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6)
- 2023(16248)
- 2022(14120)
- 2021(13291)
- 2020(11133)
- 2019(25741)
- 2018(25411)
- 2017(49083)
- 2016(26513)
- 2015(29847)
- 2014(29597)
- 2013(28933)
- 2012(26282)
- 2011(23575)
- 2010(23325)
- 2009(21372)
- 2008(20902)
- 2007(17975)
- 2006(15638)
- 2005(13556)
- 学科
- 济(102582)
- 经济(102437)
- 管理(81400)
- 业(74322)
- 企(62855)
- 企业(62855)
- 方法(49202)
- 数学(42959)
- 数学方法(42257)
- 财(29524)
- 农(27289)
- 中国(25278)
- 业经(23137)
- 学(23001)
- 制(22162)
- 务(19132)
- 财务(19038)
- 财务管理(18994)
- 地方(18857)
- 农业(18020)
- 企业财务(18011)
- 贸(17276)
- 贸易(17267)
- 理论(17101)
- 易(16781)
- 环境(16707)
- 技术(16328)
- 和(16244)
- 银(15550)
- 银行(15505)
- 机构
- 大学(371589)
- 学院(369578)
- 管理(148442)
- 济(144376)
- 经济(141154)
- 理学(129086)
- 理学院(127671)
- 管理学(125217)
- 管理学院(124550)
- 研究(120504)
- 中国(89838)
- 京(78551)
- 科学(75711)
- 财(68886)
- 所(59611)
- 农(59392)
- 业大(57203)
- 中心(55274)
- 财经(54989)
- 研究所(54310)
- 江(53377)
- 经(50006)
- 北京(49083)
- 范(47806)
- 师范(47326)
- 农业(46710)
- 院(44658)
- 经济学(43324)
- 州(42985)
- 财经大学(41131)
- 基金
- 项目(260338)
- 科学(205266)
- 基金(190203)
- 研究(188319)
- 家(166357)
- 国家(165051)
- 科学基金(142460)
- 社会(118430)
- 社会科(112268)
- 社会科学(112240)
- 基金项目(101128)
- 省(100915)
- 自然(94344)
- 自然科(92139)
- 自然科学(92119)
- 自然科学基金(90436)
- 教育(86954)
- 划(85508)
- 资助(78269)
- 编号(76570)
- 成果(60999)
- 重点(58211)
- 部(57458)
- 发(54139)
- 创(54000)
- 课题(52202)
- 创新(50523)
- 科研(50123)
- 制(49334)
- 教育部(49319)
- 期刊
- 济(153441)
- 经济(153441)
- 研究(105275)
- 中国(70111)
- 学报(59638)
- 科学(54845)
- 管理(54594)
- 财(54305)
- 农(52866)
- 大学(45667)
- 学学(43122)
- 教育(39037)
- 农业(36454)
- 技术(33307)
- 融(28973)
- 金融(28973)
- 财经(26551)
- 业经(25280)
- 经济研究(23861)
- 经(22591)
- 问题(19942)
- 业(18574)
- 图书(18509)
- 版(17899)
- 科技(17829)
- 理论(17675)
- 技术经济(17644)
- 资源(16959)
- 统计(16530)
- 实践(16178)
共检索到53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杨俊 陈莉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综合利用城镇"二调"数据库和遥感影像图等现有土地利用基础信息,以钢构企业为例,通过行业用地效益评价、模型模拟等方法,尝试从宗地尺度探讨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利用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的包括地均产值等在内的8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钢构行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典型研究区数据测算,其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总分值能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②通过多项式拟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效益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寻钢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最优控制值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申屠杜平 严政 欧阳安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张晓娟 樊玉杰
研究分析云南省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对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工业用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云南省坝区耕地、缓解用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文章以坝区典型工业企业用地数据为基础,通过行业用地集约评价、统计与计量分析等方法,尝试探讨分析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从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投入和用地产出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测算出的综合分值显示坝区不同工业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处于中等集约水平,工业用地集约发展潜力较大。(2)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实际评价结果提出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建议控制值,如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行业均有所有提高,建筑系数控制下限提高到40%,绿地率等指标可按国家标准进行控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洪 张晓娟 樊玉杰
研究分析云南省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对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工业用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云南省坝区耕地、缓解用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文章以坝区典型工业企业用地数据为基础,通过行业用地集约评价、统计与计量分析等方法,尝试探讨分析坝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从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投入和用地产出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测算出的综合分值显示坝区不同工业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工业用地集约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叶昌东 赵晓铭 郑延敏
从规模、结构、强度、布局和效益5个方面构建包括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广州市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揭示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态,并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的生产要素高级化序列递增;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三圈层+两类特定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三圈层行业用地集约度先增后减,两类特定区的集约度最高;各种集约类型行业用地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规模集约型行业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结构集约型行业逐渐增加,强度集约型行业先增后减,布局集约型行业相对稳定,效益集约型行业先减后增。最后针对广州市行业用地集约度空间分异的存在高集约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映慧 赵旭朦 宁静 姜博
[目的]农地集约利用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供求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农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有利于提高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在构建农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GIS10.2空间分析软件对2001—2016年东北地区下辖40个市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作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并采用SPSS22.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其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结果]黑龙江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为佳木斯市,最低的为伊春市;吉林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白城市,最低为延边市;辽宁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盘锦市,最低为葫芦岛市;内蒙古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通辽市,最低为赤峰市。农地集约利用度在空间上由不均匀分布趋向于均匀分布。[结论](1)2001—2016年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除长春、松原、白城、盘锦、通辽、沈阳等几个市利用集约度为中度水平外,其余各市均处于粗放利用阶段;(2)东北地区集约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通辽—松原—长春—沈阳—四平"较高利用区为核心,且沿通辽和沈阳至佳木斯沿线,构成了显著的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高值区的集聚化特征,农地集约利用低值区分布于该沿线两侧;(3)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总体上可归纳为农地环境驱动、农地科技资金要素投入驱动、农业经济发展驱动。综上,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区域农业发展与农地利用结构相融合的复杂系统,下一步宜对各驱动因子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明确农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宗地 理想值修正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杨 张军连 李林 韩岳岐 李文娟
在我国城市产业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土地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等现象。实施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可以为城市产业用地优化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和利用强度角度出发,以同心圆理论、多中心理论等区位理论为支撑,采用定性和定量化方法结合,以科学、便捷、高效为原则,系统地提出宗地层次上的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及评价模型,并对合肥市商服业用地、重工业用地和轻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适当提出了一些用地建议。评价结果表明:①在所有评价的宗地中,有62.46%的宗地达到集约,总体集约水平较低;②在三类用地中,达到集约的宗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昌东 赵晓铭
用2012年广州市行业用地调查数据,对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广州市高耗地型行业呈郊区分布特征;中耗地型行业具有"轴线+集聚点"分布特征;低耗地型行业向中心城区集聚且呈均匀分布。中心城区以计划经济时期的金属、非金属制品业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为主,多为中耗地型行业;近郊区以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多为低耗地型行业;远郊区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多为高耗地型行业。广州市工业行业用地空间结构主要受历史依赖性、企业用地需求、区位选择及地价机制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振华 黎响 王亚蓓
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土地低效利用、闲置浪费等现象,故占比较大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城市土地优化利用提供管理依据和发展思路。基于动态的视角,以信息熵及Topsis基本理论为支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改善以往静态思路评价的劣势,系统地建立了更适用于工业用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得到了各指标逐年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建议。选取2012—2016年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评价系统的案例研究,评价表明:现有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还存在较多不足,采用动态视角进行改进可以弥补静态思维所带来的缺陷;通过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五年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此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逐年递增,逐步往优质用地发展,但在部分指标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及现实需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丽珍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价体系,提出了可以运用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剩余法和灰色预测法等方法相结合来评估综合用地宗地地价,并模拟了一个评估实例,认为将这几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用地宗地的评估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菊 袁源 王亚华 杨壮壮
研究目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研究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用地政策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空间分异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宏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得分为79.45分,全省67所高校中最高为100分、最低仅为35.68分,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高校得分也存在显著差距,部分院校特色用地安排不足;(2)中观尺度上,全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征。城市规模等级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等级越高,集约程度越高;(3)微观尺度上,老校区集约度高于新校区;经翻修和扩建后的老校区,集约水平高于非教学用地比重大的老校区。研究结论:山东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建设时间、区位条件、结构布局等是影响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况下的高校建设标准应酌情考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金升 陈利根 张耀宇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集约度的测算是一个综合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政策的影响促使评价的内涵、技术标准也应有所调整。首先,本文阐述了受工业用地标准控制政策的影响,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出现性状差异,最终会影响集约度的测算精度;其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与国家、地区工业用地控制标准的对比,对义乌市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初步分析,并简要探讨了现有标准的适用性;最后,为了检验评价指标性状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了熵权法的权重赋值方法,测算了义乌市的工业用地集约度,并与AHP方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的工业用地控制标准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②指标性状的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双 陈文波 郑蕉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层次且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的问题,尝试从微观企业尺度分析企业、开发区两层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江西省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赣东>赣西>赣中>赣南的特征,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地域分布一致;开发区企业用地集约度受到企业和开发区两个层次影响。企业层次主要受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行业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影响;开发区层次主要受开发区级别、工业用地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企业资本类型、研发投入和初始基础设施的系数对企业用地集约度产生加成效用。研究结论:分层线性模型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层和嵌套问题,揭示了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