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6)
- 2023(12140)
- 2022(10290)
- 2021(9986)
- 2020(8168)
- 2019(18771)
- 2018(18565)
- 2017(34725)
- 2016(19508)
- 2015(22367)
- 2014(22480)
- 2013(20991)
- 2012(18824)
- 2011(16847)
- 2010(16747)
- 2009(14769)
- 2008(14009)
- 2007(12244)
- 2006(10572)
- 2005(9514)
- 学科
- 济(63353)
- 经济(63248)
- 管理(54583)
- 业(47940)
- 企(41105)
- 企业(41105)
- 方法(31969)
- 数学(28543)
- 数学方法(28120)
- 制(23180)
- 中国(22884)
- 教育(20964)
- 银(20599)
- 财(20587)
- 银行(20453)
- 行(19132)
- 农(16210)
- 理论(15187)
- 业经(14310)
- 融(13930)
- 金融(13927)
- 学(13099)
- 度(12922)
- 制度(12908)
- 务(12889)
- 技术(12861)
- 财务(12838)
- 财务管理(12808)
- 体(12562)
- 企业财务(12172)
- 机构
- 大学(254326)
- 学院(254215)
- 济(97099)
- 管理(95319)
- 经济(94876)
- 理学(82178)
- 理学院(81312)
- 研究(79909)
- 管理学(79828)
- 管理学院(79326)
- 中国(61456)
- 京(53578)
- 财(49059)
- 科学(44582)
- 范(40045)
- 师范(39716)
- 江(39421)
- 财经(38959)
- 中心(38602)
- 所(36724)
- 经(35562)
- 教育(35527)
- 农(33807)
- 北京(33454)
- 技术(33254)
- 研究所(33178)
- 业大(32889)
- 师范大学(32553)
- 州(31158)
- 经济学(30998)
- 基金
- 项目(172009)
- 科学(139385)
- 研究(135316)
- 基金(124090)
- 家(105389)
- 国家(104407)
- 科学基金(91789)
- 社会(84770)
- 社会科(80229)
- 社会科学(80213)
- 教育(72507)
- 省(68951)
- 基金项目(65158)
- 划(59417)
- 编号(57707)
- 自然(57590)
- 自然科(56279)
- 自然科学(56267)
- 自然科学基金(55253)
- 资助(49910)
- 成果(47533)
- 课题(42606)
- 部(40927)
- 重点(40281)
- 制(37940)
- 创(37253)
- 教育部(36945)
- 发(36859)
- 年(35286)
- 项目编号(35034)
- 期刊
- 济(98155)
- 经济(98155)
- 研究(83203)
- 教育(61582)
- 中国(58470)
- 财(39884)
- 管理(35152)
- 融(34064)
- 金融(34064)
- 学报(32513)
- 科学(31041)
- 技术(30161)
- 农(29004)
- 大学(27750)
- 学学(24714)
- 财经(19990)
- 职业(19784)
- 农业(18049)
- 经(17060)
- 经济研究(14968)
- 业经(14929)
- 技术教育(13256)
- 职业技术(13256)
- 职业技术教育(13256)
- 坛(13243)
- 论坛(13243)
- 问题(12837)
- 理论(12258)
- 实践(11180)
- 践(11180)
共检索到382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淑女
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对于完善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有着积极意义。学分银行制是建构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桥梁,是优化中高职衔接效能的工具性制度创新。文章阐述了学分银行制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内涵和意义;从建构学分银行制的体制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及课程建设问题等层面揭示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建构问题;给出树立中高职终身学习理念,变革中高职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中高职学分互认与转移机制,完善中高职模块化课程架构设计等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建构策略。
关键词:
学分银行 职业教育 中高职教育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春华 高壮峰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中高职衔接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中、高职教育紧密合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引领 系统衔接 协调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爱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1期中撰文,归纳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按发文时间顺序,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政策文件主要有:1.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第一个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文件。2.1993年中共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爱英
本文归纳了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简单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指出,讨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在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无法正常完成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政策诉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熹
本文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探索如何在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完美衔接,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并为其他院校更好实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了具体思路与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蕾蕾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标准的衔接,需要在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及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相应的衔接上的标准。弄清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异同之处,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衔接标准,加强中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并加强中职学校、高职学院、社会三方的协同,通过价值与标准的共享实现育人节奏的同频共振,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教育衔接 标准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甜甜 刘仰华 杨永亮
本文对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淄博市纺织服装教育集团为例,介绍了人才培养、课程构建、师资统筹、基地建设、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实施,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教集团 中高职 教育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链” 建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鸿
当今时代,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进而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眼于全职业生涯周期的课程组织新模式。文章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意义;从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块化课程教学及模块化课程考评等角度,揭示了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问题;从模块化课程建设原则、课程开发策略、课程教学策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策略等层面,提出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对策。
关键词:
模块化 课程建设 中高职教育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芸
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和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但在目前还存在课程体系界限模糊、课程标准研制难度大等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指导思想的要求,应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结构体系的衔接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课程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斐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抓好培养目标的衔接这个前提条件,紧紧围绕课程衔接与专业衔接这个核心,把招考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衔接作为突破口,努力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书等四大方面的衔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尝试建立了有效的衔接模式,促进中职与高职贯通体系的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大农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衔接,基于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衔接理念,建立课程衔接设计框架,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提出思考。
关键词:
中高职 课程衔接 衔接理念 设计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君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有单考单招和五年一贯制,但每年经这两种模式,直接升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比例还很小,中高职教育衔接道路还不通畅。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专业范围,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高效衔接,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衔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