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9)
- 2023(12121)
- 2022(10300)
- 2021(9918)
- 2020(8528)
- 2019(19802)
- 2018(19346)
- 2017(36718)
- 2016(19801)
- 2015(22587)
- 2014(22284)
- 2013(21204)
- 2012(18999)
- 2011(16761)
- 2010(16492)
- 2009(14559)
- 2008(14121)
- 2007(12225)
- 2006(10172)
- 2005(8287)
- 学科
- 济(73256)
- 经济(73188)
- 管理(54312)
- 业(48443)
- 企(40719)
- 企业(40719)
- 方法(33670)
- 数学(29543)
- 数学方法(29020)
- 财(21649)
- 农(19997)
- 中国(18934)
- 学(17044)
- 地方(16926)
- 业经(15510)
- 务(14691)
- 财务(14636)
- 财务管理(14602)
- 理论(14309)
- 企业财务(13623)
- 农业(13400)
- 技术(11725)
- 教育(11529)
- 和(11358)
- 制(11327)
- 环境(11177)
- 贸(11154)
- 贸易(11145)
- 易(10751)
- 教学(10402)
- 机构
- 学院(253291)
- 大学(250996)
- 管理(98856)
- 济(95621)
- 经济(93437)
- 理学(85525)
- 理学院(84558)
- 管理学(82815)
- 管理学院(82324)
- 研究(76497)
- 中国(57864)
- 京(52393)
- 财(47743)
- 科学(46747)
- 江(38451)
- 中心(38171)
- 财经(37146)
- 范(36489)
- 师范(36170)
- 农(35856)
- 业大(35519)
- 所(35375)
- 经(33664)
- 北京(31856)
- 研究所(31724)
- 州(30771)
- 技术(29544)
- 院(29111)
- 师范大学(28945)
- 经济学(28874)
- 基金
- 项目(177036)
- 科学(139912)
- 研究(135961)
- 基金(125419)
- 家(107229)
- 国家(106218)
- 科学基金(92980)
- 社会(84175)
- 社会科(79517)
- 社会科学(79494)
- 省(71910)
- 基金项目(67107)
- 教育(66231)
- 划(59580)
- 自然(59111)
- 编号(57907)
- 自然科(57709)
- 自然科学(57696)
- 自然科学基金(56584)
- 资助(50061)
- 成果(47069)
- 课题(40240)
- 重点(40139)
- 部(39227)
- 发(37795)
- 创(37672)
- 项目编号(35413)
- 大学(35348)
- 创新(34955)
- 教育部(34335)
共检索到37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利 董必荣
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学生投入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包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度、师生互动水平、专业环境支持度、持续改进机制等八个维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学生投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框架的各维度及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投入理论和OBE理念等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了一流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和高阶认知学习,以及各维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印证关系,体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应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从学生投入的视角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投入理论及其实践应用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和CCSS(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工具为框架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学生投入 一流专业 成效评价框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晓文 赵普 纪爱兵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存在主客观偏好,建立了直觉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基于直觉模糊集,提出了两种直觉模糊合成算子,即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IFWA)和直觉模糊主因素突出算子(IFPFP),将其应用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科评价领域中部分评价指标量化困难、代表性差等突出问题,可给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谢玲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重构,是对国家战略急需的回应,更是对育人本真的回归。"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不仅关乎现有"双一流"建设主体的建设成绩,更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评选直接相关,目的是促成一流人才终生成长之要。
关键词:
战略成效 价值逻辑 一流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院
"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根本旨归。"世界一流"体现于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更体现于开启及推进人类文明新征程,以"世界一流"为旨归确立"魂、本、根"一体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逻辑路径,进而形成凸显高校主体动态发展的评价实践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红杰 白静
在大智移云物等技术浪潮的驱动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消亡论和会计重生论各执一词,会计行业究竟何去何从?会计专业教育如何发展?业界均在奋力探索。在"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为会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首先对"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政策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回归初心"的思考提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会计高等教育不能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来替代会计专业本身的能力建设。最后以郑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为例,从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构建"三融合一连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双循环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路径、重构课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会计专业能力提升的探索,期望对后续"双万计划"中的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一流大学有三个基本特征:拥有一流的学术实力,做出了一流的学术贡献,从而获得社会高度认可的学术声誉。据此逻辑可以得出判断:一流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衡量一所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特征即一流学术贡献,其既包括知识创新的高水平亦包括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而一流教师队伍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一流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正是基于对教师在一流大学建设中之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共同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并提出了以"突出学术贡献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论文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环境、行为和决策三个层面建立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用1953—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生态建设成效之间的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生态建设成效有所提升,阶段性波动明显,按10年左右为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环境质量变化及政策演变轨迹相吻合。近60年间生态建设成效经历了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再到逐渐显化的过程。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内部因子之间的协调性有待提高,表现为压力较大、状态不佳和响应不够的状况。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决策失灵,提高生态建设成效,需要国家意志与社会行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平 贺红岩 魏润仙
企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是校企双方共赢的合作基础,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山东华宇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载体,通过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及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性、导向性、公信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构筑凸显专业特色的人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水平为关键、以推进服务国际战略的专业建设为举措、以强化成效评价体系的结果运用为保障,从体制机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评价机制六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水平专业群 建设成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成华 周红坊
本文基于响应式建构主义视角,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科研成效评价要以学科分类为前提,明确"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标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评价体制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建立"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数据库;以多元价值为起点,建立"双一流"特色研究保护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扩展与延伸,是职业教育适应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举。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有其政策逻辑,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延续与创新;有其现实逻辑,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打破高职院校身份固化的利器,职业教育发展的牵引;有其理性逻辑,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运行机制上具有典型特征。为促进一流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协同发展、完善高水平培养体系、构建本土建设模式以及打造一流专业文化体系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一流专业建设 逻辑 行动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方舒 殷潇 郭小姣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绩效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5E绩效审计理论和政策评价逻辑模型,综合构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某高校2019年入选的国家一流专业进行模糊评价。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总结该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情况,寻找专业建设中的薄弱指标,促进教育绩效改善。同时,针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评价效率、评价追踪问效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教育内部审计在教育治理中发挥增值性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晨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会计带来了挑战,也给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基于新文科视域,在充分吸收一流会计建设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高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文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赋予会计一流专业建设的历史使命。按照新文科要求,结合工科院校特点,提出“‘双新’驱动、分层分类构建专业创新教育生态以及立足会计专业本质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工科院校一流会计专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并以合肥工业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工科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殷阿娜 王殿茹
论文从首都“两区”建设成效评价这一新的视角,构建了包括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绿色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框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测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效应显现。初期建设趋势明显,测度结果与首都“两区”建设目标指向一致。(2)动态建设成效显著。三个系统成效均趋于增长,2022年比2019年增长39.09%,水源涵养系统增长12.46%,生态支撑系统增长47.36%,绿色发展系统增长1.33%。(3)系统间建设成效强弱不均,生态支撑系统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绝对值+393.96,绿色发展系统建设成效次之,绝对值+1.88,水源涵养系统建设成效较弱,绝对值+0.29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工程提升涵水蓄水能力、立足水资源承载节约集约用水、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进程三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