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5)
2023(12869)
2022(11046)
2021(10476)
2020(9002)
2019(21263)
2018(20903)
2017(40503)
2016(21779)
2015(24404)
2014(24204)
2013(23793)
2012(21844)
2011(19372)
2010(18955)
2009(17295)
2008(16915)
2007(14847)
2006(12514)
2005(11015)
作者
(59749)
(50255)
(49659)
(47733)
(31722)
(24294)
(23115)
(19600)
(19020)
(17647)
(16954)
(16774)
(15761)
(15701)
(15499)
(15317)
(15284)
(14888)
(14457)
(14378)
(12129)
(12097)
(12060)
(11486)
(11362)
(11194)
(11044)
(10861)
(10065)
(9848)
学科
(88399)
经济(88318)
管理(58188)
(56035)
(45698)
企业(45698)
方法(44472)
数学(40100)
数学方法(39605)
(23836)
(23387)
中国(21495)
(20013)
贸易(20005)
(19989)
(19489)
地方(19251)
(18313)
银行(18284)
业经(18084)
(17197)
(16565)
农业(15419)
(14999)
财务(14953)
财务管理(14915)
(14394)
金融(14390)
企业财务(14055)
(13125)
机构
大学(297008)
学院(295561)
(122273)
经济(119745)
管理(117015)
理学(101553)
理学院(100420)
管理学(98581)
管理学院(98034)
研究(93845)
中国(75854)
(61532)
科学(57707)
(55878)
(49043)
中心(46880)
(45403)
财经(45270)
业大(44052)
(44037)
研究所(41519)
(41175)
农业(38837)
经济学(38670)
(38130)
师范(37714)
北京(37614)
经济学院(35333)
(35136)
(34409)
基金
项目(205831)
科学(162845)
基金(151349)
研究(148674)
(131500)
国家(130459)
科学基金(113263)
社会(94763)
社会科(90038)
社会科学(90014)
基金项目(81209)
(80407)
自然(74532)
自然科(72870)
自然科学(72853)
自然科学基金(71526)
教育(68751)
(67637)
资助(61997)
编号(59992)
成果(47346)
重点(46122)
(45788)
(43819)
(42992)
科研(40514)
创新(40270)
课题(40154)
国家社会(39670)
教育部(39550)
期刊
(123683)
经济(123683)
研究(82873)
中国(51749)
(44854)
学报(44791)
(42412)
科学(41213)
管理(39520)
(34183)
金融(34183)
大学(34164)
学学(32078)
农业(27514)
技术(26783)
教育(26012)
财经(21877)
业经(20190)
经济研究(20100)
(18720)
问题(17683)
图书(15448)
(15334)
统计(15327)
(14965)
理论(14834)
技术经济(14621)
(13925)
资源(13792)
(13751)
共检索到426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亚明  刘勇  刘秀华  何东  
多中心已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多中心结构的有效识别对于规划效果评价、规划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百度热力与手机信令数据,腾讯宜出行数据具有时空分辨率高、获取成本低的优点,可精细比较城市主副中心的人口集聚能力,为多中心结构的动态识别提供新的手段。论文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基于连续一周的宜出行热力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识别其多中心城市结构、影响范围与组团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在自然限制、经济驱动与规划引导下主动选择了"多中心、组团式"结构。重庆内环以内的各个城市中心人口高度集聚、用地规模相近、发育相对成熟,并强于内环以外的副中心。研究指出,西永、茶园副中心及外围组团的发展与人口集聚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亚明  刘勇  刘秀华  王红蕾  
我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但多中心结构演变是否达到规划预期,能否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多中心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人口、用地、产业等传统调查和识别方法,城市大数据的出现为多中心识别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基于POI大数据的分析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文以重庆主城区40余万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自然断点法和邻近分析等方法,根据整体及不同类型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聚集程度,识别城市总体及不同职能的多中心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在自然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明雨佳  刘勇  周佳松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导致城市品质下降和区域发展失衡。城市活力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为城市活力研究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文采用人口热力、兴趣点(POI)和街景活力感知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重庆主城的城市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重庆主城区的城市活力分布呈现多中心的分布特征,与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相契合。3个指标评价出的城市活力在空间格局上具有相似性,城市活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内环内侧,尤其是解放碑主中心及活力相对较高的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副中心,而外围活力高的区域对应茶园、西永等内环以外的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这一结果与街景活力感知得分较为符合。研究认为,基于大数据对重庆城市活力进行客观识别和评价,为城市活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弥补了传统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针对山地城市的研究,同时弥补了已有文献在山地城市活力研究方面的不足,对空间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何雄  隋心  张军  
中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空间发展战略,但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城市空间结构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2016—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1338610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关联指数,根据不同类型的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分析出城市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在人为规划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多组团";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多中心分布;昆明市各级中心发展相对完善,但发育程度及其差异性显著,公共、生活、商务城市多中心多发育较为成熟,居住、休闲城市多中心发育还在起步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与建设用地的扩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外围因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的城市功能缺失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易峥  李继珍  冷炳荣  陈敏  
采用社交网络数据对城市进行感知与评价是一种新的城市感知定量研究方法。本文将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作为城市感知的数据来源,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方法,探索用户对重庆主城区城市风貌的感知与评价。针对重庆主城区特色风貌片区,研究形成了签到地图、情绪地图和对象地图。签到地图客观反映重庆主城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情绪地图挖掘活跃用户对空间的情绪表达和正负面态度;对象地图解析出现这种签到热力分布和情绪分布的原因,发现引发正负面态度的情绪对象。通过分析用户对规划师所设定的风貌要素载体的典型意见,将要素载体归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易峥  李继珍  冷炳荣  陈敏  
采用社交网络数据对城市进行感知与评价是一种新的城市感知定量研究方法。本文将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作为城市感知的数据来源,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方法,探索用户对重庆主城区城市风貌的感知与评价。针对重庆主城区特色风貌片区,研究形成了签到地图、情绪地图和对象地图。签到地图客观反映重庆主城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情绪地图挖掘活跃用户对空间的情绪表达和正负面态度;对象地图解析出现这种签到热力分布和情绪分布的原因,发现引发正负面态度的情绪对象。通过分析用户对规划师所设定的风貌要素载体的典型意见,将要素载体归纳为有感知积极、有感知消极、无感知和有感知未设定4类。今后应进一步从要素识别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为规划师塑造和管控城市风貌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金亮  邓惠章  韦胜  
城市机动化进程加速异致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公交出行理念越来越被采纳,其中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被认为是提高公交出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于中小城市土地混合利用对公交出行影响鲜有讨论。在大数据背景下,本文结合城市大数据与小数据,以宜兴公交站点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和单元,提出结合公交刷卡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的公交分担率计算方法,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对公交出行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和小数据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计算公交出行分担率,为相关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依据和决策参考。对于宜兴这种中小尺度城市,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公交出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洪星  杨德刚  李江月  武荣伟  霍金炜  
商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商业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必要,进而指导城市有序发展。论文以乌鲁木齐主城区为例,利用开放平台大数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采用地理学空间统计方法定量识别商业中心和商业热点区,对商业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寻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乌鲁木齐市商业高值区分布在吐乌大高速—和平渠沿线地带,大型商业中心主要有南湖商圈、中山路商圈、友好商圈、会展商圈、米东商圈、铁路局商圈。②商业热点区呈现"T型"双轴分布,北部新城商业地带与南部传统商业地带共同构成乌鲁木齐市最具活力的商业地带;6类商业热点区的分布可归纳为3种类型,商务和金融服务类为单一点状型,住宿和餐饮服务类为带状延伸型,生活与购物服务类为带状双核型。③地价、集聚效应、路网密度等是影响商业宏观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人口密度和中心可达性,自然因素如高程、地形起伏度等对商业布局影响有限;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商业业态的影响程度各异,如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对购物类影响较大,中心可达性和地价对于商务、金融类影响较大;就各业态类型网点间的关系而言,商务和金融类协同作用强,餐饮与购物类协同效应较强,共同影响城市商业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陈舒怡  王国恩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