
- 践(16952)
- 科技(16592)
共检索到538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赟 邱妘
本文以1998年-2007年沪市A股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0支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其收益及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高风险水平,中国股市的收益水平总体较低,且有个别股票出现收益风险的负相关现象。优质股票数量较少,市场的稳定性也较差。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目前尚处于不成熟时期,仍需要规范、培育。
关键词:
股市 收益 风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珺 陈卫斌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中国和东盟五国股市的市场指数数据样本,分别基于MV和M-LPM模型构造等权重组合、最小方差组合和最大夏普比率组合,比较不同模型和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率,实证结果表明构造中国与东盟五国股市投资组合与仅投资国内A股相比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收益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波 卢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小君
本文以Barberis&Huang(2008)的理论研究为起点,主要基于公司特质风险即股票个体波动和个体偏度研究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了投资者关注股票个体特征的理论模型,说明投资者除了考虑如传统金融学认为的股票市场总体风险外,也关注公司特质风险。在实证研究上利用资产组合分组和Fama-MacBeth(1973)横截面回归方法,考察了两变量的具体效应,即在当期股票个体波动和个体偏度与收益正相关,而他们的滞后一期值与收益率负相关。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较重,投资者偏好公司特质风险大的彩票型股票,并给予这些股票过高的估价,从而导致这些股票随后取得较低的收益。
关键词:
公司特质风险 彩票型股票 股票收益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立立 陈才泉
文章利用1998~2008年我国股市中全部股票的日收益数据来计算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发现自1998年以来,我国流通市值加总的大盘、行业以及公司特质风险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我国证券市场中个股收益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整体股市以及个股所在行业的特质波动,个股的特质风险对其本身收益率的波动影响很小。同时,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不具备对GDP增长的预测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奕均 牛盼强
文章采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使用对于市场风险的作用。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既没有加剧市场的整体风险也没有加大市场的系统风险,说明我国财政部推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并未在金融危机期间助推市场风险扩散。
关键词:
公允价值收益 市场整体风险 市场系统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鹏 苏涛
文章运用Markov状态转换模型对深证指数周收益变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随机游走模型、收益转换模型、方差转换模型比较,诊断证实收益和方差存在动态结构变化特性,收益和方差在两个状态之间发生非对称频繁转换。模型对现有数据及历史事件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对未来收益的预测也好于其它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蒋春福 李善民 梁四安
金融数据除了具有尖峰厚尾特性以外,也表现出了尾部概率的非对称性,即偏尾特征。本文采用非对称Lap lace分布对我国沪深股市的样本收益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中长期收益率数据存在明显偏尾特征,与Compell的行为金融学解释恰恰相反,这种偏尾特征的具体表现不是左尾比右尾厚,而是右尾比左尾厚,研究还表明深市收益率偏尾特征对时间水平的灵敏度比沪市要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诒蓉
近年来,分形分布在金融市场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本文借助分形分布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分布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估计出了分形分布的参数,绘制了分形分布的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了拟合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分形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序列。
关键词:
股票收益 分形分布 特征指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艳磊 吴昱 秦芳
公司治理是否会影响股票收益率以及其内在机制迄今尚无定论。我们将中国股市的各个年度分别划分为牛市和熊市,考察了牛熊市中公司治理对股票收益率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状况较好的公司在牛市中具有更高的股票收益率,而在熊市中这些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反而比其他公司更低。与此同时,治理较好公司的管理层在牛市和熊市中都会承担更多风险。该结果说明,正是管理层积极的风险承担行为以及牛熊市中截然相反的风险-收益关系导致了牛熊市中的公司治理收益出现差异。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承担 公司治理收益 牛熊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竹清 张超林
投资者情绪愈发被认为是影响新股收益的核心因素,且在新的规则和行情下,以首日收益已不足以较好地度量和研究新股收益。本文以中签率和交易量衡量投资者情绪,以涨停板数和对应区间内累计涨幅衡量新股收益,着重研究了2014年到2015年5月底之间发行新股的特定收益与投资者情绪间的关系,发现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影响个股的新股收益,以及投资者情绪的自我强化和加速效应,即新股发行时投资者情绪越高,上市后累计收益越高,且越激发、强化投资者的追涨情绪。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新股发行 新股收益 涨停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海斌 杨帆
本文检验了中国股市股息率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依照股息率大小划分的五个投资组合,发现高股息率的股票拥有较高的风险调整收益,除一月外,其它各月股息率与股票收益之间的正相关性都很明显;公司规模的大小并不影响其股息率与股票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公司价值并非决定股息率效应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股息收益率 股票收益 风险调整收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虎 周迪
基于非参数高频数据的跳跃检验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将股指收益和波动都分解为正负方向的连续、跳跃成分,并对2003—2012年上证指数的风险与收益关系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上证综指跳跃发生天数占总天数的11.99%,平均跳跃强度为1.1次,正负跳跃存在非对称性,负向(向下)跳跃对跳跃方差的贡献比正向(向上)跳跃大;已实现方差在不同时间范围对收益都没有解释效力,分解的各风险因子只在中期(一周)对收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不同成分的风险收益权衡关系是不一致的,各上行风险都得到负的风险溢酬,而各下跌风险都得到正的风险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梦根
风险与收益关系一直是金融理论关注的热点之一,常常被称作"金融学第一基本原理"。采用混频抽样方法 (MIDAS)研究中国股市周、月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与传统的GARCH-M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基于GARCH-M模型的研究显示,沪深两市周、月风险与收益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基于MIDAS方法的研究表明,沪深两市周、月风险与收益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和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一致。此外,实证表明,沪深两市过去收益对未来收益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而交易量对股票收益也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汪娟
文章以沪深股市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收益率的极值分布、收益率的POT模型以及基于收益率序列GARCH模型残差的POT方法计算沪深股市的在险价值(Va R)。实证过程发现沪深股市收益率序列均存在明显的尖峰厚尾现象,实证结果表明深市潜在风险高于沪市潜在风险,并且三种方法中基于收益率序列的POT模型计算的Va R精度最高,而对收益率序列应用GARCH模型描述其波动后再对模型的残差进行POT方法计算的Va R精度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