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5)
- 2023(12884)
- 2022(11013)
- 2021(10027)
- 2020(8671)
- 2019(19723)
- 2018(19354)
- 2017(37222)
- 2016(20018)
- 2015(22566)
- 2014(22716)
- 2013(22430)
- 2012(20670)
- 2011(18890)
- 2010(18617)
- 2009(17356)
- 2008(16650)
- 2007(14852)
- 2006(12734)
- 2005(11344)
- 学科
- 济(105432)
- 经济(105350)
- 管理(56951)
- 业(51825)
- 方法(44543)
- 企(42028)
- 企业(42028)
- 数学(39937)
- 数学方法(39481)
- 地方(24139)
- 农(22661)
- 中国(22201)
- 财(21175)
- 学(20343)
- 业经(19109)
- 农业(15482)
- 地方经济(15198)
- 贸(15122)
- 贸易(15117)
- 环境(14815)
- 制(14650)
- 易(14581)
- 和(13769)
- 务(13201)
- 财务(13152)
- 财务管理(13119)
- 融(12690)
- 金融(12687)
- 理论(12607)
- 企业财务(12424)
- 机构
- 学院(293746)
- 大学(293303)
- 济(130183)
- 经济(127687)
- 管理(114137)
- 研究(99267)
- 理学(99090)
- 理学院(97966)
- 管理学(96219)
- 管理学院(95669)
- 中国(74037)
- 科学(61316)
- 京(60252)
- 财(55224)
- 所(49892)
- 农(47229)
- 中心(46561)
- 研究所(45657)
- 财经(45121)
- 业大(43276)
- 江(42971)
- 经济学(41151)
- 经(40889)
- 农业(37303)
- 北京(37248)
- 范(37194)
- 经济学院(36938)
- 师范(36798)
- 院(35701)
- 州(33700)
- 基金
- 项目(200427)
- 科学(158924)
- 基金(147395)
- 研究(143228)
- 家(128691)
- 国家(127717)
- 科学基金(110220)
- 社会(92920)
- 社会科(88219)
- 社会科学(88196)
- 省(78506)
- 基金项目(78194)
- 自然(71882)
- 自然科(70198)
- 自然科学(70180)
- 自然科学基金(68921)
- 划(66186)
- 教育(65820)
- 资助(60341)
- 编号(56621)
- 重点(45739)
- 部(44499)
- 发(44390)
- 成果(44384)
- 创(41446)
- 科研(39100)
- 国家社会(39033)
- 创新(38938)
- 课题(38732)
- 教育部(38135)
- 期刊
- 济(141763)
- 经济(141763)
- 研究(81768)
- 中国(49851)
- 学报(44901)
- 财(43616)
- 科学(42004)
- 农(41164)
- 管理(40923)
- 大学(33929)
- 学学(32381)
- 农业(28214)
- 技术(27936)
- 经济研究(23546)
- 融(23420)
- 金融(23420)
- 教育(22984)
- 财经(22756)
- 业经(21484)
- 经(19662)
- 问题(18459)
- 统计(16741)
- 技术经济(16698)
- 策(14909)
- 业(14697)
- 资源(14426)
- 贸(13822)
- 决策(13677)
- 商业(13572)
- 理论(13421)
共检索到421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于欣 耿雅冬 张洪月
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间和空间差异的研究,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与状态的重要指标,主要是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一定产业结构的区域内必然有着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论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布局和其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地理学的特点:"从定性、静态到定量、动态研究",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在研究中应用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海洋经济地区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海洋经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状况。在研究中应用了主成份分析等数量方法,对海洋经济发展年际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估,并绘出了海洋经济总值与海洋产业之间的平滑曲线,以此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分析了海洋三次产业的变化过程,并利用三轴图法绘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为了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不同类型的差异,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沿海各海洋经济省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综合实力水平的海洋经济类型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距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雪峰 于纪元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进行综述,接着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然后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体上辽宁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但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仍然较弱,需要大力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县域经济 空间差异 辽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斐 孙才志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以协同学理论和加速遗传算法为基础,应用有序度模型和协同演化模型,采用辽宁省历史统计数据,开展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两个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辽宁沿海地区分为3个地区,定性分析了3个地区海陆协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辽宁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小波 陈晓颖
通过选取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9种测度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和扣除旅游收入后的经济差距进行测量与对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旅游经济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距起到了扩大作用,而2007年之后旅游经济缩小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功能逐步增强。旅游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在辽宁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未来如果辽宁发展战略得当,旅游将会发挥更大的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 区域 经济差异 辽宁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素英 张烨 马晓辉
共享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涌现的大量闲置资源分享活动的统称。然而其作为一个发散结构概念,虽能宽泛解释一系列经济现象,但由于其概念的包容性及研究角度的分散性,影响了共享经济的学术严谨性。本文以解决此问题为出发点,运用Citespace展开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取国际关于共享经济研究方向及领域内的突现概念,结合共享经济经典文献,系统性阐释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和前沿视角。继而,提取国际国内文献中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表述,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概念表述集进行解构编码,运用霍尔斯提公式进行信度检验,基于研究领域的认知提炼出反映共享经济的核心类目,据此全面分析共享经济的内涵,以明晰当前经济社会不断涌现的共享经济现象及企业/平台的适用边界。
关键词:
共享经济 资源分享 闲置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 王丹 张耀光 赵一行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演变 辽宁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娜 易军 本间香贵 高继平 张文忠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在口粮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辽宁省地处高纬度冷凉地区,水稻成熟过程中昼夜温差较大,灌浆速度较快,病虫害较轻,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究辽宁省稻米品质现状和地域特性,助力辽宁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推进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辽宁省东南部沿海平原稻区、辽东山地丘陵稻区、辽河平原稻区和辽西山地丘陵稻区采集生产上主栽品种的当季稻谷,研究各稻区主栽品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外观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高于其他稻区,总体上有沿海平原稻区高于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的趋势;在营养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水稻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稻区,而直链淀粉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稻区,但在食味值和米饭综合评分上,却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中部平原亚区米饭外观和口感明显低于东北部山地丘陵亚区。在稻谷的宽度、厚度、千粒重及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上,沿海平原稻区优势比较明显,谷粒明显偏大,千粒重和出米率较高。进一步对辽宁省种植的水稻品种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精米外观因子、米饭食味和加工相结合因子及营养品质因子。3个主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93.7%。沿海平原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增加长宽比,加强灌浆结实期管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加工品质。
关键词:
辽宁省 水稻 品质 稻作区域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 李善同 董锁成
基于对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理论分析,文章以青岛市旅游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系统熵、旅游生态足迹等方法,从系统空间可结构和系统功能两个角度对旅游地域系统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旅游地域系统自1985年至今经历了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成熟阶段初期,系统结构及功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一级旅游中心地——二级旅游中心带——旅游腹地的空间结构,旅游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旅游生态环境压力尚处可调控范围且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不断提高。但其能否延长成熟阶段、顺利实现由成熟阶段向下一个周期的高层次更新阶段转变?文章认为,进一步分析旅游地域系统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武科 李同升 张洁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是人与自然交织作用的过程,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可归纳为"人"、"地"、"人对地的作用"和"地对人的反馈"4个方面。以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为实证区域,利用野外考古材料,文化遗产等证据并结合已有考古研究成果,挑选代表人地关系4个方面的六组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关中平原人地系统的耦合关系及演变过程,揭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历史规律,以期为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提供一定的历史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历史演变 关中平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建,乔家君
通过对全国 1 5个省份 1 9个县 (市 )近万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 :居民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居民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在城乡间、县际间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为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县域居民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子的认识有很强的一致性。区域发展研究中 ,应当关注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指标。
关键词:
居民生活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 满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