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5)
2023(18194)
2022(15497)
2021(14610)
2020(11936)
2019(28094)
2018(27861)
2017(52419)
2016(29240)
2015(33384)
2014(33675)
2013(32245)
2012(29751)
2011(26950)
2010(27264)
2009(24033)
2008(23098)
2007(20363)
2006(17870)
2005(15649)
作者
(81426)
(67458)
(67086)
(63798)
(43181)
(32416)
(30606)
(26586)
(26102)
(24257)
(23264)
(22748)
(21511)
(21345)
(21094)
(20631)
(20160)
(20144)
(19546)
(19335)
(17012)
(16680)
(16351)
(15669)
(15132)
(15116)
(15081)
(15006)
(13650)
(13284)
学科
(114467)
经济(114352)
管理(77293)
(73417)
(59706)
企业(59706)
方法(51067)
数学(44654)
数学方法(43863)
中国(36000)
(31338)
地方(28478)
业经(25903)
(25655)
(25577)
教育(24795)
理论(22873)
农业(21253)
技术(19664)
(19320)
贸易(19305)
(18667)
(18644)
(17836)
环境(17817)
(16923)
(16697)
银行(16653)
(16318)
金融(16315)
机构
学院(401552)
大学(399709)
管理(153962)
(150766)
经济(147258)
研究(135151)
理学(133312)
理学院(131716)
管理学(128916)
管理学院(128177)
中国(96071)
(87526)
科学(84739)
(67877)
(67387)
(63472)
(62545)
(62242)
师范(61693)
研究所(61609)
中心(61271)
业大(58698)
北京(55419)
财经(54254)
师范大学(50087)
技术(49768)
(49522)
(49435)
(49363)
农业(48543)
基金
项目(274275)
科学(216747)
研究(206094)
基金(194262)
(168403)
国家(166864)
科学基金(143716)
社会(125818)
社会科(118980)
社会科学(118948)
(110490)
基金项目(102321)
教育(101963)
(93435)
自然(93426)
自然科(91263)
自然科学(91242)
自然科学基金(89525)
编号(87410)
资助(80700)
成果(71443)
课题(62913)
重点(62742)
(61439)
(60944)
(57094)
创新(52961)
项目编号(52756)
教育部(52681)
科研(51890)
期刊
(165132)
经济(165132)
研究(121915)
中国(85952)
教育(76792)
学报(60539)
管理(56917)
科学(56248)
(56099)
(50473)
大学(47300)
学学(43072)
技术(43005)
农业(39430)
(31863)
金融(31863)
业经(28829)
经济研究(25996)
财经(25517)
职业(22250)
图书(21917)
(21784)
问题(20937)
(20429)
技术经济(18875)
科技(18686)
(18404)
论坛(18404)
资源(17885)
统计(17701)
共检索到594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谈向群  陈桂梅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以江苏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为例,基于学校发展的视角,总结了该教育模式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应用为本,凸显职业性;妥善处理"分段"与"衔接"之间的教学管理矛盾;保证专业课程内容的内部完整性与外部协调性;构建同一专业一体化的选拔、考核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君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有单考单招和五年一贯制,但每年经这两种模式,直接升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比例还很小,中高职教育衔接道路还不通畅。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专业范围,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高效衔接,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玉林  沈雕  陈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中高职衔接的诸多要素中,在与区域产业结合实现专业设置的衔接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就是首要任务。文章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衔接表象分析入手,在解析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与职业标准基础上,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实现中高职目标衔接、建设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统领中高职教育的观点,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双核"的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荣标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发展要求,结合宁夏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在中高职衔接中取得的经验,建议在宁夏采用"双考"和"双五"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在两种衔接模式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关注和解决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江毅  刘敏杰  
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书波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办学形式,搭建畅通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通道是构建我国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正面临着以学制为主的外在衔接向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内在衔接转变,处于提升衔接效率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英国在国家资格、现代学徒制和学分互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高职内在衔接模式及普职教育互认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我国处于华丽转身开端的中高职教育内在衔接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为荣  岳睿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是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有益尝试。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已有7年,在此过程中,各校管理层高度重视,管理措施到位,科学设计转段方案,中高职教师之间注重互动交流,衔接项目取得较好效果。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中高职衔接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课程体系架构不够合理、转段考核制度有待理清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以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架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专业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转段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智  赵玲珍  韩兰娟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措施,以协同创新为理论依据,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协同平台,开拓中高职衔接的新思路,从招考方式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课程标准的衔接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模式,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  
本文基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3"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实际操作经验,阐述了"2+3"模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使"2+3"模式得到优化,提升职业教育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演克武  王建华  杨海华  
专升本是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分段培养的一种形式,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江苏省专升本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专升本教育当前面临着两个阶段课程体系内容衔接不畅、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等问题。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和企业作为专升本培养程序上三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应该是一个包含衔接和提升的"螺旋链"。基于罗伯特·卡茨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能力素质结构剖析和与其相匹配的课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段机制、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高专、本科、企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建  
中外职业教育的主流课程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模式的缺点逐步显现。本文在分析中外主流课程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在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中的应用,这对于各地开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强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教育内容,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立体式预警机制,发挥全方位资源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东  
文章对江苏地区目前主要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五年一贯制"模式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江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发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更新、制度保障、专业与课程建设及质量监控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炜光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新一轮优化调整,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必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文章提出,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改革招考制度,突出职教特色;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营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构建、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