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46)
2023(19811)
2022(16320)
2021(15119)
2020(12466)
2019(27661)
2018(27356)
2017(52720)
2016(28542)
2015(31427)
2014(30617)
2013(29489)
2012(26082)
2011(23158)
2010(22642)
2009(20576)
2008(19331)
2007(16554)
2006(13981)
2005(11934)
作者
(78584)
(65678)
(65423)
(62022)
(41518)
(31805)
(29488)
(25578)
(25003)
(23062)
(22241)
(22198)
(20821)
(20286)
(20171)
(19902)
(19837)
(19494)
(18903)
(18739)
(16231)
(15975)
(15783)
(15059)
(14849)
(14587)
(14439)
(14347)
(13235)
(13078)
学科
(110428)
经济(110309)
管理(77885)
(74096)
(59944)
企业(59944)
方法(50378)
数学(44919)
数学方法(44166)
(32522)
中国(30392)
(27377)
业经(25581)
地方(24669)
(22076)
农业(21956)
(19702)
贸易(19694)
(19450)
(19130)
理论(17597)
(17304)
财务(17231)
技术(17220)
财务管理(17198)
环境(16775)
企业财务(16281)
(16127)
银行(16079)
(15677)
机构
学院(382918)
大学(378195)
(149314)
管理(146417)
经济(146194)
理学(128415)
理学院(126937)
研究(124420)
管理学(124198)
管理学院(123498)
中国(92296)
科学(80050)
(77866)
(67933)
(66372)
(61584)
业大(60899)
中心(58468)
研究所(56801)
(55944)
财经(54149)
农业(53621)
(50353)
师范(49725)
(49448)
北京(47146)
经济学(46139)
(46006)
(44750)
技术(42382)
基金
项目(275851)
科学(217541)
基金(200399)
研究(196528)
(177421)
国家(175978)
科学基金(151189)
社会(125647)
社会科(119105)
社会科学(119078)
(109476)
基金项目(105974)
自然(99736)
自然科(97535)
自然科学(97510)
自然科学基金(95718)
(92411)
教育(91749)
资助(81000)
编号(79126)
重点(62754)
成果(61537)
(59777)
(59433)
(58203)
课题(54673)
创新(54425)
科研(53581)
国家社会(52585)
计划(51353)
期刊
(154270)
经济(154270)
研究(101389)
中国(70501)
学报(64494)
(61849)
科学(58796)
管理(52063)
(51083)
大学(48767)
学学(46437)
农业(42006)
教育(40916)
技术(34216)
(31049)
金融(31049)
业经(28090)
经济研究(25900)
财经(25238)
(22172)
(21724)
问题(20573)
(19845)
统计(18508)
科技(18468)
(17667)
资源(17424)
商业(17347)
技术经济(17262)
业大(16969)
共检索到535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传新  
季节性人口流动是我国大多数内地县域的普遍现象,外源性劳务经济的繁荣对县域城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金寨作为一个典型的季节性人口流动县域,在农村居民迅速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的工业化推动不足、中心城市的城乡联动作用薄弱、单纯依赖设施服务吸引等问题,而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民对城镇化的多种需求、近域"双栖"城镇的涌现使城镇化逐渐形成新的路径模式。从金寨经验看,季节性人口流动县域城镇化需要在机制上完善城乡公平联动、在道路上更加尊重农民诉求、在动力上更加强调本土依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聂玮  宋佳佳  刘书昊  
EOD模式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路径,是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高校转化的发展模式。全面分析了全国EOD模式试点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存在困境,并以金寨县梅山城区EOD试点项目为案例,阐述了项目拟解决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实施路径;对EOD模式的项目开展提出了行业跨度大、见效周期长以及相关产业识别等三个关键问题和相应建议,以供类似试点项目申报和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军  许金迪  
大城武汉与小城利川之间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规律性流动的现象表明,受较高土地价格、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外围往往被规划为城市的预留发展区域,没有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郊区化、逆城市化的首选区域。而远离城市、环境宜居的偏远小城却成为了城市中产阶层追求更加从容舒适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实质性“郊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郊区化的“飞地模式”。郊区化的“飞地模式”实践是市民能动地追寻他们理想中的“郊区”所作的变通,是被抑制的郊区化需求的变相满足。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放缓、经济发展转入中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尊重并多元化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郊区化需求,将郊区化、逆城市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军  许金迪  
大城武汉与小城利川之间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规律性流动的现象表明,受较高土地价格、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外围往往被规划为城市的预留发展区域,没有成为城市中产阶层郊区化、逆城市化的首选区域。而远离城市、环境宜居的偏远小城却成为了城市中产阶层追求更加从容舒适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实质性“郊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郊区化的“飞地模式”。郊区化的“飞地模式”实践是市民能动地追寻他们理想中的“郊区”所作的变通,是被抑制的郊区化需求的变相满足。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放缓、经济发展转入中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尊重并多元化满足城市中产阶层的郊区化需求,将郊区化、逆城市化战略提上议事日程,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向南  金喜在  
在我国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阶段,粮食主产区面临农业生产空间被挤压的风险。在保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城镇发展,应选择体现其特点的特色城镇化之路,以县域拉动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构建县域投资拉动、产业拉动、内需拉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县域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支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支点及动力机制,走产城融合、夯实产业根基、整合县域城镇群、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之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磊  潘劼  
论文以四川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口流出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不同于沿海地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以生活为主导,农民进城的目标以生活与教育为主,而非进城务工。进城人群的主体是劳动力大量流失后剩下的留守人群,进城生活的经济来源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出劳动力打工收入的返还。在产业支撑城镇化能力较弱的同时,形成了异地工业化带动本地城镇化的特殊模式。在特殊的人口进城机制影响下,人口流出地区往往呈现特殊的城镇化表现,如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县城可以脱离制造业而繁荣发展,县域城镇人口增速远超过地级市等。基于新的认识,研究对城镇化机制相关认识进行了探讨,并就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长期趋势、潜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晓梅  黄新明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比较突出,老龄化趋势严重,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加快西北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既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速度,又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质量。如何协调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地调研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顺应人口老龄化,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倡导"老有所为",积极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抵消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月  
县域是农业人口与流动人口实现城镇化的重要单元,也是城镇复杂系统的基本空间。本文从复杂科学的视角,梳理县级城市常熟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人口城镇化路径,并剖析案例在城镇化"形成-跨越-融合"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自组织"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新世纪以来,常熟秉持民营资本的传统优势,持续扩大劳动力"蓄水池",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县域较低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城镇化门槛,吸引大批流动人口入驻。但是,长期"工农互哺"下的乡镇产业结构,拉近了乡村与城镇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城镇户口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加之房产泡沫和居住隔离问题的存在,进一步阻碍了人口户籍身份的跨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寒月  王群  杨万明  
适应性循环是社会-生态系统经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的过程,可表征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旅游地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三要素,指出Holling和Tsao适应性循环模型的局限性,对其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并提出阶段判定的量化指标,揭示阶段转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以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贫困山区金寨县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0—2017年间的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和预测旅游地适应性循环阶段及转化趋势,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金寨县目前处于贫困陷阱,根据当前转化条件,未来将趋向于赌博陷阱;受政策的影响也可能进入开发阶段或保护阶段,若发展过程中避免陷阱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适应性循环将呈良性运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易华  黄炜  
文章同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人员、城乡收入比4个变量与县域人口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从分步回归分析的结果看,不同人口发展功能区中,人均GDP、城乡收入差距、农业劳动力三类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太一样。为此,我们认为: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体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逐步形成县域范围内劳动力流动,以促进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小如  黄亚平  
我国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69.79%①,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84%分布在山区。山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一半的人口脱贫致富,故山区对于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摆脱具有核心性的话语权。由于政策的倾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如今,欠发达山区县交通条件陷入困境,基础设施欠账累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乡镇空间离散、发展无序。笔者运用相关性分析及分形理论方法,分别从交通网络密度、城乡空间紧凑度及交通设施人均拥有量三方面进行定量测算,明确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度。在辨析欠发达山区县城镇化的背景与明确交通发展动力的前提下,指出实现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倩  
金寨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生态环境现状。1.水环境。安徽省金寨县饮用水主要来自于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部分饮用水源于地下水。据2011年统计,金寨县饮用水源为Ⅱ类,符合饮用水标准。地表水水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力  吴云超  赵迪  熊建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定量分析了湖区县域人口净流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口净流出区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县域人口净流出率呈高度负相关的结论;进而,按县域城乡人口内外流比(城镇人口净流入与农村人口净流出之间的比例),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杰  
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云彬  王雲  陈静媛  孙若萱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形态与功能的转型,而这一转变在山区尤为明显。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突出标志,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山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年、2009年和2019年3期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金寨县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金寨县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1)1999―201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率最高,持续增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降低趋势,林地和水域持续稳定增长;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之间的转换;土地利用空间上,1999―200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0―2019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2)金寨县景观格局整体上破碎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均匀度降低,不规则斑块增多,2010―2019年各景观类型间断分布,景观连通性下降;(3)金寨县的经济发展、产业水平、人口情况、生活水平和治理环境五个维度的驱动力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转型与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为金寨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与产业发展是次要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