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4)
2023(13927)
2022(12261)
2021(11622)
2020(9720)
2019(22675)
2018(22571)
2017(43840)
2016(23674)
2015(26783)
2014(26468)
2013(25798)
2012(23586)
2011(20773)
2010(20289)
2009(18087)
2008(17103)
2007(14365)
2006(12225)
2005(10061)
作者
(63764)
(53284)
(52776)
(50318)
(34166)
(25608)
(24195)
(20971)
(20328)
(18607)
(18359)
(17603)
(16705)
(16559)
(16509)
(15968)
(15903)
(15783)
(15234)
(15155)
(12923)
(12809)
(12746)
(12273)
(11863)
(11809)
(11691)
(11554)
(10617)
(10546)
学科
(91514)
经济(91423)
管理(66906)
(63482)
(52708)
企业(52708)
方法(45547)
数学(40280)
数学方法(39744)
(25070)
(23202)
中国(22779)
地方(20539)
业经(20160)
(18541)
农业(17124)
理论(16427)
(15579)
财务(15510)
财务管理(15482)
(15133)
贸易(15127)
企业财务(14630)
技术(14626)
(14611)
(14433)
环境(14347)
(14291)
(12563)
(11939)
机构
大学(318616)
学院(318074)
管理(131541)
(122807)
经济(120125)
理学(115565)
理学院(114330)
管理学(112221)
管理学院(111640)
研究(98693)
中国(72265)
(66698)
科学(62127)
(54560)
业大(48085)
(47625)
(46756)
中心(46674)
财经(45183)
(44381)
研究所(43166)
(42520)
师范(42145)
北京(41315)
(41264)
(38255)
农业(37153)
(36801)
经济学(36611)
师范大学(34237)
基金
项目(231106)
科学(182222)
研究(169995)
基金(167644)
(144756)
国家(143550)
科学基金(125242)
社会(106322)
社会科(100634)
社会科学(100608)
(90623)
基金项目(90443)
自然(82560)
自然科(80629)
自然科学(80610)
自然科学基金(79137)
教育(79115)
(76021)
编号(70331)
资助(68618)
成果(54962)
重点(50951)
(50803)
(48547)
(48431)
课题(47307)
创新(45059)
科研(44333)
教育部(44085)
大学(43860)
期刊
(125821)
经济(125821)
研究(88369)
中国(56055)
学报(48242)
管理(45668)
科学(44973)
(42019)
(41431)
大学(37389)
教育(37224)
学学(35025)
技术(29926)
农业(29664)
(23290)
金融(23290)
业经(21660)
财经(20890)
经济研究(19611)
(17696)
图书(17523)
问题(16877)
科技(15493)
资源(15477)
理论(15416)
技术经济(14926)
(14920)
(14529)
实践(14331)
(14331)
共检索到440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全纲  张书凤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中较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传统人才资本测算方法主要参照人力资本的测算思路,以人才学历为依据,采用受教育年限法。由于学历仅代表了人才拥有的知识资本,人才资本还包含人才工作后通过"干中学"和培训等获得的技能资本,因此仅考虑人才学历因素测算人才资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引入人才的职称因素,构建了人才资本测算的学历-职称法,并以常州市为例,从总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对人才资本的测算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人才资本总量和高层次人才资本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常州市人才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31.34年,2000—2014年期间平均每年提高0.275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全纲  张书凤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中较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传统人才资本测算方法主要参照人力资本的测算思路,以人才学历为依据,采用受教育年限法。由于学历仅代表了人才拥有的知识资本,人才资本还包含人才工作后通过"干中学"和培训等获得的技能资本,因此仅考虑人才学历因素测算人才资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引入人才的职称因素,构建了人才资本测算的学历-职称法,并以常州市为例,从总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对人才资本的测算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人才资本总量和高层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天华  马道明  孙平  左玉辉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毅中  周晟  周国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邵丽珍  季庆庆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常州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情况的调查,分析地级市国际科技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国际科技合作能力提升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苏省常州市物价局课题组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是资源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年来,常州市基于其水质型缺水的现实情况,不断加快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通过建立符合实情的阶梯式水价体系等措施,在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水价改革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历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常州市的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进行回顾和分析,为常州市的水价改革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明华  吕莹璐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袁正  李静  戴忱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付志荣  
中小城镇既是联结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又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载体。根据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常州中小城镇农村社区教育要创新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教育内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建立灵活高效的教育体系,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社区教育产品供给,助推社区教育与地方文化的深度契合与特色彰显,从而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晓琳  金晓斌  赵庆利  任婕  韩博  梁鑫源  周寅康  
有效生态网络构建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生态节点的内涵解析,建立了"资源型战略点—结构型战略点—结构型薄弱点"的多层级生态节点识别体系,利用金坛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POI数据等,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最小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金坛区层级生态网络,并采用表征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效用性等指标,定量评价生态节点优化前后的生态网络性能,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多层级生态网络在节点效用、网络整体性能上显著优于一般网络,且在复杂生态水网区域具有较强适用性;(2)金坛区现状生态网络分布不均匀,生态节点布局亟待优化,经优化节点覆盖率提升了17.70%,节点分布均匀度降低45.45%,平均聚类系数提升了87.36%;(3)多层级生态节点体系具有实践应用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生态节点采取差别化管理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群  张雯  李飞雪  张琳  杨云丽  李满春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贞超  李满春  李飞雪  
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土地变化科学在时空过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利用锡尔指数从较宏观的地理空间统计角度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地理空间划区和锡尔指数进行分解,不仅从整体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不同划区之间和划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差异。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分布锡尔指数对研究粒度存在敏感性。研究结果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揭示了常州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吻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陈云谦  
应用地理空间模型定量推演城市空间增长,进一步探索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结构和空间功能分区,提高建设用地演化模拟的应用导向性,是当前城市模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常州市为对象,以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集成邻域思想、约束条件、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演化迭代等要点,构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模拟预测模型和计算实验系统,探索基于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的城镇规模体系情景分析方法。利用五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信息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剖析城镇建设用地拓展的微观机制和地域演变模式,并通过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