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7)
- 2023(16717)
- 2022(14363)
- 2021(13753)
- 2020(11562)
- 2019(26601)
- 2018(26193)
- 2017(50373)
- 2016(26975)
- 2015(30309)
- 2014(30129)
- 2013(29709)
- 2012(27154)
- 2011(24437)
- 2010(23982)
- 2009(22014)
- 2008(21219)
- 2007(18091)
- 2006(15354)
- 2005(13448)
- 学科
- 济(105723)
- 经济(105608)
- 管理(76839)
- 业(74196)
- 企(59844)
- 企业(59844)
- 方法(52703)
- 数学(46571)
- 数学方法(45986)
- 中国(31296)
- 财(27474)
- 农(27341)
- 学(22596)
- 业经(22397)
- 贸(21076)
- 贸易(21065)
- 制(20706)
- 易(20573)
- 银(19275)
- 银行(19235)
- 地方(18337)
- 行(18267)
- 农业(18182)
- 务(17990)
- 财务(17914)
- 财务管理(17879)
- 融(17439)
- 金融(17437)
- 理论(17250)
- 企业财务(16985)
- 机构
- 大学(379369)
- 学院(375123)
- 济(154138)
- 经济(151094)
- 管理(151091)
- 理学(131454)
- 理学院(130050)
- 管理学(127677)
- 管理学院(127005)
- 研究(125940)
- 中国(98647)
- 京(80486)
- 科学(77498)
- 财(69926)
- 所(61829)
- 农(59487)
- 中心(57777)
- 财经(57123)
- 研究所(56917)
- 业大(56214)
- 经(52446)
- 江(51353)
- 北京(50908)
- 范(47498)
- 经济学(47479)
- 师范(46997)
- 农业(46906)
- 院(46100)
- 财经大学(43223)
- 经济学院(42968)
- 基金
- 项目(264833)
- 科学(209164)
- 基金(195655)
- 研究(190835)
- 家(171210)
- 国家(169881)
- 科学基金(146458)
- 社会(121797)
- 社会科(115521)
- 社会科学(115494)
- 基金项目(103425)
- 省(99938)
- 自然(96429)
- 自然科(94264)
- 自然科学(94239)
- 自然科学基金(92555)
- 教育(87445)
- 划(85437)
- 资助(81408)
- 编号(75967)
- 成果(60394)
- 部(59376)
- 重点(58931)
- 发(55124)
- 创(54778)
- 课题(51426)
- 科研(51235)
- 创新(51230)
- 教育部(51152)
- 国家社会(51074)
- 期刊
- 济(156562)
- 经济(156562)
- 研究(109729)
- 中国(67654)
- 学报(60307)
- 科学(55863)
- 管理(54104)
- 农(52636)
- 财(52363)
- 大学(46292)
- 学学(43714)
- 农业(37019)
- 教育(36604)
- 融(35171)
- 金融(35171)
- 技术(32442)
- 财经(27497)
- 经济研究(26326)
- 业经(24201)
- 经(23526)
- 问题(20343)
- 业(19892)
- 图书(18066)
- 理论(17966)
- 技术经济(17780)
- 科技(17617)
- 版(17443)
- 贸(17012)
- 统计(16573)
- 资源(16439)
共检索到536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华
关于保险风险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大多集中于风险的测度、保险监管、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保险企业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很少有文献系统地阐述我国保险行业风险。然而,随着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保险行业风险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导致保险行业风险因素的来源为标准,可将保险行业风险分为内部因素引致的和外部因素引致的行业风险。内部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因素、体制变动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因素、监管因素和其他因素等。中国保险业规避和化解行业风险应加强保险行业风险监管、改善现有风险控制体系等,以引导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行业风险 保险监管 退出机制 风险控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陈涛 叶胜超 钱欢欢
基于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战略需求,从关联溢出和金融安全等多维度视角研究我国系统性风险衡量的评价体系,这是传统测度中缺乏全景式衡量框架的重要完善。通过多主体多阶段的一般均衡模型及涵盖我国金融经济各个层面的宏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从金融部门的关联性角度讨论了系统性风险并进行相关测度。提出了相对独立且涵盖不同维度的系统性风险计算方法,并发现金融部门之间的溢出相关性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巨大,房地产市场潜在的价格泡沫在未来可能带来较大风险隐患,我国当前的政策工具并未实现很好的治理。金融安全是一个更全局考虑系统性风险治理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安排,也是研究强调的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关联溢出 金融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璐 王春慧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思考。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对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保险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在理论研究阶段我们主要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及积聚的原因,在实证研究阶段我们使用三家中国内地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股票收盘价数据,基于MES方法并运用DCC-GARCH模型得出三家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华 魏孟欣 陈析
本文采用CoVaR方法,结合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状况,并对比我国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明显,且系统性风险通过关联度进行传染,但溢出强度存在差异;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周期性,同时保险公司的非传统保险比例越高,其系统性风险也越大;混业经营的保险集团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显著高于其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对抑制保险公司的风险溢出水平较对系统性风险的抑制更为显著;此外,保险业对银行业有系统性影响,但小于银行业对保险业的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晓健 吴新梅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本文基于我国保险数据采用矩阵法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再保险承保业务风险的传染效应,分析了再保险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通过再保险承保业务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非常小。通过研究单个保险公司破产和多个保险公司同时破产所产生的传染性特征,包括业务赔付率、破产公司数目和破产轮数等指标发现,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门槛相当高,并且传染性非常弱;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系统性风险的潜在来源,属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相对于"完全分散型"市场,"相对集中型"市场下系统性风险业务传染的门槛显著提高,同时传染性也显著增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学术界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SCC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SCCA技术关键环节的优化算法,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时变相依函数,提出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J-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动态监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CCA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时变风险相依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SCCA 风险相依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超 肖兰
本文构建银行风险指数将KLR模型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中,从宏观经济指标、银行业脆弱性指标以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指标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计算阈值进行检验并预测。检验表明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数对半年之内的预测结果最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小云 王业东 王道平
本文基于新闻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和预警机制。我们对2000-2019年中国33家知名报纸发布的334万余条新闻,采用文本共现挖掘方法测度中国银行间网络关联,并基于银行共现新闻情绪衡量系统性风险水平。结果发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银行间关联由“大而少”向“小而多”转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钱荒”期间,系统性风险明显上升,银行系统重要性普遍提高,银行间关联明显增强。本文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和预测系统性风险,发现该方法能较好地预警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刘浩杰 袁晨曦
本文从行业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中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对溢出指数,考察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下行业间溢出水平及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捕捉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基于条件均值的溢出指数可能错判行业间真实的溢出水平。第二,行业间溢出效应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呈现非对称性,左尾的总溢出、十个行业的溢入均高于右尾。第三,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种极端状态下金融、房地产、能源、医疗保健四个行业的方向性溢出水平显著上升,并且金融的溢入、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第四,在极端上升和下降状态下,金融对医疗保健的定向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最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志刚 黄解宇 孙维峰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在于资产头寸的相关性。运用上市银行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系数来反映银行间资产头寸的相关性,并以之测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结果发现,2007年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和2010年系统性风险最高,超过了0.8,其它年份大多在0.7-0.8之间高水平波动。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宏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银行间业务的相互渗透及信贷规模的过度膨胀都有可能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监管机构应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尽早控制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越
为了量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利率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中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拓展的矩阵法对不同冲击下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显著增加中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提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利率敏感性缺口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更容易倒闭;重度压力测试下会爆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为规避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当严控利率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并且在存放同业资产时,选择同业资产少的银行作为交易对手,防止同业交易过于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方蕾 粟芳
我国保险业是否确实存在着系统性风险是有关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研究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建立了动态均衡模型,理论分析了24种情形下系统的动态变化轨迹,根据其是否能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显示,理论上只有当系统在6种情形下才可能是稳定系统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基于我国保险业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我国保险业为一个非稳定系统,不能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当前我国保险业已经偏离了均衡点,并存在进一步偏离的趋势,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中,若无合理的监管干预将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保险业 系统性风险 动态均衡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卜林 刘凯迪
本文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提出度量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的新方法——"留一法"(leave-oneout,LOO),将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与LOO相结合,评估行业的系统重要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传统无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LOO方法下金融行业的系统重要性排名普遍靠后,但是各行业在两种研究方法中对应的系统重要性排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全样本期内各行业之间普遍存在着较强的联动性,各行业的系统重要性排名会因不同极端事件冲击而发生明显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