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6)
- 2023(14141)
- 2022(12421)
- 2021(11773)
- 2020(10001)
- 2019(23288)
- 2018(23284)
- 2017(45709)
- 2016(24461)
- 2015(27757)
- 2014(27666)
- 2013(27031)
- 2012(24860)
- 2011(22180)
- 2010(22233)
- 2009(20180)
- 2008(19535)
- 2007(16980)
- 2006(14854)
- 2005(12761)
- 学科
- 济(95446)
- 经济(95335)
- 管理(72335)
- 业(67007)
- 企(55516)
- 企业(55516)
- 方法(47357)
- 数学(41667)
- 数学方法(41129)
- 中国(26361)
- 财(25740)
- 农(25336)
- 业经(20741)
- 制(19861)
- 学(19495)
- 贸(17783)
- 贸易(17775)
- 地方(17353)
- 银(17329)
- 易(17314)
- 银行(17296)
- 农业(16547)
- 行(16523)
- 务(16279)
- 财务(16208)
- 财务管理(16162)
- 理论(16016)
- 融(15573)
- 金融(15570)
- 和(15324)
- 机构
- 大学(343979)
- 学院(342911)
- 管理(139661)
- 济(136002)
- 经济(133036)
- 理学(121534)
- 理学院(120262)
- 管理学(118164)
- 管理学院(117541)
- 研究(107590)
- 中国(81776)
- 京(72302)
- 科学(65920)
- 财(64751)
- 财经(52524)
- 所(51966)
- 业大(49936)
- 农(49855)
- 中心(49848)
- 经(47819)
- 江(47670)
- 研究所(47327)
- 北京(45302)
- 范(44305)
- 师范(43916)
- 经济学(40840)
- 院(39831)
- 财经大学(39464)
- 州(39214)
- 农业(39089)
- 基金
- 项目(237307)
- 科学(186847)
- 研究(175570)
- 基金(172270)
- 家(148768)
- 国家(147535)
- 科学基金(127681)
- 社会(109847)
- 社会科(104042)
- 社会科学(104014)
- 省(92151)
- 基金项目(92080)
- 自然(83058)
- 教育(81439)
- 自然科(81092)
- 自然科学(81072)
- 自然科学基金(79591)
- 划(77571)
- 编号(73104)
- 资助(70884)
- 成果(58447)
- 部(52864)
- 重点(52351)
- 发(49601)
- 创(49239)
- 课题(49166)
- 创新(45862)
- 教育部(45708)
- 项目编号(45458)
- 科研(45425)
- 期刊
- 济(141855)
- 经济(141855)
- 研究(99668)
- 中国(58006)
- 学报(51092)
- 管理(50435)
- 财(48545)
- 科学(47106)
- 农(44174)
- 大学(39527)
- 教育(37502)
- 学学(37237)
- 农业(30943)
- 技术(30591)
- 融(30162)
- 金融(30162)
- 财经(24988)
- 业经(24187)
- 经济研究(23160)
- 经(21194)
- 问题(19222)
- 理论(18000)
- 图书(17636)
- 实践(16546)
- 践(16546)
- 技术经济(16183)
- 科技(15947)
- 商业(15728)
- 现代(15178)
- 业(15020)
共检索到485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璟怡 翟玮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监管 政策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层面的治理",最终实现总体审慎方法与个体审慎方法相结合的"两种方法的融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刚 苗永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近年来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梳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方式。本文认为,建立高水平的金融稳定办公室,建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联系机制,开发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颖琳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框架已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议题,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因此急需解决金融业监管的协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自2007年以来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并阐释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内涵及框架;其次分析了国内金融业协调监管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说明了金融业协调监管机制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间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协调监管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协调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微观审慎 宏观审慎 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弛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监管理念的同步改进,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其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导致的整个经济体系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导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目前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防风险不足、满足企业需求程度不够等问题也日渐显现。本文拟以外债管理为核心,探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外债改革路径,以期实现宏观风险可控、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外债管理 改革 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宏飞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并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其对经济金融的效应,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外汇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俊 刘爽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健 压力测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明 李建伟 钟辉 高磊 魏鹏飞 陆萍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明晰金融监管宽松政策边界关乎经济复苏、金融稳定和政策信誉,是金融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性课题。本文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系统研究了监管容忍度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管理要素及操作空间,深入总结了疫情期间监管容忍度管理的国际实践,全面评估了我国监管容忍政策现状、具体实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着简明、实用、可操作的原则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适时调整监管容忍度是实现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与微观审慎监管相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实施监管容忍度管理提供了更多维度、更加系统和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监管容忍措施的触发与退出、尺度边界的把握、政策信誉的维护等是实施监管容忍度管理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监管容忍度管理实际,本文从健全完善监管容忍度管理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监管容忍度实施方式、多维度把握监管容忍尺度、切实遵循监管容忍基本原则,以及提升疫情期间监管容忍度管理有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德圣
本文从发展金融学角度出发,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同时要抓住契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关键词:
发展金融 宏观审慎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