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1)
- 2023(10304)
- 2022(8454)
- 2021(8161)
- 2020(6629)
- 2019(15181)
- 2018(14650)
- 2017(28404)
- 2016(14662)
- 2015(16393)
- 2014(16137)
- 2013(15250)
- 2012(13642)
- 2011(12033)
- 2010(11594)
- 2009(10127)
- 2008(9596)
- 2007(8036)
- 2006(6600)
- 2005(5287)
- 学科
- 济(59102)
- 经济(58936)
- 管理(43647)
- 业(40248)
- 企(36215)
- 企业(36215)
- 方法(31580)
- 数学(25679)
- 数学方法(25263)
- 财(15293)
- 中国(15248)
- 农(14964)
- 理论(14898)
- 业经(14887)
- 学(12100)
- 和(11788)
- 技术(10408)
- 务(9754)
- 财务(9719)
- 财务管理(9701)
- 农业(9692)
- 贸(9253)
- 贸易(9251)
- 企业财务(9241)
- 地方(8991)
- 易(8977)
- 制(8915)
- 划(8420)
- 环境(8146)
- 教育(7853)
- 机构
- 大学(201890)
- 学院(199061)
- 管理(83846)
- 济(81342)
- 经济(79832)
- 理学(74239)
- 理学院(73530)
- 管理学(72342)
- 管理学院(71944)
- 研究(57938)
- 中国(41219)
- 京(39539)
- 财(37220)
- 科学(32756)
- 财经(31103)
- 经(28554)
- 范(28388)
- 师范(28178)
- 中心(28177)
- 江(26733)
- 经济学(26037)
- 业大(25559)
- 所(24771)
- 财经大学(23666)
- 经济学院(23509)
- 北京(23450)
- 师范大学(23277)
- 研究所(22776)
- 农(22590)
- 商学(22054)
- 基金
- 项目(144750)
- 科学(117540)
- 研究(111555)
- 基金(107882)
- 家(91822)
- 国家(91027)
- 科学基金(81184)
- 社会(74663)
- 社会科(69993)
- 社会科学(69973)
- 基金项目(57333)
- 省(55073)
- 教育(53745)
- 自然(50236)
- 自然科(49160)
- 自然科学(49149)
- 自然科学基金(48279)
- 划(46564)
- 编号(46291)
- 资助(41472)
- 成果(36915)
- 部(33684)
- 重点(32416)
- 创(31541)
- 国家社会(31525)
- 教育部(30484)
- 发(30114)
- 课题(30069)
- 人文(29681)
- 项目编号(29487)
共检索到26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洪晓翠 肖龙海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知识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分科与综合两极论的课程整合方案——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该方案要挑战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以知识本身价值为唯一追求,难以激发活力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要求实践者以我国课程育人的规约性话语为整合路向,以协调教导性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控制关系为整合进路,遵循知识的“生产—再语境化—再生产”机制,理解并筛选学科大概念作为关系性概念,在整合后的教育话语指引下重组课程内容,进而开展高品质的整合教学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榜江 郑祥玉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从ESG的制度背景出发,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三大因素系统探讨了ESG整合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对ESG的内涵框架进行系统性阐释和论述,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ESG整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指导和有益参考。
关键词:
ESG 内涵框架 因子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爱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内涵一直有着两种极具张力的理解路向: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前者将商品价值本体归结为一种物质性的实体范畴,即人的活劳动耗费;后者认定价值并非某物的实体受创物,而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这两者均具有还原主义色彩和各自的理论缺环。基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可知,价值概念是一个在四大序参量共同作用下、复杂经济环境中演化生成的综合性范畴,而绝非化约后的某种单一之物。其本体论内涵可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该界定之创新在于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个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了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分别对"交换"与"劳动"的悬置。这一整合或许是商品价值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或可为消弭劳动价值论内部"纷争"、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挑战提供选择性核心概念和理论预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跃
国家政策积极倡导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但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野下,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在现实中因受现行学科制度及其利益壁垒以及知识边界模糊所诱发的规范性趋同等因素的制约而任重道远,为此,需积极建构由强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三大要素共同形塑的制度环境,从国家宏观管理、师范院校自身以及教师教育利益相关群体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繁荣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俊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级化的要素结构框架模型,搭建多元化的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开放的培育生态,从而为职业院校实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与政策制定提供学理参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新时代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工匠人才成为广受关注的时代课题。基于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结构与时代意义的理论辨析,梳理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了基于培育理念、培育内容、培育手段、培育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弘扬工匠文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措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桂生 赵曙东 阮平南
研究组织需要认识组织,进而分析组织存在的形式。在比较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基础上,认为组织的三种存在形式是行为、关系和结构,并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构建基于三种存在形式的组织识别体系,为组织存在形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组织存在形式 组织识别 行为-关系-结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孝良 倪师军 曹俊兴
从社会失范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阐述和分析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端正研究生学术风气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不端 道德失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天勇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最高位下行至今,国内外学者就中国经济下行原因发表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供给侧的治理方案。然而,对此,国内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甚至是否定的看法。本文认为,人口增长的下行,滞后20年导致消费需求的递减,上年的生产能力不能及时出清,发生连续的过剩;而人口市民化滞后,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土地等财富收入向城镇居民和高收入者流动集中,其边际投资率较高,扩大生产能力较强,而农村居民和城镇非户籍人口收入水平较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导致了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张永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永和 王杨春晓 王一岩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本研究通过总结当下教育的表征形态、理论基石和研究范式,归纳出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是以真实教育问题为导向,有效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为代表的科学与技术,以发现教育基础规律为重点研究内容,服务于以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多元教育评价、优质服务供给与治理的新型教育研究。基于内涵,本研究考察并参考自然科学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申请主题,将智能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归为"基础规律层""技术方法层""智能服务层",构建了教育、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教育科学研究逻辑框架。最后,从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向、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和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构建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四个方面明确了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晓农
文章在概述知识社会学基础上,分析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机制,探讨知识社会学对图书馆学若干理论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栋 李婷
高杠杆,经济脱实向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也一直受到政府部门高度关注,但是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决定了西方典型的资本结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企业的融资实践。已有文献充分研究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因素,但是众多复杂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过程?不同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文章从企业内部现金流的充足性出发,基于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视角,将已有关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描述出企业资本结构的决策逻辑。文章认为,融资需求是资本结构决策的起点,而企业内部现金流充足度是影响融资需求的关键因素;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导致融资供给与融资需求常常不匹配;企业管理者和金融机构决策者共同完成企业的融资决策。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融资需求 融资供给 现金流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秦荣生
文章从剖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实出发,提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是基于公司治理基础上的充分、真实与及时的信息披露。论述了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公司价值与会计核算、价值管理与会计人员的相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财务报告 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