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54)
- 2023(22248)
- 2022(19007)
- 2021(18096)
- 2020(15017)
- 2019(34623)
- 2018(34437)
- 2017(64459)
- 2016(35603)
- 2015(40453)
- 2014(40265)
- 2013(39037)
- 2012(35763)
- 2011(32411)
- 2010(32855)
- 2009(29911)
- 2008(29473)
- 2007(26331)
- 2006(23269)
- 2005(20782)
- 学科
- 济(134364)
- 经济(134175)
- 管理(102093)
- 业(100242)
- 企(78531)
- 企业(78531)
- 方法(56503)
- 农(52039)
- 数学(48351)
- 数学方法(47662)
- 中国(41377)
- 财(36697)
- 农业(34420)
- 业经(34404)
- 制(32681)
- 学(27768)
- 地方(26918)
- 理论(25132)
- 贸(24916)
- 贸易(24891)
- 技术(24695)
- 易(24230)
- 银(23428)
- 银行(23366)
- 体(22422)
- 行(22297)
- 教育(21782)
- 务(21628)
- 财务(21541)
- 财务管理(21480)
- 机构
- 大学(489953)
- 学院(487814)
- 济(194875)
- 经济(190415)
- 管理(187828)
- 研究(165316)
- 理学(160978)
- 理学院(159128)
- 管理学(156264)
- 管理学院(155338)
- 中国(127168)
- 京(105761)
- 科学(99710)
- 财(92116)
- 农(85529)
- 所(82261)
- 中心(76510)
- 江(75385)
- 研究所(74059)
- 业大(72263)
- 财经(71646)
- 范(68578)
- 师范(67982)
- 北京(67373)
- 农业(65594)
- 经(65292)
- 州(60325)
- 院(59749)
- 经济学(58298)
- 师范大学(54543)
- 基金
- 项目(324494)
- 科学(255676)
- 研究(244217)
- 基金(233083)
- 家(201513)
- 国家(199693)
- 科学基金(171903)
- 社会(153216)
- 社会科(144810)
- 社会科学(144773)
- 省(127306)
- 基金项目(122970)
- 教育(114979)
- 自然(109163)
- 自然科(106585)
- 自然科学(106560)
- 划(106384)
- 自然科学基金(104641)
- 编号(101686)
- 资助(94975)
- 成果(84465)
- 重点(72743)
- 部(72406)
- 课题(71183)
- 发(69243)
- 创(68997)
- 创新(64009)
- 国家社会(62657)
- 教育部(62547)
- 大学(62525)
- 期刊
- 济(222505)
- 经济(222505)
- 研究(151211)
- 中国(111993)
- 农(82186)
- 学报(75220)
- 教育(72804)
- 财(72569)
- 管理(69979)
- 科学(68961)
- 大学(59426)
- 农业(55732)
- 学学(54148)
- 融(46634)
- 金融(46634)
- 技术(45645)
- 业经(38484)
- 财经(35142)
- 经济研究(33525)
- 经(30255)
- 问题(29202)
- 图书(28894)
- 业(28882)
- 版(24214)
- 科技(23541)
- 技术经济(22962)
- 理论(22793)
- 世界(21604)
- 贸(21592)
- 现代(21466)
共检索到752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书洁 史长丽 于嘉林 李健强 吕艳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生命科学学科群研究生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一年来的初步实践和体会。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学科组织结构的构建,也就是基于交叉学科的学科群等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及其相应的培养机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新形势下系统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科组织创新 博士生 培养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总结了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同时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理论研究滞后、主体性、导师是否应该出资培养研究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培养机制改革 理论研究 主体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雯 李健强 于嘉林 张宏彦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情况,即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培养能够胜任与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照"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合作"的总体改革思路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建林
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加以阐释,并在剖析创新能力的维度和要素的基础之上对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型划分,提出了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层次;剖析了创新能力为什么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原因对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即纵向一体化———深化原始创新能力;横向一体化———加强集成创新能力;纵横联体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研究生 培养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成民 彭新湘 吴鸿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开展多年,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阐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从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对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行反思,并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 教育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来茂德 严建华 沈满洪 陈凯旋
在阐述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四个核心理念——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激励相容和协同创新等的基础上,介绍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各方面的评价。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机制 改革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叶中 夏义堃 宋朝阳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仕龙 王海峰
新时期,我国正处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需要有一大批能够满足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承担起建设重任。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科技活动中最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性高的优秀人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为例,从需求分析、特色优势、政策措施等方面探讨了什么样的培养机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从而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雪梅 甄良 宋平
简要论述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机制 改革 经费保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海秋 周宇飞 赵新华 敖雪 徐铨 王晓光 王术 马殿荣 陈温福
积极开展"双一流"建设是地方农业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科以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增强案例分析和职业规划,建立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研究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全面提升了作物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作物学学科 研究生 培养体系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晓求 宋东霞 李艳丽 刘庭竹
在阐述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理念、目标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培养机制改革 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策理 郭钊 崔艳萍
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理念、政策、实施等情况,包括研究生资助机制、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生规模质量与名额分配机制、名额调控机制等。总结了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尧成 孙跃东
围绕解决"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训练"等问题,致力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国具有研究生院建制的高校已全面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探索,其主要举措和实践成效就是: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以导师为关键,以科研为核心"的思想指导,围绕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具体探讨并建设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