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3)
2023(8667)
2022(7416)
2021(7215)
2020(6187)
2019(14016)
2018(13768)
2017(27390)
2016(14176)
2015(16000)
2014(15759)
2013(15285)
2012(13645)
2011(11727)
2010(11562)
2009(10381)
2008(9752)
2007(8045)
2006(6715)
2005(5798)
作者
(36083)
(29976)
(29741)
(28684)
(19137)
(14326)
(13762)
(11744)
(11500)
(10525)
(10348)
(10120)
(9367)
(9173)
(9069)
(9062)
(8938)
(8816)
(8645)
(8560)
(7225)
(7174)
(7020)
(7010)
(6745)
(6675)
(6482)
(6418)
(5862)
(5854)
学科
(54559)
经济(54492)
管理(42455)
(41130)
(34499)
企业(34499)
方法(28303)
数学(25411)
数学方法(24994)
(17069)
(15217)
中国(14086)
业经(11863)
(11513)
财务(11462)
财务管理(11435)
(11327)
企业财务(10844)
(10828)
贸易(10819)
(10546)
农业(10037)
(9729)
银行(9723)
地方(9435)
(9081)
(8797)
金融(8796)
技术(8563)
(8536)
机构
大学(186782)
学院(186742)
(79059)
管理(78573)
经济(77575)
理学(68296)
理学院(67652)
管理学(66572)
管理学院(66193)
研究(54207)
中国(46390)
(38018)
(36851)
财经(30655)
科学(30223)
中心(29032)
(28065)
(27015)
(25618)
业大(25093)
经济学(24860)
(24435)
财经大学(23205)
(23026)
师范(22834)
经济学院(22596)
北京(22401)
研究所(21807)
(21688)
经济管理(20821)
基金
项目(131017)
科学(105707)
研究(98570)
基金(98137)
(83626)
国家(82933)
科学基金(73825)
社会(64859)
社会科(61625)
社会科学(61611)
基金项目(52396)
(50345)
自然(47261)
自然科(46258)
自然科学(46247)
教育(46148)
自然科学基金(45393)
(42305)
编号(39643)
资助(39386)
成果(31129)
(30234)
重点(29004)
(28187)
(27449)
国家社会(27307)
教育部(27085)
人文(26792)
创新(26285)
课题(25974)
期刊
(80247)
经济(80247)
研究(54408)
中国(31300)
(31227)
管理(28330)
(24370)
金融(24370)
学报(23483)
科学(22941)
(22903)
大学(19582)
学学(18392)
教育(18066)
技术(17153)
财经(15233)
农业(14622)
业经(13982)
(13064)
经济研究(12381)
问题(11257)
理论(10285)
财会(9595)
实践(9375)
(9375)
(8864)
技术经济(8746)
会计(8327)
统计(8144)
(8034)
共检索到269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厉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种不同情况下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可能存在的激励目标冲突导致的政策失灵问题。首先,当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为一身时,代理问题可能导致“内部角色冲突”;其次,监管职能分离后,“内部角色冲突”出现了“外部化”;第三,如果在央行独立性和监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下,会导致最后贷款人问题的实际决策权向政府的集中;第四,在预算软约束情况下,最后贷款人政策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了显性或隐性的担保,这种担保的存在又反过来加重了预算的软化,如果不加以限制,最后贷款人政策极易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保罗·德·格罗韦  朱振鑫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一直在是否充当政府债券市场最后贷款人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笔者认为,货币联盟中的政府债券市场存在缺陷,很容易爆发流动性危机,只有中央银行做出最后贷款人的承诺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以通胀风险、财政影响、道德风险、白芝浩理论、法律异议为理由反对欧洲央行为政府债券市场提供最后贷款支持的声音,进行了逐一驳斥,建议:为了维护金融稳定,欧洲央行必须公开声明将在政府债券市场上坚定不移地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怩  
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银行业经营过程中起事中监督作用。当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仍存在最后贷款人职责不十分明确、操作的法律依据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有效提高银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我国需要从法律上确立明确的最后贷款人救助规则和建设性模棱两可原则,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清杰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化解个别问题银行流动性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各国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惯例中最后贷款人的前提条件、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道德风险、维护监管当局声誉等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硕平  陈志刚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多次多处发生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为此频频实施最后贷款救助。本文试图结合人民银行的实践经验,对最后贷款人政策的实践改革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建议,并在对策建议中积极前瞻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建设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凌霄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随着我国经济转轨期间金融风险的日益显性化,如何构建金融安全网,尤其是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及其行为规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外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隐性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行为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出了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性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军  李海洋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吴伯磊  
从最后贷款人概念提出至今,西方国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研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最后贷款人制度理论随着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各国的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制度规则以及如何防范最后贷款人引起的道德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及银行监管研究》课题组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最后贷款人的传统理论 ,讨论了该机制在化解系统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然后文章探讨了最后贷款人在现实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 ,作者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实践作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硕健  周清杰  陈工孟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最后贷款人政策中,中央银行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即传染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最后贷款人政策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中正接受着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政策明显带有传统体制的色彩,属于效率较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国外对最后贷款人(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LOLR)的研究有两百余年历史,近来国内对LOLR的介绍、运用也逐渐增多,但从成本收益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析的并不多见。为补这一缺陷,本文拟从成本收益角度,对LOLR的成本、收益内涵界定,LOLR的有效性,以及降低LOLR成本的制度安排予以综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社芳  
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最后贷款人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的救助政策和政策安排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在此次危机管理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后贷款人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与拓展。因此系统地梳理最后贷款人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伴随金融全球化而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最后贷款人日益受到重视。纵观150年尤其是近20年的国际最后贷款人研究史,学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首先,本文从金融危机、外汇储备、国际公共产品等三大视角对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存在性和价值进行理论阐释。其次,本文选取国际最后贷款人运行机制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即主体问题、资源问题、道德风险问题、贷款条件性问题展开梳理。再次,本文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美联储货币互换两个方面厘清国际最后贷款人有效性实证检验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在分析这些研究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