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5)
- 2023(14186)
- 2022(11797)
- 2021(11215)
- 2020(9265)
- 2019(20904)
- 2018(20556)
- 2017(38743)
- 2016(20573)
- 2015(22864)
- 2014(22099)
- 2013(21160)
- 2012(19107)
- 2011(16838)
- 2010(16717)
- 2009(15026)
- 2008(14575)
- 2007(13162)
- 2006(11071)
- 2005(9369)
- 学科
- 济(76753)
- 经济(76680)
- 管理(62836)
- 业(58482)
- 企(51234)
- 企业(51234)
- 方法(33375)
- 数学(27307)
- 数学方法(26824)
- 中国(23284)
- 农(21792)
- 财(20782)
- 业经(19930)
- 技术(19103)
- 理论(17073)
- 地方(16433)
- 制(14914)
- 农业(14548)
- 学(14204)
- 和(13251)
- 贸(13140)
- 贸易(13128)
- 务(13053)
- 财务(12989)
- 财务管理(12954)
- 技术管理(12799)
- 易(12726)
- 教育(12681)
- 银(12450)
- 银行(12437)
- 机构
- 学院(270156)
- 大学(268324)
- 管理(106065)
- 济(105445)
- 经济(103149)
- 理学(90819)
- 理学院(89869)
- 管理学(88248)
- 管理学院(87682)
- 研究(81329)
- 中国(62492)
- 京(54961)
- 财(51543)
- 科学(47105)
- 江(42342)
- 财经(40382)
- 中心(39595)
- 范(38513)
- 师范(38215)
- 所(37047)
- 经(36639)
- 业大(34340)
- 州(34201)
- 北京(33925)
- 农(33573)
- 研究所(32992)
- 经济学(32241)
- 师范大学(30370)
- 院(30364)
- 技术(30250)
- 基金
- 项目(180615)
- 科学(144345)
- 研究(141385)
- 基金(128968)
- 家(109617)
- 国家(108559)
- 科学基金(95690)
- 社会(90125)
- 社会科(85301)
- 社会科学(85281)
- 省(73059)
- 基金项目(68126)
- 教育(67575)
- 划(60051)
- 编号(59328)
- 自然(58586)
- 自然科(57292)
- 自然科学(57282)
- 自然科学基金(56260)
- 资助(49971)
- 成果(48478)
- 创(43005)
- 课题(41371)
- 重点(40627)
- 部(39594)
- 发(39349)
- 创新(39223)
- 项目编号(36968)
- 国家社会(36963)
- 大学(35462)
- 期刊
- 济(119543)
- 经济(119543)
- 研究(81727)
- 中国(59045)
- 教育(43875)
- 财(43198)
- 管理(42815)
- 学报(35893)
- 科学(34091)
- 农(31124)
- 大学(29694)
- 技术(28953)
- 学学(26830)
- 融(23380)
- 金融(23380)
- 农业(20980)
- 业经(20912)
- 财经(20784)
- 图书(18174)
- 经济研究(18071)
- 经(18005)
- 问题(15329)
- 科技(13861)
- 技术经济(13779)
- 坛(13444)
- 论坛(13444)
- 书馆(13388)
- 图书馆(13388)
- 职业(13206)
- 版(12818)
共检索到409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叶林 崔延强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路径选择的内在价值机制,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文化引领,通过对学科发展文化逻辑的把握,可以深层审视和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学科进步的长效机制。学科文化是由学科精神、学科范式、学科行为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结构,内蕴规训、凝聚、濡化等功能。论文对理想型的学科文化特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参照透视了当前高校学科文化困境,指出学科精神遮蔽、学科范式异化以及异质学科文化隔阂冲突等三大文化"症结"。与此同时,提出了包括建立包容性学科文化生态、形塑社会需求导向学科价值文化、创新学科组织与评价范式、推进学科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天凯 董玮 张立迁 刘晓 胡明列 贾宏杰 郑刚
基于需求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学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实施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模式、人才引育思路、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需要聚焦需求,引领学科建设内涵;服务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瞄准需求,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立足需求,健全学科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金明 林梦泉 李澄锋 韩婷婷
"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坚持用国际学术标准来衡量、引领和推动学科发展,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议题,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
教育认证 持续改进 一流学科 建设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胡玉才
分析现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完善的动态机制和科学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的发展机遇。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路径,以海洋水产类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3522"发展战略和具体建设措施,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世界一流学科以对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原创性学术贡献为显要标志。学科交叉是原始创新的生成之源,由其形成的研究领域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发之地,它们显示出一种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世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而更多的是由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研究领域。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应将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策略,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学科交叉研究的因素,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建设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不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创造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科高峰,有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育锋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模型——麦肯锡7S模型的视角,从共同理念、战略、结构、体制、风格、人员和技术七个要素对地方农业院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科建设实力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地方农业高校 学科建设 7S系统思维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北群 陈美玲 马星
国际化是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为具有行业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面对发展机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立足特色学科优势,在平台搭建、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方面着力打造基于学科的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
行业特色高校 国际化 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渊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克服"唯技术化标准""轻体系性能力建构""纯学科视域""弱合纵连横蝶变"等路径依赖,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一流学科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内生能力生长的学科生态系统、重构学科建设行政性力量的传导方式与作用机制、建立基于杠杆驱动的学科建设双连横架构、矫正与引导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社会心理及文化心态,全面提升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质量。
关键词:
一流学科 竞合生态 发展理念 模式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杨旭婷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是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加快推进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要素,对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受到外部社会需求和学科本体需求的双重驱动,其建设成效以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和占据学科前沿引领地位为核心特征。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应转变理念,遵循学术实力评价与服务效果评价相结合,显性内容评价与隐性内容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成长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以达成度、贡献度、支撑度、影响度、引领度为核心要素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世界一流学科 学科评价 理念 要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孙桂珍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亮点、定力、合力和动力,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创新建设机制。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机制,推动学科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简称学科"六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加大投入,但更需要机制创新;一流学科建设不仅是学术事务,也需要行政有力的组织管理;一流学科建设不应只靠外部推动,更需要激发学科成员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建设 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耀
一流学科的成长具有外部推动和内在生成双螺旋逻辑的制度特性,由此决定了良性的学科评估必然应同时重视外部显性评价机制和内在隐性评价机制约束并在两种机制约束间保持"适度均衡"。学科评估的双重机制约束"失衡"既会导致诸如学科壁垒与学科自我保护、质量单极化及急功近利等学术效率损失,也会导致行政扩权、服务低效、强化利益机制等行政效率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导致学科评估的"正当性"存在"合法性危机",因此需要从尊重学术研究的自发秩序、构筑良好的学科文化氛围、营造鼓励创新和宽松容错的研究环境、培育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关键词:
学科评估 机制约束 效率损失 补偿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振国
学科是大学学术建制的基础,学术建制是学科发展的外在制度环境。历史上,随着大学功能的不断拓展,大学学术建制也在不断丰富,总体上两者是相匹配的。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学科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传统的学术建制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甚至成为学科发展的阻力。创新学术建制是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急迫要求。构建矩阵式学术组织构架,下放权力增强综合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改革评价制度强化学科建设的贡献导向、创新导向和不可替代性,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综合交叉研究机构增强吸引力和应变能力,以此带动整个学术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学术建制 学科发展 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洪晓楠
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支撑,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目的,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是互依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共同体。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应然关系,在实然层面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尊重与实践。实际上,在推进与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二者疏离的现象依然存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耦合整生,是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理想目标的基础。为此,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刻把握学科、课程、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本科教育 学科 课程 专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渊
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底蕴及精神气质、社会发展阶段及战略重点、高等教育治理结构、高校办学传统等深刻影响着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代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建立世界一流学科评价的"中国话语"及"中国标准";探索世界一流学科治理的"中国模式"及"中国体系";构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生态";强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创新。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范式",构筑中国世界一流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