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0)
2023(11126)
2022(9419)
2021(8902)
2020(7498)
2019(17424)
2018(17055)
2017(32558)
2016(17447)
2015(19789)
2014(19145)
2013(18293)
2012(16603)
2011(14592)
2010(14056)
2009(12087)
2008(11457)
2007(9667)
2006(7995)
2005(6341)
作者
(43390)
(36432)
(35897)
(34114)
(22989)
(17416)
(16573)
(14059)
(14045)
(12845)
(12469)
(12091)
(11444)
(11213)
(11033)
(10802)
(10745)
(10685)
(10423)
(10310)
(8708)
(8706)
(8643)
(8537)
(8166)
(8114)
(7866)
(7771)
(7228)
(7137)
学科
(64232)
经济(64174)
管理(45182)
(41358)
(34462)
企业(34462)
方法(30445)
数学(26537)
数学方法(26023)
(18912)
中国(17916)
地方(15883)
(15641)
业经(14581)
理论(13400)
农业(12547)
技术(11170)
(10928)
教育(10518)
(10443)
贸易(10436)
(10293)
(10089)
环境(9870)
(9742)
财务(9691)
财务管理(9670)
(9593)
教学(9398)
企业财务(9089)
机构
学院(218072)
大学(217953)
管理(85322)
(83387)
经济(81531)
理学(74301)
理学院(73448)
管理学(71956)
管理学院(71509)
研究(68108)
中国(49329)
(45595)
科学(40660)
(37920)
中心(33496)
(33125)
(32867)
师范(32853)
(31784)
业大(31562)
(30704)
财经(30512)
研究所(27999)
(27954)
北京(27702)
师范大学(26587)
(26216)
(26079)
技术(25595)
经济学(25421)
基金
项目(157649)
科学(125001)
研究(121352)
基金(112277)
(96483)
国家(95565)
科学基金(83518)
社会(75545)
社会科(71372)
社会科学(71354)
(63642)
基金项目(60208)
教育(59084)
(53263)
自然(53188)
自然科(51951)
自然科学(51938)
编号(51034)
自然科学基金(50954)
资助(44432)
成果(40902)
重点(35893)
课题(35634)
(35089)
(34271)
(34002)
创新(31529)
教育部(30935)
项目编号(30908)
大学(30834)
期刊
(86597)
经济(86597)
研究(62452)
中国(46840)
教育(39038)
管理(31334)
学报(30973)
(30732)
科学(28715)
(28195)
大学(25350)
技术(24141)
学学(22934)
农业(19593)
(15233)
金融(15233)
业经(14994)
财经(14446)
图书(14000)
经济研究(13056)
(12517)
职业(11883)
问题(11788)
(11145)
(10649)
(10614)
资源(10245)
书馆(10104)
图书馆(10104)
(10029)
共检索到31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沙文居  鲁颖  
作为学生每天在学校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室,以及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而班级文化最直接、最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就是教室文化。朱旭东教授把"教室文化"划分为三类,一是静态的物理空间,包括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家具空间、材料空间等;二是规则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而制定的制度,它属于教室制度文化的内容;三是活动程序和环节,也就是教与学的成果。班级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如果将班级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培养目标作为参考因素,就能够促进学校培养目标"落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世禄  
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重点建设的院校应当是高职创新的实践者,要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作为第二批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行列的成员之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政府和行业企业。扎实推进示范院校建设,通过系统设计和理性搭建管理平台.在办学方法的战略选择上进行了创新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娇姝   刘佩   施先旺  
文章以武汉学院《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探讨了业财合一理念下的会计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并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实践及多元考核等方面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些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业务分析能力和会计处理能力,为培养高校数字化时代所需的业财合一的会计人才提供新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世潋  
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下,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文章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应用技术文化内涵的把握,分析高职院校培育应用技术文化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培育应用技术文化的具体路径,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奈  
关于教育思想,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表现:一是国家层次,表现于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决策;二是学校层次,表现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三是教师层次,主要表现于教什么和如何教。教育思想在学校层次的诸多表现中,培养目标是最重要的,它对培养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马健敏  范光龙  
以一个市政截污干渠工程施工成本计划编制中目标成本的确定与分解为例,阐述利用企业投标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成本信息确定施工成本目标及进行成本目标分解的方法,在缺乏企业定额作指导的条件下,为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阚丽  林桂花  
加强校企文化对接,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试从校企文化之间关系、两者对接的必要性以及高职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偏差等方面来探索如何基于校企文化对接进行高职培养目标的调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岩  
喧嚣的现代文明演进需要文化守望与深耕,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深圳图书馆于2013年创建"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推广人文阅读、经典阅读、深阅读,取得显著效益。文章介绍"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建设缘起,包括为城市设一张安静的"心灵书桌"、数字阅读时代需要书香坚守等;述评"南书房"经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包括"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经典诵读与演绎、"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分析"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的特点,包括以空间再造搭建公共思想文化平台、以推荐书目打造经典藏书示范、以"图书馆+"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陈喜波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继蓉  李素琴  
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阐明研究生培养目标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双元、再由双元到多元的不断分化、逐渐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并针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及当前目标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现状提出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努力形成多样化培养模式,保证目标多样化的实现,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冬  郭娜娜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和推动科技进步需求的应有之举,而高等教育课堂则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多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在构建课堂模式时应当着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目标。文章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根基,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以"变"为核心理念,尝试构建"自主多选半自由"的翻转课堂模式,并且提供三条可选学习路径,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通过"五步两分六环节",完成多面向应用型创新人才科学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闾志俊  
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背景下,中高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与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特点相对应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以家纺产业为例,分析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对接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彩云  
与其他高校相比,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也有着其特殊性。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继而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统筹规划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教师继续教育中对应行业的职业性素养内容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深入企业的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等改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岩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高校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指导作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提高针对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应针对不同专业推出相应教学模块,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发挥就业指导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冯磊  
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工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期待,也折射着工程教育的发展变化轨迹。研究表明,我国各类高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随着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变化,但总体上依然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研究轻实践等特点,加强工程教育与社会及工业发展的联系依然任重道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