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4)
- 2023(12535)
- 2022(11126)
- 2021(10559)
- 2020(8729)
- 2019(20433)
- 2018(20164)
- 2017(39441)
- 2016(21220)
- 2015(24122)
- 2014(23946)
- 2013(23117)
- 2012(20812)
- 2011(18412)
- 2010(18003)
- 2009(15868)
- 2008(14926)
- 2007(12531)
- 2006(10427)
- 2005(8419)
- 学科
- 济(80408)
- 经济(80324)
- 管理(59827)
- 业(56391)
- 企(47500)
- 企业(47500)
- 方法(42688)
- 数学(37928)
- 数学方法(37326)
- 农(20658)
- 财(20227)
- 中国(19100)
- 业经(17453)
- 学(16609)
- 理论(15532)
- 地方(15374)
- 农业(13915)
- 贸(13723)
- 贸易(13719)
- 务(13676)
- 财务(13606)
- 财务管理(13578)
- 易(13322)
- 技术(13229)
- 和(12975)
- 企业财务(12875)
- 环境(12798)
- 教学(12117)
- 制(11973)
- 划(11274)
- 机构
- 学院(288634)
- 大学(288620)
- 管理(119522)
- 济(110040)
- 经济(107687)
- 理学(105784)
- 理学院(104655)
- 管理学(102557)
- 管理学院(102047)
- 研究(87490)
- 中国(62130)
- 京(59466)
- 科学(56009)
- 财(47941)
- 业大(43971)
- 农(42416)
- 所(41428)
- 中心(41056)
- 财经(40315)
- 范(38894)
- 江(38685)
- 师范(38507)
- 研究所(38421)
- 经(36938)
- 北京(36675)
- 农业(33270)
- 经济学(32555)
- 院(32494)
- 州(32058)
- 技术(31434)
- 基金
- 项目(211110)
- 科学(166184)
- 研究(154960)
- 基金(152901)
- 家(132344)
- 国家(131268)
- 科学基金(114511)
- 社会(95909)
- 社会科(90902)
- 社会科学(90878)
- 省(83083)
- 基金项目(82294)
- 自然(76046)
- 自然科(74311)
- 自然科学(74294)
- 教育(73267)
- 自然科学基金(72914)
- 划(69479)
- 编号(64124)
- 资助(62879)
- 成果(49911)
- 重点(46627)
- 部(46469)
- 创(44108)
- 发(43771)
- 课题(43236)
- 创新(41060)
- 科研(40727)
- 大学(40481)
- 教育部(40355)
- 期刊
- 济(108248)
- 经济(108248)
- 研究(78860)
- 中国(47756)
- 学报(44218)
- 管理(42106)
- 科学(40783)
- 教育(37930)
- 农(37021)
- 财(35776)
- 大学(34479)
- 学学(32311)
- 技术(28378)
- 农业(26569)
- 业经(18729)
- 财经(18631)
- 融(18028)
- 金融(18028)
- 经济研究(17321)
- 经(15805)
- 图书(15129)
- 问题(14185)
- 科技(14129)
- 理论(13995)
- 技术经济(13665)
- 业(13096)
- 实践(13088)
- 践(13088)
- 版(12883)
- 资源(12505)
共检索到388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梦美 吴敏华 尤佳鑫 孙众
在线学习中产生的学习者行为数据,为预测学业成绩以及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干预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研究教师的干预作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一门高校混合式学习课程为例,在对学生课程阶段性任务成绩成功预测后,由教师采取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干预,观察并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干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深层次的教学干预比浅层次的教学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对于学业成绩中低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学干预非常有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尤佳鑫 孙众
预测在校大学生学业成绩并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云环境下,学习中过程性数据的积累为预测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本研究设计并开展一门基于实体课堂和云学习平台(MOODLE平台、微信平台)的混合式大学课程。通过收集学生多类属性及学习过程性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将取得的成绩进行预测,并展开教学干预以提升其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在预测模型方面,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在全班水平上取得较佳的预测效果;在预测因子方面,绩点、在线学习参与度、前导课成绩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干预效果方面,教学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学弱群体接受干预后进步显著。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郑琦 杨钋
近年来我国中学阶段的班级规模整体缩小,部分省市还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试点,但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大陆地区科学测评数据,通过泛精确匹配基础上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和家庭特征与学生的班级选择显著相关,优势家庭更排斥"大班",但是"小班"的成绩优势并不明显。初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呈现非线性关系,"大班"的学生显著更低。高中阶段的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大班"成绩更好。分样本回归发现,上述关系在城市和乡镇中具有异质性,乡镇的"小班"成绩更差。"小班"优势不明显可能与教师教学行为有关,初步分析表明只有城市中学中的"小班"教师采用了与班级规模相应的教学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云
通过对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对比实验的案例与数据分析,文章发现:在班级层面上优秀教师比普通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值高;高期待的优秀教师在课堂里会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与情感环境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高期待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感知度和学生学习态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从而论证了该研究的前提假设:教师对班级层面学生学习期待的高低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期待 学业成绩 班级层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同伴在大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激发以及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全国4 461名本科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宿舍层面的同伴关系对本科生的学业表现兼具显著的正向与负向效应。班级层面的同伴互动对本科生课内外学习、个人探究、集体学习获益程度以及逃课和挂科影响显著,但实践中同伴互动存在不足。且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对本科生不同维度学业表现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应优化学生宿舍成员结构,鼓励同伴互动,促进同伴正向影响最大化。引导本科生保持适度合群与独立,充分利用同伴力量,营造支持学生发展的同伴学习氛围。
关键词:
同伴群体 同伴效应 学业成绩 本科生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莉
本文基于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利用OLS与分位数回归方法、控制学校固定效应,分析了班级同伴成绩高低及离散程度对初中生成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分位点处学生均显著受益于班级同伴成绩的提升,且中间能力水平学生的受益程度最大;班级同伴成绩离散程度能显著提高优等生的成绩,但对差生成绩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女生相比,不同分位点处男生受班级同伴成绩的影响更为一致;相较于弱势家庭,优势家庭学生从班级同伴效应中获益更多,受损更少。因此,学生与家长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避免跟风择校;学校在进行混合编班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有利于补偿差生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同伴效应 初中生 学业成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昊 胡耀宗 马立超
缩小班级规模和提高教师学历是当前世界各国提升学生成绩的两种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PISA 2018中国京、沪、苏、粤四省市与OECD国家数据,对班级规模和教师学历的分布特征进行国际比较,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及其交互项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中学班级规模平均比OECD国家高出13人/班,中学教师硕士学历比例比OECD国家平均低25.8%;从教师学历对应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四省市硕士学历师资集中于班级规模为21-30人、36-40人两个班额区间的学校,OECD国家则表现出"大班额低学历、小班额高学历"的特点,硕士学历师资集中在16-20人的小班化学校;从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以50人以上班额为基准,我国四省市班级规模缩小至41-45人、46-50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明显,而OECD国家缩小至16-20人、26-30人、31-35人时,学生成绩提升更明显;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来看,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对学生成绩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比例每提升10%,我国四省市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平均提升10.2分,OECD国家学生成绩平均提升5.6分。对OECD国家班级规模进行二次项检验发现,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呈非线性关系,测算班级规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边际效益最佳范围是21-30人/班。此外,对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的交互项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是"相互独立"的影响效应,而OECD国家班级规模与教师学历对学生成绩则是"相互替代"的作用关系,两者均有特定的作用阈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胥兴春 王彩霞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问卷对264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拖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二年级拖延水平较高;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低拖延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高拖延者,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其拖延水平低。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 学业拖延 学业成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亚惠 姚继军 王威 周世科
学校资源是影响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针对于此,利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教育事业发展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省域内学校资源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同,学校无形资源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学校生源背景显著影响中小学生成绩。因此,要结合中小学特点调整学校资源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区域间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学校无形资源建设,尤其要重视不同阶层差异对教育结果的影响,避免发生“马太效应”。
关键词:
学校资源 学生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树根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由来已久,经过长久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张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将以时间管理倾向为研究切入点,目的在于对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期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来促进高职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达到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目的。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对时间监控观、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以及时间管理效能的提高能够预测并且提升高职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
高职生 学业成绩 时间管理倾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辉 付晓
本文使用山东某高校本科生的平均成绩点数(GPA)来测量学生的科研经验是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研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正相关,参加科研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成绩越高。并且讨论了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设计、执行、益处和资助问题,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 学业成绩 平均成绩点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卫萍
为了解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合肥市城乡3所小学的605名学生。发现:(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及总平均成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2)小学生心灵触动、求知力、合作力、友善和谦虚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语文成绩;持重、合作力、心灵触动和宽容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合作力与真诚显著正向预测英语成绩;合作力、心灵触动、持重、宽容、谦虚和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总平均成绩。本研究提示,应重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
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学业成绩 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智远
两年制"民考民"学生预科阶段的英语学习存在一种"上课累,考试背,上了大一全不会"的现象。本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英语学业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学生英语学业成功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核心是学生学会如何学英语。基于这一理念进行参与式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设计,在预科生的英语课上实施参与式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质化分析,发现参与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自我效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树立坚韧、开放的观念和态度。通过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现阶段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要"重在参与",除了学业参与,还要强调"社会参与"和"智力参与",才能培养出更多各民族优秀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石学云
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学习障碍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进行测量,并对其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学习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学习障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并呈现出线性关系,学习动机是学习障碍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指标之一;学习障碍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而社会支持则需要通过学习动机因素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关键词:
学习障碍 社会支持 学习动机 学业成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薛海平 王东 巫锡炜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六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活动基线调查数据,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参与课外补习活动上的差异,探讨了课外补习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课外补习有助于学校质量较高、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但对学校质量和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帮助不大。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重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提供不同方式的学习援助,帮助他们缩小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差距。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课外补习 学业成绩 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小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研究
中小学生考试态度与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投入与学生学业成绩——基于J市普通高中的一个经验研究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重点高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F县普通高中的一个断点回归设计研究
教育资源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力评价——基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的研究
专业匹配、学业成绩与就业薪酬——基于高中文理分科与大学人文社会类专业匹配的研究
小学课外补习对初中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北京市某初中九年追踪数据的实证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三个学区初中教师的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