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7)
- 2023(16974)
- 2022(14636)
- 2021(13916)
- 2020(11653)
- 2019(26929)
- 2018(26540)
- 2017(50971)
- 2016(27373)
- 2015(31112)
- 2014(31027)
- 2013(30478)
- 2012(27898)
- 2011(25111)
- 2010(24597)
- 2009(22474)
- 2008(21694)
- 2007(18620)
- 2006(16214)
- 2005(14137)
- 学科
- 济(107264)
- 经济(107135)
- 管理(76860)
- 业(71629)
- 企(59024)
- 企业(59024)
- 方法(52041)
- 数学(45958)
- 数学方法(45405)
- 中国(30661)
- 农(28373)
- 财(27601)
- 制(25738)
- 银(24578)
- 银行(24431)
- 行(23051)
- 业经(22833)
- 学(22576)
- 贸(21070)
- 贸易(21058)
- 易(20519)
- 融(19110)
- 金融(19102)
- 地方(18966)
- 农业(18705)
- 理论(17682)
- 务(17249)
- 财务(17168)
- 财务管理(17129)
- 和(16602)
- 机构
- 大学(382674)
- 学院(379485)
- 济(156296)
- 经济(153159)
- 管理(151633)
- 理学(131491)
- 理学院(130086)
- 管理学(127800)
- 研究(127748)
- 管理学院(127129)
- 中国(102092)
- 京(81534)
- 科学(77323)
- 财(70809)
- 所(62685)
- 农(61463)
- 中心(58792)
- 财经(57524)
- 研究所(57444)
- 业大(56020)
- 江(53368)
- 经(52683)
- 北京(51510)
- 范(48921)
- 师范(48416)
- 农业(48355)
- 经济学(47816)
- 院(46713)
- 州(43461)
- 财经大学(43260)
- 基金
- 项目(264432)
- 科学(208609)
- 基金(194161)
- 研究(192774)
- 家(169364)
- 国家(168017)
- 科学基金(144732)
- 社会(122379)
- 社会科(116027)
- 社会科学(115998)
- 基金项目(102454)
- 省(100332)
- 自然(94367)
- 自然科(92227)
- 自然科学(92202)
- 自然科学基金(90542)
- 教育(88945)
- 划(85318)
- 资助(80671)
- 编号(77911)
- 成果(62336)
- 部(59350)
- 重点(58603)
- 发(55210)
- 创(54574)
- 课题(53156)
- 教育部(51245)
- 国家社会(51015)
- 创新(50976)
- 科研(50836)
- 期刊
- 济(164094)
- 经济(164094)
- 研究(113260)
- 中国(71712)
- 学报(59813)
- 科学(55416)
- 农(54831)
- 管理(54801)
- 财(53339)
- 大学(46012)
- 学学(43375)
- 融(41848)
- 金融(41848)
- 教育(40800)
- 农业(37074)
- 技术(33148)
- 财经(28055)
- 经济研究(27528)
- 业经(26199)
- 经(23958)
- 问题(20918)
- 业(19728)
- 图书(18547)
- 理论(18473)
- 技术经济(17892)
- 版(17339)
- 科技(17301)
- 贸(17194)
- 统计(16842)
- 实践(16714)
共检索到55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粟勤 刘晓娜 尹朝亮
本文在经合组织《金融消费者保护高水平原则》框架下,采用2000-2013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的相关数据,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银行分布,所反映的问题和所涉及的消费者权利类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银行霸王条款、服务态度、银行卡服务等问题较为突出。这说明我国银行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忽视客户维护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实现银行业转型的客观需要。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构建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关键词:
银行业 消费者 权益受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本文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研究框架,采用国内银行业的操作风险损失历史数据,从业务类型、损失类型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对操作损失频度和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损失事件的主要类型,由此引发的低频高危事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商业银行应根据操作损失事件的分布特征制订相应的控制制度。
关键词:
银行业 操作风险 损失事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童中文
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广义距方法(GMM)研究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而对投资者情绪有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的。结论表明政府及银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媒体报道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采取措施合理监控投资者情绪,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伟
完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银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不同利益主体共享利益的需要。本文在总结银行业消费者保护工作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善银行消费者保护工作提出了六点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山东银监局调研组 王朝弟
加强对银行业消费者的保护,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银行业健康适度地开展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进一步做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山东银监局组织辖内15个银监分局和26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关于银行业消费者投诉情况的专题调研,对近两年银行业投诉的整体特点、当前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海员 王盼盼
搜集我国证券市场权威媒体对市场总体评论和分析的新闻报道,构建了媒体报道的衡量指标,并分析了媒体报道、市场收益率和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媒体报道的乐观词汇比率、乐观报道比率会对情绪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次,媒体报道密度、媒体的乐观预测对情绪波动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对牛熊市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分析表明,牛市中投资者情绪对前期情绪、市场收益和媒体乐观程度等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投资者情绪 媒体报道 新闻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川
消费者的市场地位——消费者权益受损害的重要原因○王云川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行为对消费者权益构成的损害,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久禁不绝,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固然是为利之所驱,置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于不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建清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经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的我国银行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和进步,并成功抵御了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随着银行经营活动日益向经济社会和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进辉
近年来,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本文以资本成本为着眼点,利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媒体报道水平对降低公司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媒体报道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即上市公司受到媒体的报道越多,其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所需支付的成本就越低。而且,本文进一步发现,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权益成本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债务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资本成本 权益成本 债务成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丹 李琰
审计和新闻媒体报道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监督治理机制,二者存在互补性和协同性。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倾向的媒体报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媒体正面报道能够同高质量审计产生协同效应,强化高质量审计抑制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而媒体负面报道与高质量审计产生信息分歧,弱化高质量审计抑制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现象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企业表现更加显著。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外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彪 张媛媛 张珣
基于事件发生原因,研究负面事件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将负面事件分为能力型负面事件和诚信型负面事件,运用情境模拟和实验法,检验不同类型负面事件对消费者信任能力维度和善意维度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消费者信任不同维度受损后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诚信型负面事件对消费者信任的善意维度伤害更大,能力型负面事件对消费者信任的能力维度伤害更大;负面事件越严重、初始信任越高,消费者信任受损越大;消费者信任能力维度和善意维度受损后,会向善意信任外溢,但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其他能力的信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建勇 葛少静 赵经纬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牛枫
通过对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考察,验证了有偏的媒体报道具有公司治理功能,从理论上解释了有偏的媒体报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理。结果发现:有偏的媒体报道仍然可以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有偏的媒体报道通过引起"轰动效应"给公司管理层带来巨大压力,触发"行政介入"、"市场压力"和"声誉机制"等机制发挥媒体治理作用。
关键词:
媒体报道 有偏性 公司治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阿源 张冲
2015年末,我国华北地区突发重度雾霾污染事件,《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对此均作了及时的报道。在雾霾预警阶段,《新京报》对事件的反应比澎湃新闻更为迅速,且淡化了受众的风险意识;而澎湃新闻则在其相关报道中,勾画出一幅大的环境风险图景。在媒介问责与反思阶段,《新京报》建构了多方讨论公共议事框架,澎湃新闻则建构了国家舆论导向框架。在今后的相关报道中,媒体可以尝试拓宽其空间框架与时间框架,以更为全面客观地构建有关雾霾事件风险预期的全景框架。
关键词:
框架建构 雾霾 报道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静
国内旅游市场失范问题突出,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投诉率居高不下。这里以旅游市场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的状况与受损原因,根源在于我国尚未形成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环境。为此需要完善保护旅游消费者各种权益的法律,强化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关键词:
旅游市场环境 消费者 市场失范 国内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