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4)
2023(11380)
2022(9032)
2021(8358)
2020(7112)
2019(16086)
2018(15964)
2017(30599)
2016(16545)
2015(18790)
2014(18619)
2013(17849)
2012(15965)
2011(13981)
2010(13586)
2009(12210)
2008(11826)
2007(10014)
2006(8553)
2005(7595)
作者
(46441)
(38944)
(38682)
(36999)
(24597)
(18592)
(17580)
(15220)
(14871)
(13584)
(13239)
(13151)
(12419)
(12056)
(12053)
(11969)
(11661)
(11578)
(11221)
(11127)
(9504)
(9459)
(9438)
(8876)
(8830)
(8682)
(8509)
(8433)
(7814)
(7802)
学科
(66175)
经济(66075)
管理(46226)
(44182)
(36048)
企业(36048)
方法(32029)
数学(28267)
数学方法(27793)
(18684)
中国(18004)
(17141)
(15049)
业经(15001)
(13167)
农业(12348)
地方(11933)
(10623)
贸易(10618)
(10596)
财务(10546)
财务管理(10521)
(10357)
理论(10111)
技术(10100)
企业财务(10031)
(10010)
(9811)
(9625)
金融(9623)
机构
大学(230285)
学院(228424)
(91584)
经济(89848)
管理(88452)
理学(77228)
理学院(76392)
管理学(74834)
研究(74524)
管理学院(74417)
中国(55095)
(47641)
科学(47219)
(42158)
(40437)
业大(36976)
(36580)
中心(35348)
财经(34256)
研究所(33644)
(32962)
农业(31795)
(31313)
经济学(29237)
(29152)
北京(29043)
师范(28758)
(27340)
经济学院(26455)
(26074)
基金
项目(164661)
科学(129808)
基金(121053)
研究(117108)
(107050)
国家(106246)
科学基金(91310)
社会(75209)
社会科(71253)
社会科学(71238)
基金项目(63785)
(63457)
自然(60020)
自然科(58649)
自然科学(58631)
自然科学基金(57529)
(54262)
教育(54103)
资助(48935)
编号(46161)
重点(37584)
成果(36415)
(36297)
(34990)
(34430)
创新(32361)
科研(32268)
国家社会(32212)
课题(31380)
教育部(31113)
期刊
(93182)
经济(93182)
研究(61174)
中国(41028)
学报(39625)
(36638)
科学(35313)
(32862)
管理(32240)
大学(30658)
学学(29146)
农业(24876)
教育(22103)
技术(20749)
(18227)
金融(18227)
财经(16755)
业经(15539)
经济研究(14862)
(14361)
(13762)
问题(13165)
(12012)
统计(11355)
科技(10786)
技术经济(10679)
业大(10524)
(10196)
理论(10180)
图书(9854)
共检索到320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辛玉春   赵新来   李宏达   王九峦   马文文   王迎旭  
植被覆盖度是草原生态监测和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指标。本研究采用无人值守定位观测站获取样方图像数据集,比较选取多种提取算法,旨在解决定位连续观测中,不同样方的大量图像数据集如何自动化提取植被覆盖度指标的难题。本文使用绿度指数法、RF(随机森林)、SVM(支持向量机)和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不同图像分割方法提取不同草地类型的覆盖度,并讨论绿度指数之类的阈值分割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劣、3种机器学习算法产生不同分类效果的原因以及覆盖度数值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灵活解决定位观测站样方图像集的快速自动化提取植被覆盖度问题。绿度指数阈值分割方法应用于植被覆盖度的分割效果较差;RF算法在高寒草原的分割精度较高,SVM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中分割效果较高,BP神经网络在高寒草甸的覆盖度提取中更有优势。本研究可为新时代草原生态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监测设备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智  徐斌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comprehensiv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grassland,CVCG)是反映草原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应用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本文阐述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的概念和内涵,详细介绍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提高计算精度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思思  汪冰  范芳  付丽华  沈鸿坡  张策  
在植被覆盖区,植被与部分矿物存在相似的反射光谱特征,运用常规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有效地提取岩矿及蚀变信息.基于Landsat8 OLI数据,以白云鄂博西南草原覆盖区为研究区,通过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从混合像元光谱中减去植被类型终端单元的反射率值及其强度,达到抑制植被干扰的目的,实现岩石、土壤光谱重建.对比植被抑制前后OLI数据植被相关统计信息,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提取研究区植被抑制前后的羟基异常信息,结合野外验证表明:在中低密度草原覆盖区,运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可有效抑制植被干扰,抑制干扰后提取的遥感蚀变信息更为客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欣  安沙舟  荀其蕾  董乙强  孔晓晶  杨娇  
构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筛选最佳模型并检验精度,为今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开展草地监测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经验回归模型法和像元二分法,通过计算分析植被覆盖度及植被指数,构建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除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MSAVI)外,其余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柴国奇  王静璞  邹学勇  王光镇  韩柳  王周龙  
及时、准确地掌握草原光合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cover of 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fPV)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cover of 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fNPV)信息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以Sentinel-2A MSI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光合植被(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PV)-非光合植被(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裸土(bare soil,BS)模型,利用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MESMA)方法估算研究区的fPV、fNPV,并对感兴趣区内fPV、fNPV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来说,PV、NPV以及BS光谱库内端元存在明显的光谱异质性特征,确定最优的端元组合是成功估算fPV和fNPV的关键;MESMA可较好地估算fPV和fNPV,fPV估算的RMSE为5.52%(R2=0.72),fNPV估算的RMSE为9.37%(R2=0.61);利用MESMA估算fPV和fNPV的季节变化符合草原植被物候发育特征,可应用于监测典型草原地区fPV和fNPV的时空动态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峰  王桥  李营  
开展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是评估生态保护措施、环境管理政策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论文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基于1998—2008年间SPOT_VGT NDVI旬数据,通过分析生长期间的植被年均NDVI值、年NDVI最大值、年NDVI最小值、季节性动态性与物候的变化状况及其趋势,反映研究区植被覆盖空间特征,监测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区域特征为:以林地为主的区域>草地-耕地-林地过渡区>以耕地为主的区域>以草地为主的区域;11 a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呈减弱趋势,植被覆盖最佳期提前,以林地为主的区域、草地-耕地-林地过渡区和以耕地为主的区域植被覆盖季节性动态变化较小,植被覆盖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向东  邓江洪  
为了对夏季玉米四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花粒期的植被覆盖信息进行快速、精确提取,提出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阈值法与直方图相结合的提取植被覆盖度新方法。对试验田中玉米的上述4阶段进行图像提取,选择了VDVI、EXG和NGBDI等3个指数对植被覆盖度进行描述,并对其精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植被阈值法能够准确提取夏季玉米4个阶段生长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并且采用EXG指数描述植被覆盖度效果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张学霞  李文华  方斌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份、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指示器。植被覆盖度作为植被生长状况的直观量化指标,在水文、气象、生态等方面的区域或全球性问题研究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是否精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研究结论是否科学合理。本文综述了植被覆盖度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类归纳了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植被覆盖度测算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美青  陈松岭  郭云开  
研究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利用ERDAS软件通过建模实现植被覆盖度提取,对结果影像进行分级统计。研究结果:土地复垦后的试验区植被覆盖度比复垦前高。研究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霜霜  师庆东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点。【结果】1)15年间新疆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趋势,山地和平原均呈下降趋势,山地较平原变化大。2)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可反映新疆FVC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点,全疆植被改善区域占25%,退化区域占28%,47%的区域变化不大,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焕波  赵静  兰玉彬  鲁力群  贾鹏  李志铭  
为了快速获取夏季玉米四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以无人机拍摄的夏季玉米3个时期的可见光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获取可见光波段的差异植被指数、过绿指数和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利用上述3种植被指数,通过时序交点阈值法和最大熵阈值法提取玉米3个生长时期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将监督分类结果作为真值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时序交点阈值法相比,利用最大熵阈值法确定的阈值提取玉米植被覆盖度精度较高,玉米3个生长时期的可见光波段差异(VDVI)植被指数的提取误差分别为4.66%、3.42%和5.8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慧兰  任鸿瑞  
估算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_(NPV))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草地为研究区,以MODIS 500 m分辨率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A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差异耕作指数(NDTI)构建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f_(NPV),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青藏高原草地f_(NP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可以有效估算青藏高原草地f_(NPV);青藏高原草地f_(NPV)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的分布情况,这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f_(NPV)以每年0.001 2%的速度增加,且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青藏高原草地f_(NPV)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西南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地区f_(NPV)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南、南部和西南地区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内f_(NPV)与温度的相关受到降水的微弱影响,f_(NPV)与降水的相关性几乎不受气温的影响,且f_(NPV)受5月-9月均温和1月-12月累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非光合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峰  李建龙  钱育蓉  杨齐  金国平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草地退化、荒漠化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适合于天山北坡典型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便于对草地及时、快速的监测分析,研究利用新疆阜康市2008年9月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应的实测数据,分别探讨5种植被指数(NDVI、RVI、GNDVI、SA-VI和MSAVI)与植被覆盖度的线性和非线性(二次多项式、指数、对数以及幂函数)关系,以便获得最佳监测草地状况的植被指数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MSAVI和GNDVI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好(P<0.01),而NDVI和RVI较差;通过5种植被指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冷若琳  张瑶瑶  谢建全  李芙凝  胥刚  崔霞  
草地非生长季植被是牲畜在冬春季节的主要饲料来源,研究非生长季植被对估算当地牧场载畜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南州为研究区,通过小型无人机搭载相机获得60 m×60 m的草地非生长季植被数码照片,通过监督分类得到样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数据。利用MODIS/Terra+Aqua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和半球反射率产品MCD43A4,以及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分别计算土壤耕作指数(soil tillage index,STI)、干枯燃料指数(dead fuel index,DFI)、归一化差异耕作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tillage index,NDTI)等9种植被指数,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指数与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通过评价模型的精度来对比不同数据源估算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的能力,并筛选出甘南州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的最优反演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Landsat8 OLI数据比MODIS数据更适合于甘南地区的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的反演;2)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估测的最优指数是NDTI,其线性模型为y=1 432.074x–166.855 (R2=0.407),是草地非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最优反演模型;3)甘南州2018年4月–5月草地植被覆盖度总体西部高、东部低,大部分地区覆盖度介于20%~50%,仅有夏河北部、合作中部以及玛曲东南部少部分区域覆盖度小于20%,玛曲西北部覆盖度大于60%。本研究结果可为甘南州季节载畜量计算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