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2)
2023(13803)
2022(11685)
2021(11128)
2020(9658)
2019(22692)
2018(22496)
2017(42641)
2016(23051)
2015(26606)
2014(26472)
2013(26134)
2012(23928)
2011(21525)
2010(21502)
2009(19865)
2008(19446)
2007(17047)
2006(14457)
2005(12654)
作者
(66393)
(55752)
(55505)
(52821)
(35184)
(26721)
(25470)
(21923)
(21012)
(19743)
(18834)
(18832)
(17505)
(17458)
(17350)
(17204)
(16859)
(16566)
(16031)
(15893)
(13709)
(13618)
(13605)
(12586)
(12505)
(12436)
(12268)
(12165)
(11286)
(11054)
学科
(98464)
经济(98371)
管理(63304)
(61393)
方法(50904)
(49916)
企业(49916)
数学(46044)
数学方法(45332)
中国(26467)
(25340)
(23308)
(20185)
贸易(20175)
(19703)
业经(19242)
(18868)
农业(16611)
(16289)
地方(16091)
理论(15318)
(14755)
财务(14694)
财务管理(14657)
(14368)
环境(13906)
企业财务(13852)
(13815)
银行(13773)
技术(13766)
机构
大学(332632)
学院(331776)
(140370)
经济(137774)
管理(129555)
理学(113105)
理学院(111847)
研究(110792)
管理学(109613)
管理学院(108991)
中国(83675)
(69703)
科学(68340)
(60344)
(56100)
(55541)
中心(51227)
研究所(51052)
业大(50844)
财经(49542)
(46772)
(45245)
农业(44546)
经济学(44002)
北京(43681)
(41917)
师范(41462)
经济学院(39887)
(39584)
财经大学(36993)
基金
项目(228255)
科学(180340)
基金(168109)
研究(162861)
(147691)
国家(146556)
科学基金(125891)
社会(103798)
社会科(98574)
社会科学(98543)
基金项目(88317)
(87645)
自然(83006)
自然科(81199)
自然科学(81176)
自然科学基金(79755)
教育(76785)
(74804)
资助(70638)
编号(64947)
成果(51881)
重点(51775)
(51420)
(48318)
(47678)
创新(44618)
课题(44566)
科研(44524)
教育部(44168)
国家社会(43843)
期刊
(141790)
经济(141790)
研究(90998)
中国(60021)
学报(53083)
(49430)
科学(49001)
(46927)
管理(45827)
大学(40380)
学学(38110)
农业(34112)
教育(33615)
技术(31176)
(25651)
金融(25651)
经济研究(24531)
财经(24223)
业经(22153)
(20892)
(19662)
问题(19074)
统计(19060)
技术经济(17220)
(17037)
(16930)
(15906)
决策(15412)
世界(15123)
资源(14814)
共检索到46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刘高峰  
本文引入Laspeyres指数及其完全分解方法思想,构建万元GDP用水量的完全分解模型,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我国1997年至2009年万元GDP用水量的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7年-200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是推动其大幅下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产业层面,技术进步引发的各产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59.41%和40.59%,且第一产业贡献高于第二、三产业;在地区层面,各地区用水效率的提高对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8.67%,且东部贡献高于中、西部;而地区经济结构由于变动幅度小,使得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标  刘秀丽  
本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1999-2002年和2002-2007年期间用水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在结构层面,人均GDP*(不含居民消费,下同)的增长是导致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用水强度的减小是导致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1999-2007年用水总量略增;在1999-2002年,用水强度减小对用水量变动的影响超过了人均GDP*增长的影响,导致用水总量减少;在2002-2007年,人均GDP*增长对用水量变动的影响超过了用水强度减小的影响,导致用水总量增加。(2)在最终需求层面,最终需求总量变化是用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超过了用水强度减小和技术水平变化的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陈其勇  张万力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天梅  张鑫  
【目的】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为城市用水量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撑。【方法】在运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法确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包头市2009和2010年的用水量预测,并将其预测结果与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包头市用水量受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耕地面积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影响较大,利用建立的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包头市2009和2010年用水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后表明,其相对误差分别为0.16...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芹  常安定  位龙虎  
一个城市的总用水量预测是该城市防洪防灾的重要依据,文章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运用AM(简单滑动平均)残差来修正GM(1,1)模型,对北京市年总用水量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的GM(1,1)模型比传统的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该模型对未来城市总用水量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黎华  粟晓玲  
【目的】分析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长潜力,为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2009-2011年858个中国城市用水及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和ANNBP模型,基于人均GDP的差异分别建立人均生活用水量模型,进行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长潜力分析。【结果】在不同的人均GDP水平下,模型对于高收入的数据样本最为敏感;线性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和ANN-BP模型的模拟效果较为接近,对数函数模型的误差最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年人均GDP低于3万元的城市,增长潜力最小的为年人均GDP>3~≤10万元的城市。【结论】基于人均GDP差异可以进行生活用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强  王本德  曹明亮  
残差项的存在影响了因素分解模型对水资源利用驱动效应的量化效果,论文引入无残差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大连市1980—2009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动进行了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定额效应、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及人口效应,并与常用的3种非完全因素分解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选择LMDI完全分解的结果对大连市水资源利用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LMDI法的分解效果最好,残差为0;②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拉动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为主要因素;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抑制效应,其中,定额效应为主要因素;③2005年之后,大连市社会经济对用水的拉动进一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纬芳  刘成忠  
区域年用水量受众多因素影响,具有非线性特点,而且还存在记录时间短、历史数据少等问题。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小样本、非线性和泛化能力强的特性,建立了年用水量回归预测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法(GSM)优化参数,并进行精度的检验。将模型应用于民勤县年用水量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用于该县的年用水量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芹  常安定  位龙虎  魏伟平  
为了对城市的用水量有个更精确的预测,文章将逐步回归模型与灰色预测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预测——逐步回归的总用水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以逐步回归方法为基础,利用灰色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预测模型的因变量进行筛选,并将灰色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分析中,对预测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实例分析可知:所提出的耦合模型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预测效果,达到了简化模型、提高拟合精度和增强模型预测能力的目的。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珊  吴雨晨  侯本伟  韩宏泉  
节点用水量的动态估计是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动态更新的主要工作,以扩展Kalman滤波(EKF)为代表的数据同化方法已被应用于管网水力模型参数动态校核和估计中,但现有研究未考虑用户节点24 h用水模式对节点用水量估计的影响。该文研究了节点用水模式先验信息对EKF方法节点用水量动态估计结果的影响。根据用户24 h的用水模式和t时刻用水量估计值预测t+1时刻节点用水量,并采用t+1时刻管网测量数据校正t+1时刻节点用水量预测值。案例管网的应用结果表明:与现有研究中应用的EKF方法相比,考虑用水模式的扩展Kalman滤波(IEKF)方法对应的用水量估计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了15.93%,节点用水量时变曲线的Nash-Sutcliffe效率(NSE)系数值提高了0.40,且2种方法的计算时间相近;与推断测量Kalman滤波(IMKF)相比, IEKF方法对应的用水量估计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了12.20%,节点用水量时变曲线的NSE系数值提高了0.35,计算时间缩短了99.8%。在节点用水量估计问题中,考虑用水模式可以显著提高EKF方法的计算精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恒全  王贺  陈洁  张陈俊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不相适应,农业发展因此受阻,研究农业用水量驱动因素对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农业经济占全国总量40%以上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水-能源-粮食-土地纽带关系为视角选取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因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的方法将其时空演变驱动效应解析为人口规模效应、用水定额效应、土地利用效应、机械利用效应、人均机械动力效应以及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人均机械动力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农业用水增量的主要因素;(2)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和机械利用效应是其减量的主要因素;(3)驱动效应在不同省市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4)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量驱动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可相互转化的关联关系。因此,建议通过正反双向调节各驱动效应、分省市差异化制定节水政策以降低农业用水量,相邻省份优势互通,合作发展以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农业用水量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萍  迟道才  王殿武  马涛  刘鑫  孙号茗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对灌区的灌溉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神经网络中Elman反馈型神经网络建立了灌溉用水量预测模型,模型输入层神经元数目为4,输出层神经元数目为1,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确定采用试验法,最终确定为10。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具有网络稳定性高,训练误差曲线比较平滑,模型预报精度较高等优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